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丨《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发布,推进健康上海行动-LMLPHP

在今天下午举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新闻发布会上,市卫生健康委新闻发言人郑锦表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医疗救治。

持续改进发热门诊管理,加强117家发热门诊能力建设。增加发热门诊隔离留观空间,开展发热门诊标准化建设,增加发热门诊医护技人员和工勤人员。有条件的医疗机构逐步增加发热门诊专属CT配置,持续加强核酸检测能力建设。优化发热门诊服务流程,加强流行病学史询问,严格筛查14日内有相关地区旅居史、接触史人员。与此同时,切实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热哨点诊室建设。

各级医疗机构坚持一手抓常态化疫情防控,一手抓日常医疗服务,进一步做好分时段预约,在加强院感防控的基础上,有序开展日常医疗服务,更好满足群众就医需求。

市卫生健康委继续做好各类场所的卫生监督检查。 

在充分听取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5月11日,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上海市健康促进委员会正式发布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公约是卫生健康部门在市民防疫和健康意识高涨的形势下,因势利导、汇集民意、凝聚民智,推出的爱国卫生和健康促进举措,对于落实上海市公共卫生建设大会精神、推进健康上海行动、常态下疫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公约发布后,社会反响热烈,广大市民纷纷表示“健康上海人人共建,健康行为从我做起”。为了更好地帮助市民了解公约的核心信息和具体内容,我们根据公约中的“八不十提倡”,推出了“《上海市民健康公约》18问答”。公约及其问答的制定,充分体现了四个原则:

一是坚持常态防控思维。公约立足常态化疫情防控,推动市民把在防疫期间形成的健康行为转化、固化成为健康生活习惯。

二是坚持基本健康理念。公约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健康四大基石和“上海公民健康素养核心信息”等基本健康理念,体现了健康促进的整体策略和系统思考。

三是坚持改变健康陋习。公约聚焦影响公共环境和市民健康的主要问题,既针对传统顽症,又关注新的陋习,特别是要消除随地吐痰、抽游烟等市民反响强烈的健康陋习。

四是坚持引领健康风尚。既发挥爱国卫生运动移风易俗、传递新风的作用,发动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又体现上海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引领健康生活新时尚,开创健康上海新局面。

下一步,我们将会同市爱卫会各成员单位重点开展以下三项工作,推进公约落实落地。

一是加强社会宣传。在“18问答”的基础上,我们将进一步推出公约的公益宣传片和示意图标,发放折页、海报等宣传资料,形成宣传倡导公约的良好社会氛围。

二是开展通识教育。联合市教委将公约纳入中小学生公共卫生安全与健康教育内容。将公约内容和释义编写入2020年市民健康知识读本,发放至全市800余万户居民家庭。

三是加快推进落实。组织各区、各街镇广泛发动市民践行公约,分阶段推进公约的落地落实,近期以强化市民防护意识和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等为重点。对于公共卫生危害较大、市民反响强烈的相关行为将通过有关程序推动公共卫生相关立法,使法治成为公序良俗和健康行为的推进器。

05-18 15: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