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文宏获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科普杰出人物奖”,现场分享科普心得-LMLPHP

“中国抗击疫情,离不开老百姓的密切配合,让公众了解科学的应对方法,是专业人士应该做的事情。科普,是为了让大家生活得更好。”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说。在今天举行的2020年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举行颁奖典礼上,他被授予“科普杰出人物奖”。另有126个科普项目或个人,获得“科普贡献奖”“科普成果奖”等多个奖项。

今年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张文宏变成家喻户晓的名字。从《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到《张文宏教授再支招:新冠疫情常态化下健康生活》,这些科普读物以“深入浅出”获得广泛好评,并以公益和销售相结合方式,累计发行逾百万册,被翻译成十余种语言,助力全球抗疫。由张文宏主笔和指导的“华山感染”微信公众号,发表了30余篇原创新冠肺炎科普文章,累计阅读量逾3700万次,单篇最高达1500万次。其中,多篇文章被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学习强国、上海发布等多平台转载,传播效应呈指数级放大。时至今日,张文宏已经成为上海科普一块金字招牌。

“原本以为疫情之年报奖项目不会很多,没想到比往年都多。”上海科普教育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王智勇说。据悉,2020上海科普教育创新奖共收到379个申报项目,比去年增加了93个。随着科普工作的不断推进,创新奖表彰范围也越来越大。

本届科普教育创新奖新设“健康科普奖”,并将成为今后的常设奖项。该奖聚焦在疫情防控中发挥积极作用、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或组织。今年还新设“青少年科技励志奖”,授予对象是在本市就读且年龄在18周岁以下,在各类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中有突出表现的青少年科技爱好者。来自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的杨行健同学是获奖者之一,他痴迷于蝴蝶和昆虫,经常深入自然考察。他在兴安岭发现了蝴蝶的新品种,还撰写了相关论文,并发表在专业期刊上。

今年的上海科普创新奖跳出了上海范畴,如获得科普传媒奖(科普作品)一等奖的是由上海广播电视台牵头,长江经济带11家省级卫视参与创制的《长江之恋》。该作品是国内首部4K拍摄的长江科普类纪录片,并且系统阐述了长江流域地理、气候、人文、水利、动物、植物等方面的科普知识。

科普成果奖获奖项目“科普动起来”家庭创新制作邀请赛为青浦、吴江、嘉善三地科普工作者联动发起的家庭创新制作大赛,在促进地区间学生和家长科普交流与沟通的同时,增进三地间相互了解、学习,加强三地科技、科普工作的进一步合作,为科普领域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案例。

12-04 2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