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席生前出席的最后一次追悼会,在会前一个多小时他才突然决定参加-LMLPHP

▲毛泽东和陈毅(左)在中南海接见外宾

追悼会举行前一个多小时,突然决定要去参加

1971年底、1972年初时,毛泽东身体健康状况急遽变化。可是就在这个时刻,他的爱将陈毅元帅于1972年1月6日深夜因癌症去世。陈毅在井冈山时期就同毛泽东密切共事,两人长期以来有着不平常的友谊。他去世后,周恩来、朱德、宋庆龄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前往医院向陈毅的遗体告别。他的追悼会,定于1月10日下午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礼堂举行。

8日,周恩来阅改了中央军委送来的悼词稿,当夜又送毛泽东审阅,同时附信说明陈毅追悼会的日期、规格等。此时,他并没有表示要出席陈毅的追悼会。

在陈毅的追悼会将要举行前一个多小时,毛泽东突然决定要去出席。这时,毛泽东还穿着睡衣,下身是一条薄毛裤,也不让工作人员给他换衣服,就把平时会客穿的灰色“毛式”服套在睡袍外面,在外面又穿了件大衣。1月的北京,正是最冷的季节,寒风凛冽刺骨,在外面待久一点,就使人感到肌肤僵冻。

追悼会由李德生主持,周恩来致悼词。毛泽东站在前排,高大的身躯略微前倾,静静地听着悼词。此时此刻,1500多人的会场被哀痛的气氛所笼罩,人群里不时传来呜咽声。致完悼词,毛泽东向在鲜红党旗覆盖下的陈毅的骨灰盒深深地三鞠躬。当时在场的同志都可以看到,毛泽东离开八宝山时已无法自己上车。他的腿明显无力,几次迈步都登不上汽车,不得不依赖工作人员的帮助才勉强登上车。陈毅的追悼会,是毛泽东生前最后一次出席的追悼会。

主席生前出席的最后一次追悼会,在会前一个多小时他才突然决定参加-LMLPHP

▲毛泽东出席陈毅的追悼会

突然休克,第一次成立毛泽东医疗小组

从陈毅追悼会回到中南海游泳池住地后,毛泽东心情很沉重,夜晚难以入睡,很久都没有休息好。由于肺心病在心律失常情况下严重缺氧,2月12日凌晨,他突然休克了。那是他出席陈毅追悼会后一个月零两天。

这一次生病,爆发突然,来势凶猛,使人措手不及。发病时,护士长吴旭君正在他身旁,发现他突然精神不好,出汗很多,脉搏细弱,呼叫也没有反应,意识到他发生休克,立刻大声喊人。听到护士长的呼叫,张玉凤与值班室的几个工作人员一起跑到主席会客厅(当时已成为卧室和治疗室),给毛泽东看病的医生也飞快地赶到了。毛泽东侧身躺在床上,像是“睡着了”。吴旭君同志赶紧给他摸脉,说不清是因心急还是紧张,吴旭君对在场的医生说“摸不到脉”。在场的主治医生立即采取急救措施,口述需要注射和应用的药物。吴护士长又重述一遍药物的名称,再往针管里抽药,然后再次注入到毛泽东的体内,一次又一次地打针、用药……此时,毛泽东已完全昏迷了。抢救时,在场的心脏病专家胡旭东扶起毛泽东,用力并有节奏地捶着他的背部,不停地呼叫着:“毛主席,毛主席!”

不一会儿,周恩来总理也赶来了。周恩来的心情比别人更沉重、更着急。当坐车赶到毛泽东居住的游泳池门口时,他两腿无力,许久都下不了车。进了毛泽东的卧室,看见毛泽东高大的身躯横靠在那张特制的大床上,后背用被子和枕头垫着,身边的工作人员则用自己的身体顶住被子和枕头,不使它倾倒。周恩来说:“主席啊,主席啊,我是恩来呀!主席,你听见了吗?”周恩来走到床边,双手握住毛泽东的一只手,大声地呼喊着。他的嗓音有点沙哑,而且声音有些发颤。毛泽东没有丝毫反应。毛泽东的脸色青紫,呼吸极其微弱,几乎看不到胸部的起伏。房间里有几位心脏内科、呼吸科专家,麻醉科专家尚德延及护士长也在场。看上去,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他们有人给毛泽东测量血压,有的数脉搏。

抢救工作大约进行了20多分钟,毛泽东的面部由青紫渐渐泛起了淡红色,胸部起伏的呼吸动作也隐约可见。医生们测量血压,发现正趋向正常,脉搏和心电图检查也趋向正常。毛泽东的神志慢慢地清醒过来。

经过紧张的抢救,毛泽东慢慢地睁开了双眼,对周围的一切愕然不解。当他知道自己刚才曾经休克时,平静地说:“我好像睡了一觉。”

毛泽东清醒过来后,体温仍在38摄氏度以上。中央决定由周恩来等四人负责他的医疗工作,还成立了毛泽东的医疗组,持续存在了一年多。

——摘编自《纵横》2013年08期

12-04 2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