人字形的中华大屋顶藏着多少奥秘?将我国建筑节能理念往前推了数千年-LMLPHP

绿色建筑、健康建筑、被动式建筑……当一个个曾几何时陌生的专业名词,在如今,正真真切切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人字形的中华大屋顶藏着多少奥秘?将我国建筑节能理念往前推了数千年-LMLPHP

在12月2日举办的第七届中国被动式建筑高峰论坛上,来自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从业者围绕“被动式建筑让生活更美好”主题,畅谈新形势、新技术,共创新机遇。

从传统中继承“魂”来创新

人字形的中华大屋顶藏着多少奥秘?将我国建筑节能理念往前推了数千年-LMLPHP

游览中国古建筑,你是否被雕栏玉砌的精美所折服?在中国工程院院士、同济大学副校长吴志强的眼中,中华大屋顶值得玩味。他在题为《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三个关键方向》的主题报告中,通过解读中国传统建筑中的智慧案例,归纳总结中华建筑智慧的特征。

在吴志强看来,中华生态智慧是中国绿色建筑的独特名片。绿色的三大智慧源泉,分别为:灵魂,中国智慧承启;师者,自然智慧启迪;支撑,AI智慧赋能。

一般认为,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建筑师保罗·索勒瑞提出“生态建筑”的理念。随后,世界石油危机使得太阳能、地热、风能等各种建筑节能技术应运而生,节能建筑成为各大发达国家建筑发展的先导。一直到1990年,世界首个绿色建筑标准在英国发布。在报告中,吴志强以最具传统建筑特色的“中华大屋顶”为例,将我国的建筑节能理念往前推了数千年,也印证了绿色建筑并非“舶来品”。

人字形的中华大屋顶藏着多少奥秘?将我国建筑节能理念往前推了数千年-LMLPHP

“中国大屋顶体现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夏至遮阳形成阴影,冬至阳关引入正堂。”在他看来,大屋顶不仅仅是一种建筑形态,其中还有很多节能降耗的原理。以雨水冲刷为例,上部坡度陡峭,加快雨流纵向速度;下部坡度平缓,加快雨流横向速度。由此,大屋顶兼具雨水收集系统,内凹的曲线可将雨水抛往最远处,以此保护建筑根基不被浸泡侵蚀。

除此之外,吴志强又以更具地方特色的徽派建筑婺源民宅大门和福州三坊七巷为例,介绍了中华“绿色”智慧的奇思妙用。

天气炎热时,走进婺源民宅内顿觉凉爽,那是因为“院落大门在开关之间,门墙形成拔风管道”,不得不让人敬佩先人的巧思。在福州三坊七巷院落中,都有个“标配”——假山。这可不是随意安放的装饰物,其中大有玄机——吴志强指出,假山通过虹吸现象把地下的水汽吸到假山里,而地下的温度在夏天低于室外温度,在冬天又高于室外温度,所以当风吹过假山洞口,就把更低或更高的风吹向院落,夏天送凉风,冬天则送暖风。如此一来,假山是个名副其实的天然“空调”。

说起空调,折射出现代社会的问题——杂乱无序的空调墙既不美观,又触发了环境连锁反应。吴志强表示,大自然把能源送到我们窗台上时,我们的城市却以大量资金购买更多能源驱动空调来抵抗大自然送来的能源。因此他提出,承中华古建筑中的思想和智慧,而不仅仅是形。

厚植“被动式建筑”的根与叶

人字形的中华大屋顶藏着多少奥秘?将我国建筑节能理念往前推了数千年-LMLPHP

近期,十六年专注绿建技术的朗诗,将新一代健康住宅“自由方舟”在成都有了完善的落地范本。对“自由方舟”的内涵,朗诗控股副总裁、首席技术官谢远建进行了凝练概括——“自由方舟”是一个更自由、智慧地营造健康、舒适、节能的室内人居环境的产品,采用的是集中能源和户内系统相结合系统形式。它的推出,是朗诗在“为人造房”的理念下,对人类居住的“自由”边界的又一次探索。

人字形的中华大屋顶藏着多少奥秘?将我国建筑节能理念往前推了数千年-LMLPHP

这一年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但冷静之下,特殊时期凸显人们对居住健康的需求。新冠病毒传染的最主要途径是接触和短距离的空气传播,谢远建表示,“原来,不管是住宅还是公建,大家并没有考虑不接触这一话题。因此在疫情期间,电梯间经常覆盖塑料膜,把按纽遮起来,这些是应急手段和背后的思考,给我们从业者提出了挑战——在人们生活、办公的全流线当中,怎么来设计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和物之间的关系。”

万观之下,以人脸识别、智能安防、智慧梯控为代表的“无接触生活”,还有电梯通风、PM2.5过滤高达95%的“高品质”,以及温度分室可控、全屋置换新风等的“高舒服”,都在表明,建筑行业升级转型迫在眉睫,工业化、智能化、新科技是不可错失的方向。

为了更好实现概念落地,朗诗延续着“以绿色为世界观”,建设中的南京王家湾朗诗绿色中心融合“增能建筑”的新理念,即保证舒适的前提下,追求极低的基础能耗,同时高标准演绎“绿色”与“现代”。

人字形的中华大屋顶藏着多少奥秘?将我国建筑节能理念往前推了数千年-LMLPHP

另外,在存量更新方面,朗诗也意在加快步伐,为住宅、公建不同领域的用户提供旧改方案,创造舒适的室内环境。朗诗新西郊、朗诗绿色中心、朗诗张江中心、朗诗寓,为广大城市建设者提供思路,助力行业创新转型,实现城市有机更新。

目前,朗诗已在多地布局研发平台,朗诗太湖绿建研发基地集绿建研发、会务接待、培训交流、品牌展示为一体的绿色研发平台。目前已建成布鲁克被动房、建筑实验楼、无添加住宅等一系列以绿建技术为核心的科技建筑。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不仅承担研发任务,以开放胸怀开门研发,面向大众,具有绿建科普的价值。

探索一体化的健康全链条设计方法

建筑更智慧,民生更安心。以“人”为核心的建设理念,是一座城市的温情底色。在昨天的论坛现场,还有不少专家对这一话题各抒己见。

人字形的中华大屋顶藏着多少奥秘?将我国建筑节能理念往前推了数千年-LMLPHP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清勤归纳总结了健康建筑的昨天、今天和明天。在他看来,健康建筑发展有其必然性,以呼应健康中国建设需求,以及绿色建筑的深层次发展。通俗地说,就是在全寿命期内,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污染,为人类提供健康、适用、高效的使用空间,最大限度地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质量建筑。据他透露,截至今年9月,全国共有100多个项目进行了健康建筑标识评价,含单体建筑1000多栋,总建筑面积逾1000万平方米,同时,首批健康社区评价标识项目的评审工作已完成。

展望未来,王清勤认为,以“主动健康、被动支持”的策略为方向,重点开展“健康影响因素识别与机理研究”“跨学科深度融合发展”“建筑健康性能设计方法”等相关课题攻关,探索“健康建筑-健康社区-健康城市”一体化的健康全链条设计方法,支撑健康中国建设。

本次论坛由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被动式建筑专业委员会主办,朗诗控股、同济大学、森鹰窗业等联合主办。

12-03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