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不让“最后一公里”梗阻百姓的获得感

2019-03-14信息快讯网

文汇时评 | 不让“最后一公里”梗阻百姓的获得感-信息快讯网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最后一公里”成为一个高频词。

比如,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在“部长通道”回答提问时说,要让抗癌药进医院,把为群众“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做好;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在“部长通道”回答提问时说,顶层设计要见成效,就要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此外,农村医疗如何打通“最后一公里”、打通心血管疾病防控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解决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等等,都引起了代表委员的高度关注和广泛讨论。

“最后一公里”原指完成长途跋涉的最后一段里程,如今常用来指代完成一件事情的最后而且是最关键的步骤,关系到政策措施有没有落到实处,各项工作能不能起到实效。行百里者半九十,强调的也正是“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没有打通“最后一公里”,导致政策不落地,服务不到位,直接影响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然而,打通“最后一公里”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一方面,很多工作在推行的过程中随时会产生新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宋青连续两年关注环保公益诉讼在全国推开之后,如何使其在遏制环境损害、修护环境上发挥更大作用。去年全国两会期间,她的一份提案得到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且被纳入了相关文件。然而,在与相关部门的座谈中她发现,随着过去一年环保公益诉讼办案量的大幅提升,环境损害赔偿金的资金池越来越大,如何使用、监管这笔资金,成为一个难题,直接关系到能否打通生态环境修复的“最后一公里”。

另一方面,打通“最后一公里”对基层力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必须夯实基层。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在很多方面基层的力量都是薄弱的。全国政协委员马露提出,打通农村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需要壮大基层农经力量,然而仅以她所在的安徽省为例——安徽省乡镇专职农经人员仅有783人,平均每个乡镇不足1人。刘玉珠也在“部长通道”上表示,市县级文物机构队伍编制有弱化的趋势。

可以说,“最后一公里”难题不仅倒逼相关政府部门在发布行政命令、制定政策措施时要更多地考虑其有效性和可操作性,更考验各级组织在面对问题时的真心与恒心。正是站在这样的角度,我们乐见“最后一公里”成为两会高频词,更相信相关机构和部门会以一抓到底的精神和稳扎稳打的态度跨越这“最后一公里”。


作者:邵岭
编辑:李伶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