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强劲活跃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财大这场高端论坛干货满满-LMLPHP

如何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强劲活跃的世界级城市群?12月5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端论坛暨“十四五”中国区域协调发展研讨会在上海财经大学举行。与会专家学者畅所欲言,从各自领域为长三角的未来发展贡献智慧。

会上发布了《2019-2020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协调治理》。自2003年以来,上海财经大学研究团队持续研究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连续18年出版18本《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受到政府、学界和社会的广泛认可。

《2019-2020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以长三角一体化与区域协同治理为主题,紧扣“高质量“与“一体化”两个关键词,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区域协同治理的现实基础、战略意义、路径举措等进行了系统阐述。

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教授表示,随着我国经济迈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长三角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到了从量的提升转到质、量共抓的新时期,要在积极探索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发展格局路径的基础上,向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三高”迈进。当前,长三角地区各个城市都具备追求高质量发展、高品质生活、高效能治理的条件,但更重要的在于从一个城市的“三高”走向整个区域的“三高”,最终形成良性循环。

如何将长三角建设成为强劲活跃的世界级城市群?上海财大这场高端论坛干货满满-LMLPHP

国家发改委原副秘书长、上海财经大学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范恒山做了题为“强化科技创新对长三角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的主旨演讲。他指出,长三角要实现高质量发展,毫无疑问要把强化科技创新放在核心支撑的位置。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涉及创新要素的协同集聚、有效整合和充分发挥三个方面。围绕这三个方面,他建议长三角地区要协同打造聚集力强的创新环境,全面清理一些不利于创新资源自由流动的体制、政策和做法。

上海市发改委副主任、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常务副主任阮青做了题为“把握新形势新要求新使命,勇当科技产业创新开路先锋”的主旨演讲。他表示,面对新形势新要求,长三角在经济总量和科创水平方面优势凸显,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引擎,建设原始创新策源地、融合创新示范区、开放创新引领区,下一步主要有六方面工作举措。第一,建好“长三角科技创新园”,畅通创新要素流动,集聚创新资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供动力支撑。第二,推动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化发展,强化国家重大战略项目、重大科学计划、科技重大专项和国家实验室布局。第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率先探索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第四,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加强产业链监测分析,建立产品备份系统,强化供应链风险预警和应对协调服务。第五,深化研发、转移、交易等多个维度建设,共建长三角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第六,抢跑数字经济“新赛道”,推动数字经济赋能新产业新经济发展,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创新高地。

浙江省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刘亭做了题为“数字长三角和高质量发展”的主旨演讲。刘亭建议,长三角应推动构建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在数字社会建设方面,第一要务在于借助数据的可控性开放,着力破解现存种种行政壁垒和条块分割现象。在数字政府建设方面,要运用数字信息科技,对行政的组织架构、秩序流程、方式方法、手段工具等,进行全方位变革和系统性重塑,从而推动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上海财经大学党委书记、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院长许涛表示,上海财经大学始终坚持国际化战略,以国际化建设为路径,不断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水平和国际影响力。在探索服务长三角一体化方面,学校始终坚持对接国家战略需求和国际学术前沿,开展“中国问题、国际范式”高水平研究。在他看来,当前长三角一体化进入新阶段,一方面,长三角要继续当好中国开放的排头兵,并成为“双循环”发展格局构建的先行者。另一方面,未来长三角一体化必须惠及更多人民,不断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和满意度。

12-06 1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