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志愿服务“在路上”,多方力量参与共筑文明实践的“静安样本”-LMLPHP

明天是第35个国际志愿者日。记者今天(4日)从静安区召开“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2020年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全国试点工作交流展示会”获悉,目前静安已形成了1个区中心、14个分中心、342个实践站的文明实践阵地网络。

今年以来,静安区聚焦群众需求,大胆创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在关心群众、服务群众中凝聚群众、教育群众,把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做到百姓心坎里。

翻看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静安样本”,一个鲜明的变化让人欣喜不已:随着文明实践“最后一公里”被打通,100万居民、30多万白领和19.9万注册志愿者中有越来越多的人正从参与者、受教育者,“蜕变”成传播者、践行者和宣讲者,成为社会治理闭环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静安:志愿服务“在路上”,多方力量参与共筑文明实践的“静安样本”-LMLPHP

党建引领,全域唱响党的“好声音”

在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中,静安区探索形成了“党建引领、共同实践、融入治理”的工作思路,用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的力量推进党的理论进基层。

今年7月,静安区成功推出“红色印记—中共中央早期机关在静安(1921-1933)”新时代文明实践巡展,同时创新通过“六个一”的形式将巡展送进全区14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让更多的静安群众在观看展览的过程中与静安的红色历史对话,汲取更多的发展力量。与此同时,静安区还通过打造“明灯讲师团”新时代文明实践理论宣讲、中外家庭戏剧大赛等一系列文明实践品牌,凝聚向善向上的力量,让党的“好声音”传得更开、传得更广、传得更深入。

坐落于恒隆广场办公楼二座607室的“恒隆广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是一个建在楼宇上的实践点,也是通过党群服务激发文明实践活力和生命力的一个缩影。

除了党群服务之外,站点还通过扫描二维码填写问卷调查等形式,形成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需求、资源、项目“三张清单”,为楼内企业提供“楼小二”企业政策咨询、志愿者注册认证、场地租赁等全方位服务。

南京西路街道党群办相关负责人表示,恒隆站的设立有效地扩大了党建“朋友圈”,以此为抓手,为各基层党组织搭建起交流平台,借助“楼楼联动”、“两白互动”、“楼企联建”机制,形成资源对接和共享,商圈党建工作的覆盖面不断扩大。

技术赋能,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静安区创新更多智慧化、科技化的手段,持续扩大文明实践的影响力、辐射力。今年7月,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智慧云平台正式上线,构建起从“指尖”到“身边”文明实践新生态,推动形成文明实践线上、线下同频共振的新格局。“我们将阶段性学习宣传教育重点、群众现实需要与辖区内志愿服务资源相结合,挖掘完善文明实践项目,在信息化平台上发布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清单,群众可根据查询、预约各街道(镇)、各条线现有活动和项目,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全区一盘棋的信息互通格局。”区文明办负责人这样介绍道。

全区各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实践站也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创造“自选动作”,让文明实践人人可为、处处可为,推动全民参与、全区域联动、全社会共同支持。

比如静安区第342家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清清河道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紧扣主题,市民可以通过电子触摸屏,查阅静安区河道文史研究资料、观看“沪水云课堂”、了解静安区自上世纪90年代至今的河道整治历程。服务站也成为了清清护河志愿者服务队迈入全新发展阶段的重要契机。

融入治理,加速度打造“我们”的“家”

通过社会治理创新,凸显文明实践成效,是静安区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试点工作中一直在思索的一个“命题”。“加装电梯也好、抗疫也好,创建复评全国文明城区也好,都是文明实践工作的内容之一。”静安区文明办负责人表示,区文明办已经将其中有特色、有亮点的经验做法汇编成《实践与探索——静安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发展案例集》,以此来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继续走深走实。

临汾路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分中心让科技为推动文明实践行为养成“加持”。该分中心不仅在线上开启“民情日志”、“时间银行”等信息化平台,还在线下将20个文明实践站、39个文明实践点进行串联,为1.3万名志愿者、200多个志愿团队提供服务,还成为街道头号课题——老房加梯的“提速器”,辖区内17个无电梯居民区全部实现加装电梯零的突破。

据了解,在加装电梯期间,通过临时党支部的党建引领,搭建楼组自管会、议事会等自治平台,制定电梯公约,引导居民主动参与公共事务,在加装电梯项目的带动下,有84个楼组建立楼组自管会,社区治理新增300多名骨干力量,社区内4000名党员志愿者带头推动老房加梯。

12-04 1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