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个不同的结局

2019-04-02信息快讯网

给“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个不同的结局

给“人生最后一次骨折”一个不同的结局-信息快讯网

▲“外科本是一种极端的手段,但如果能让老人恢复到从前,这是其最大的意义与价值。”骨科教授张长青说,老年人骨折是要命的,积极治疗是在救命,在此期间,医生观念要更新,家庭观念也要更新。图为张长青为高龄老人手术。(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供图)

“医生,你进行到哪一步了?”“以后康复效果怎么样?”手术台上,90岁的老刘视野有限、动弹不了,但他依旧希望从主刀医生的回答里掌握这台局部麻醉手术的进展。这是老刘人生中第一次手术,做的是髋关节置换手术,主刀医生是知名骨科专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骨科教授张长青。

对于这位上海老爷叔,张长青记忆很深,但别以为是因为他的高龄。过去两个月,张长青已经为多名高龄上海老人做了这类手术,年龄最大的99岁。

张长青说,老龄化社会疾步而来,他们这群外科医生在手术室已有真切体会。如何给这些老人更好的医疗、更好的晚年,是他们遇到的新课题。

高龄患者住院,老了也要体面

老刘90岁了,上过大学,工作体面,年轻时是单位里的“明星人物”。这辈子,老刘没怎么求过人,对小辈也始终保持威严。多年来,他与老伴两人居住,老伴87岁了,二老生活均能自理。

但人总得服老。今年初,老刘半夜里看足球赛事直播,11点多起身上厕所,兴许是久坐未动,从马桶上站起来一下没站稳,跌倒了。老刘没告诉老伴,躺了一夜,也忍了一夜痛。第二天一早,他给子女打电话,痛得忍不住了。

在市六医院急诊检查显示,老刘右侧股骨颈骨折,积极的治疗就是手术。“90岁了,有没有必要开刀?”子女有犹豫。毕竟,任何手术都有风险,何况是身体各脏器都“年久失修”的高龄老人;如果不手术,长期卧床的风险也显而易见。大家在医院里开起了家庭会议,可谁都拿不定主意,最终把利弊和盘对父亲托出。“要开。”老刘态度坚定。

手术很快,半小时完成。术后第三天,医生还密切观察着老刘的心肺情况,但老人吵着要出院了:“我要回家看老太(老伴)。”“你放心,在家等你,八宝饭准备好了。”电话里老太太一句话,老刘安心了。张长青与同事看在眼里,更明白手术刀蕴含着亲情与团圆的意义。

手术患者年龄一再刷新,观念也在更新

“近来我遇到不少这样的高龄老人,而且耳聪目明,没有传统印象里垂垂老矣的感觉。”张长青说,如今高龄手术患者很多,百岁老人也不稀奇。

手术患者年龄一再刷新,其实伴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有一名99岁的老太太是独居老人,生活自理,前不久滑倒了,需要接受人工股骨头置换和半髋置换。如此高龄,家人的态度却很一致:手术!原来,老人曾于2016年找张长青做过一次人工关节置换手术,当时也是摔倒,家属有过犹豫,但在与张长青沟通利弊后,还是同意了手术。“要是没动这次手术,恐怕妈妈已经走了。”女儿说,希望再为母亲赢得一次生机。

可毕竟又过了三年,99岁的老人还能耐受手术吗?术前评估带来了好消息,老人的手术风险属于“中度”,心肺功能可以耐受。手术依旧由张长青主刀,一周后,老人开始由子女搀扶着下地走路了。

对老人来说,最可怕的可能不是癌而是骨折

不过,张长青与同事们也清楚:如此“积极”的老人与家属还是少数。

“太多的老人,身体健朗,却因为跌了一跤,没多久人就没了。”有骨科医生感慨,对老人来说,最可怕的不是癌,而是骨折。

在大多数人的印象里,手术还是一件“大事”。如果骨折的是老人,家人很可能会陷入纠结:年纪大了,手术安全吗?很多家庭会选择看起来更稳妥的保守治疗——卧床静养。而这,反而可能是痛苦的开始。

很多因骨折卧床的老人吃喝拉撒全都要在床上解决,很快,肌肉萎缩、消瘦、身体溃烂、尿路感染、肺部感染等随之而来。有数据显示,发生髋部骨折的老年人,一年内的死亡率超过20%,最高甚至达50%。这比不少癌症的死亡率都高,致死原因不是骨折本身,而是各类并发症。正因如此,老人的髋骨、股骨骨折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

“面对痛苦,面对生命,我们能做什么?”随着高龄手术患者增多,张长青开始思考,能否将这项工作常规化。2013年,他牵头在全国倡议建立老年骨折救治“绿色通道”,即强调“骨折后48小时黄金救治时间”。目前,市六医院这条“绿色通道”已累计完成600多例老年骨折手术,老人手术后数天可下地,重新回归社区。

张长青的观察、思考与作为,或许是一个起点。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统计数据,2018年末,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24949万人,占总人口的17.9%,其占总人口的比例第一次超过15岁以下的孩子。而据全国老龄办预测,2050年,中国老龄人口将达到峰值4.87亿人,占总人口的34.9%。在老龄化社会,如何让人安心老去,来自手术室的改变是一个新信号。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市人大听取审议本市2018年环境状况和环境保护目标完成情况报告,臭氧污染将是下一个攻坚难点
可爱“婴儿肚”实则藏险情,医生父母都没识别,肿瘤医生告诉你一个残酷真相
朝鲜战争战利品“戴维斯手枪”竟在展览会上离奇失踪,一个经常报案的“积极分子”浮出水面
今年首次外访,习近平见证的这些第一次
五支非职业剧团相聚《暗恋桃花源》,他们是金融骨干、医生……但都有一个戏剧梦
不学新技能,麦肯锡预计全球3.75亿人要换工作!来,这位大咖告诉你一个未来的必杀技
琴棋书画诗酒花茶,住进这个江南的特色小镇,“人生八大雅”全齐了
“健康扶贫”显大爱:55天医患携手,5岁孩童赢得人生第一张“毕业证”
姐姐推迟婚姻,妹妹放弃梦想,日本最美公主留学归来,人生落差令人唏嘘
国际空间站历史上第一次全女性太空行走被取消,原因竟是……
上海交大校长林忠钦院士告诫学生:人生无捷径 坚守成大器
【爱国情 奋斗者】沙漠深处的“红柳人生”——记治沙专家刘铭庭
一年至少1.8万人送急诊,这项网红游乐实为“死亡场”!脖断脊裂骨折你还敢玩吗?
最新:5位烈士亲属已找到!接力“寻找英雄”,多一次转发多一分希望!  
宝山:生活垃圾出门也要带上“身份证”
上海人工智能企业积极备战上交会:在此秀产品,更盼走世界
《都挺好》表情包担当?其实,倪大红为每一个角色,都赋予了复杂的前史
这是什么神仙老师!16位老师轮流上门为9岁烧伤女娃上课,演绎现实版《一个都不能少》
贫富分化极其严重、60%的人担心下一个“9·11”……美国人对2050年忧心忡忡
一次可为470万个家庭提供一个月的用气量!上海将造世界最大型LNG运输船
男子酒后持刀入室,竟称希望找人“谈人生”
狗血的故事里藏着的是人性和人生
红点设计大奖作品展登陆沪上 和未来进行一次深入“对话”
记者手记:在西柏坡,接受一次“赶考”的洗礼
人生能有几回搏?从无到有,国乒神话是这样诞生的!
我国第一个快堆零功率装置的启动实验,与周总理的特批有关
机器人辅助手术革新,切口仅2厘米,仁济医院完成首例机器人导航复杂骨盆骨折微创手术
全国首个“工匠日”!被评上者一次性奖励2万元
“请将一双筷子分开出售,一次只卖出一只……”看28支上海高中生队伍如何挑战“商战”
71岁上班,96岁失恋,100岁获奖,忙到没有时间去死,她的人生有多高级
治沙专家刘铭庭——无悔的红柳人生(爱国情 奋斗者)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