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卒中病人的自述:我跑赢了黄金4.5小时成功获救!-LMLPHP

卒中急救,争分夺秒。对于卒中病人来说,时间就是生命,一定要把握住治疗最佳“黄金时间”。

近日,一位来自上海的卒中患者,由于了解“中风120口诀”发现及时,抓住了卒中治疗的黄金4.5小时,并在2小时内得到了溶栓,成功获救。

我是一位开朗、热爱运动的上海市民,自认为身体不错,没啥大病,说话中气足、记性好,大家都说根本看不出我的真实年龄。没想到2020年秋季遇到了生死时刻,幸好我知道“中风120口诀”和“黄金4.5小时”,并在2小时内得到了溶栓,才捡回一条命。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在赛道上从容而行。但在某些关键时刻,必须竭尽全力、跑赢生死时速,才能换来下一程的健康与安宁。我也把自己的经验分享给更多人,让更多患者受益。

发病:早期的自我诊断很重要

我记得非常清楚,11月某天下午5-6点的样子,我感觉有点头晕,看出去东西模糊。我跟老婆说,我要去睡一会儿。刚躺下去没几分钟,我就恶心要呕吐,我老婆连忙把一个脸盆递给我。

吐出来之后,人并没有好过多少。这种感觉,和我以前得过的耳石症完全不一样。我平时了解一些中风识别方面的知识,感觉大事不好,决定马上去医院。

我决定去家附近的三甲医院分院,但我当时已经走不动路了,整个人东倒西歪,脚软得像软脚蟹。我太太一路扶着我,拦了一辆出租车。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介绍:

首先要点赞患者的自我救治意识,在紧急情况下第一时间去医院。秋冬季是卒中高发期,在本病例中有一个建议,相比拦出租车,更建议患者家属拨打120叫救护车。

这样不仅可以在救护车内实施基本救治,还可以第一时间进入就近医院的卒中绿色通道,赢得抢救时间。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多个城市均已发布了脑卒中急救地图,目前全国拥有卒中中心的医疗机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根据《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20》,院前的患者自我诊断主要看三项:

一、看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二、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双眼向一侧凝侧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眩晕伴呕吐;

三、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或抽搐。

如果患者突然出现以上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及时就医。

急救:发病不到2小时进行了溶栓

在医院急诊时,我已经有点迷糊。事后我老婆告诉我:“值班医生伸出一个手指叫我看,我说是二。医生一看说不行,你马上要做一个CT。”

CT确诊就是缺血性脑卒中。我听到医生一边给我做检查,一边通知上面的抢救小组,让他们马上准备溶栓。所以我在发病不到2小时里就进行了溶栓。

当时,我人迷迷糊糊躺着,眼睛睁不开,但是脑子还是清醒的。把药打进静脉的时候,我都知道,还听到医生说,这1个小时我会一直在你床旁边,不会走开的。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介绍:

我也要为医院的抢救流程点赞,整个过程规范、高效,各科医生配合默契,为跑赢这场“生死时速”赢得了关键的窗口期。

对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来说,脑血流每中断1分钟,就会有190万个神经元死亡。所以国际指南有一个“黄金4.5小时”——即在发病4.5小时内采取溶栓治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能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在本病例中,患者在2小时内就进行了溶栓。可以说,救治的还是很及时。

对于卒中救治而言,时间就是大脑,时间就是生命。

总结:及时抢救让患者成为幸运儿

在我接受溶栓药的静脉注射之后,没过多久我就完全清醒了,感觉很好。为了确保康复效果,医生让我住院观察了一个星期。

现在我已经完全康复,没有任何后遗症,每天晚上吃好饭,我就和老婆到下面花园里走走,生活一切正常。

我自己总结起来,此次能够逃过这一劫,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自己一直比较重视健康,有一点健康常识,知道“中风120口诀”和“黄金4.5小时”;

第二,就是碰到了好医院好医生。由于有卒中中心和绿色通道,医生很重视,一边做检查,一边就准备溶栓了,从发病到抢救总共2小时。我觉得这个很重要。

第三,就是用上了国际标准的溶栓药物,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介绍:

30年前,当一名口眼歪斜、无法讲话的卒中患者被送到医院的时候,医生可能会叹一口气,说“没法治了”。而现在,卒中虽然被称为“国民杀手”,但是已经不再是“不治之症”。

这20多年来,中国医生和公众对卒中更加了解,诊断也更加方便。其中rtPA溶栓的使用在缺血性卒中治疗的发展史中,是非常重要的里程碑。随着卒中防治领域“百万减残工程”的落实和推进,特别是广大县域基层医院脑卒中救治水平的提升,我国在普及卒中防治关键适宜技术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

感悟:脑卒中离我们不远

很多人觉得脑卒中是离自己很遥远,其实,这个病很危险!

一是发病比较急。有的人上午还在打麻将,下午就脑梗了,所以这个病就是又急又危险。

二是后果很严重。我们的一位邻居是位老先生,晚上突发脑梗,想等第二天早上再去医院,结果第二天他就过世了。有些人抢救过来,但是有后遗症。我住在医院里,同病房一位48岁的女患者也是脑梗,半边瘫痪。你想48岁正是好时光,手不会动脚不会动,这日子以后怎么过呢?

还有一点,现在卒中发病好像有年轻化趋势,经常听到年纪轻的人也脑梗,大概和现在的生活习惯有关系。我妹夫也是脑梗。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神经内科主任董强教授介绍:

这个案例很典型,目前卒中是我国成人致死率第一位的疾病。据统计,2018年我国每5位死者中至少有1人死于卒中,占我国居民总死亡率的22.3%;另外,有3/4卒中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残疾。

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不仅加重了患者家庭因病致贫返贫的可能性,也为医疗资源和社会经济造成了极大负担,因此,如何预防卒中人群的致死和致残一直是我国卒中防治工作长期以来的重点和难点。

我还想提醒患者和家属一点,就是卒中的复发率很高,为了尽量避免卒中的复发,二级预防便尤为重要。患者出院时,医务工作者要落实对患者的卒中健康宣教,并对患者进行日常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等干预,降低复发率。

来源:健康时报|图片:图片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12-08 08: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