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听障人士,上海法官今天起开始学手语了!-LMLPHP

“真是没想到,立案诉讼有懂手语的法官帮忙沟通交流!”今天上午,在黄浦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听障人士熊顺莉用自己最熟悉的沟通方式将事情办成了。

截至去年底,上海有57.8万名残障人士,其中听力残障者约7.5万人。一旦遇到纠纷寻求法律诉讼时,沟通成了首道坎儿。12月3日是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上海高院与市残联共同开发的国家通用诉讼服务手语培训课程和教材上线“法官APP”平台,这样的直播培训将覆盖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全体工作人员。线下的手语服务也率先在上海黄浦法院“上新”。

服务听障人士,上海法官今天起开始学手语了!-LMLPHP

“家中老人过世,对于遗留财产处置亲戚之间发生矛盾,协调未果,想通过起诉途径解决”。熊女士向手语翻译志愿者表达着诉讼需求。而黄浦法院立案庭蔡妙妙法官在志愿者协助下,也一步步指导着熊女士如何正确办理立案手续。

事实上,蔡妙妙法官也懂得基本的一些手语沟通。她告诉记者,即日起,全市法院100余名立案庭干警已经通过手机端APP参加了相关培训。直播中,手语老师着重对数字金额、人称指代以及生活、法律等高频词汇和短句进行了重点教学,同时展示手语图解。

“虽然离熟练使用手语还有一定距离,但就是一个小小的问好手势,就能获得对方更大的认同感,让他们感受到司法的温度。”

服务听障人士,上海法官今天起开始学手语了!-LMLPHP

“通过开展全员手语培训,以及手语志愿者、远程视频手语服务终端等辅助服务模式的逐步推开,上海法院诉讼服务的覆盖面将进一步扩大,不只是听障人士,更多人都将在全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享受到更有温度、更加便捷的诉讼服务。”在上海高院立案庭庭长吴耀君这样说。

“立案法官学手语学的是一种责任、学的也是一种情怀,充分体现了上海城市的温度。”市残联教育就业处副处长陈栋渊告诉记者,在手语培训课程上线的同时,与之相配套的司法系统手语学习材料以及诉讼服务国家通用手语宣传手册也同步在全市法院系统正式发布。

12-03 2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