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有饺子,中秋有月饼,除了青团,清明节还有什么配套的饮食?

2019-04-06信息快讯网

春节有饺子,中秋有月饼,除了青团,清明节还有什么配套的饮食?-信息快讯网

春节是饺子节,端午是粽子节,中秋是月饼节……每个民俗节日都有属于这个节日的饮食。但是在清明节这天有点尴尬。除了青团这种地域性食物近年方兴未艾外,好像没有特有的食物为清明节带盐,难道古人在清明节悲伤过度,而清心寡欲,无心琢磨口腹之欲?

清明节饮食发源于寒食节的“寒食”

清明节,在汉代被确立为一个节气,经过隋唐到宋元时期融合寒食节和上巳节,成为春天最大节日。

说到清明节的食物,首先要从对其影响最大的寒食节说起。寒食节,这个名字就标榜了吃货节性质——哪怕吃的是冷食。

在清明节与寒食节并未泾渭分明的时期(唐到元),在许多习俗食物上两者具有共享性质。那么寒食节有哪些“寒食”呢?

学者张勃说:生活在现代的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相信,我们的祖辈居然曾经在滴水成冰的隆冬季节,在几天、一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里禁止用火,以吃冷食度日,哪怕有人不堪寒冷冻饿而死亦不能放弃。但这绝非荒诞无稽的天方夜谭,而是千真万确的历史事实。

中国人食用寒食的历史悠久,自周代便有传统。《周礼·秋官 》中记载,“仲春以木铎修火禁于国中”。到汉代,一度曾在冬日食寒食一个月之久。

在东汉前,寒食的习俗几被消弭,随着“介子推”故事与寒食节出现,到被官方承认的唐代,寒食节地位才逐渐走向稳固。寒食节也被确立为元旦后105日(有106日、104日说,大概是寒食节持续多日,非一日缘故)。

寒食节正式形成于汉代。最早的寒食或许是大麦粥,做法上将干炒后磨成粉面的小麦、大麦或粟、粳米,吃时用水调成稀糊状。在大麦粥中添加麦芽糖,就是“饧粥”。《荆楚岁时记》中记载:“去冬节一百五日,即有疾风甚雨,谓之寒食。禁火三日,造饧大麦粥”。《邺中记》中说:“寒食三日作醴酪”。此时寒食节还算一个地方性节日,到三国时只在太原、上党 、西河 、雁门等地流行。并多次为统治者所禁止。

到南北朝时期,寒食中又增加了“彩蛋”,流行于湖南、河北等地。彩蛋古称“画卵”,至今犹存,是在鸡蛋外面染“蓝茜杂色”(蓝色和红色),并加以雕镂加工,放在菜盘和祭器里。因为煮蛋储存时间可稍久一些。《荆楚岁时记》载:“古之豪家食称画卵,今代犹染蓝茜杂色,仍加雕镂,递相饷遗,或置盘俎”。

越来越多的寒食涌现

春节有饺子,中秋有月饼,除了青团,清明节还有什么配套的饮食?-信息快讯网

到了唐代,寒食节成为与元旦、冬至并列的三大节日,也从一个地方性的节日一跃成为全国性的重大节日。这一天,唐代政府规定可以放假四天(后来又改为5日、7日)。唐代寒食称为“熟食”,也是多以“饧”、“粥”为主,杜甫他老人家在诗里就说“几年逢熟食,万里逼清明”。与前代不同之处,是此时“研杏仁为酪”,加入大麦粥调制,这种“杏花味大麦甜冰粥”很受欢迎,曹松《钟陵寒食日郊外闲游》记载:“可怜时节足风情,杏子粥香如冷饧”。

另外也有青精饭等出现,杜甫就写“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江苏等地多食用。用杨桐叶、细冬青的汁液,或乌饭树的树叶,将糯米蒸熟晒干,再用叶汁染色。明代做法中,要复蒸复晒9次,成品米粒坚硬,可久贮远携。

到商品经济更为发达的宋代,寒食节的食物就更加多样了。

子推饼(子推燕)、糜粉蒸的甜团(有些类似今青团)、清明果、乌稔饭、腊月肉、饧粥、鸡蛋均在此时出现和流行。

子推饼,类似枣糕和花馍,以红枣和面粉蒸制而成(古代的“饼”,是今之馒头,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是一例)。古籍上谈到了它一个奇怪用法,那就是用柳枝插子推饼放到门楣之上,过一年,可以治疗口疮。

糜粉蒸的甜团,具体用何种谷物之糜,今天不知道了,但其蒸好后“切破暴干,尤可以留久”,可能与后市的青团之类食物有一定渊源。

乌稔饭,流传于闽东等地,尤为畲家族擅长,每年三月三(上巳节)做乌稔饭祭祀之用,久而久之,当地汉人便有此习俗。福建畲族三月三吃乌稔饭,是将糯米用洗净煮熟的乌稔树叶浸泡后蒸煮而成,颜色乌黑但却米香扑鼻,别有一番风味。

寒食节只是禁火不是禁肉,除子推饼青团等素食之外,许多人家就提前将猪肉做熟,放灶台旁熏制多日,名曰腊月肉。到寒食节,就洗净取而食之。

宋代规定三日不可用火,但老弱之人若想食用点热食,怎么办呢?

答案是需要去占卜一下,如果卦象不好,含着眼泪也只能吃冷食。或者可把冷食拿到太阳下暴晒,或者“埋食器于羊马粪窖”(咳咳,吃口热乎的容易吗)。

到元代后,寒食节不再官办,明清两代,不再禁火,和寒食节一起的许多习俗和食物也一起消散。清明节的祭扫、踏青、放风筝等习俗都已成熟,对于食物并不专限某种类型。

现在保留下的寒食节食物,可能只有“彩蛋”了。至今,山东等地依然保留清明吃鸡蛋习俗,我的老家河北为例,特别强调需是红皮鸡蛋,实为古代寒食节“画卵”的流传和简化。也是“斗鸡子”(碰鸡蛋,手中蛋壳先破者,为输)文化的余留。

时至今日,许多地方到清明节确有固定的食物。但就整体而言,确实没有出现如月饼、粽子一类跨越地域,具有明显节日文化标识的食物。即使在寒食节存在的时候,各地虽有“寒食”的总体称谓,但也少有某一特定食物超越地域和朝代更替,作为寒食节民俗固有饮食文化一部分而出现。

食物上的地域性更加强烈

春节有饺子,中秋有月饼,除了青团,清明节还有什么配套的饮食?-信息快讯网

在寒食节融入清明节之后,食物上的地域性更加强烈。清明节也同时吸收了上巳节很多习惯,从而与春天发生了更多联系。渐渐地,之前的“寒食”被改造,食物不再以耐储存、不可用火烹制加工为主要特性,而由春日时令性植物制作的食物取代“寒食”,成为清明节食物的主流。而各地时令性植物因地域分布不同,也呈现出多样性。

例如江南之青团,乃是用浆麦草或艾草汁液,拌进糯米粉,蒸制而成。皖南江西等地的艾蒿粑粑,用艾蒿做成,方法与青团类似,不过是煎熟而已。福建的薄饼,卷菜可达十几种,类似北京春饼,但饼更薄。

这些饮食习俗与其说唯清明独有,不如说是国人立春时节“吃春”习俗的延续。青团、艾蒿、清明果之类,类似北方吃春菜春饼,将新韭、香椿芽融入食物。不过是时节上正好可与清明节所对应。

而这也淡化了它们为清明食物带盐的特性。

只是随着消费文化发展,节日性食物与其说是一种带有浓重文化意味的流传,更像是一种民俗文化逐渐消逝背景下对其“找寻”的消费心理需求。此时,一些春日应季食物,则主动靠拢,慢慢成为具有清明节带盐性质的节日食物,网红食品青团就是明证。

在民俗文化层面,则有更加深远原因。由于清明形成时间较晚,在宋代之后,尤其元代寒食节被废弃后,才在春日一节独大,其相关传说中仍借助与寒食节相关的介子推的故事,在故事生成层面未摆脱寒食节的影响,而寒食节习俗的断层,也造成了后继清明节节日性食物的断裂和暧昧不清。

来源:综合自新京报等

编辑:汪荔诚

责任编辑:张懿

科普:MIND饮食模式可助预防痴呆症
痛风群众多吃这五种瓜,注意日常饮食,防病大于治病
央视新闻频道推出清明特别报道《家国清明》
一枚老字号“网红青团”吃出5味匠心!听听盘它的点心师傅怎么说 | 寻味上海④
清明出门堵不堵?这份预测请收好!清明你会买些啥?反正我买了泡面和自嗨锅~~
清明三天,外牌小客车高架不限行!但是这些地方可能很拥堵!
清明前夕,让烈士回家!烈士遗物和感人事迹让当代青年走近英雄
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糖尿病患者抓住清明时节好养生
清明话青团:流传2000多年的这枚团子,有些人万万吃不得
清明节小长假到了,@坚守岗位的你,工资怎么算了解一下
除了“清明时节雨纷纷”,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清明节的诗?
只知清明不知寒食?清明节的背后还有这样的历史故事?
越南人说,清明节是为了纪念瓯姬?这些国家也过清明节
​冷空气暗暗尾随干热气团,清明节后将迎来一波10度左右大降温
清明节吃青团,六下江南的乾隆皇帝居然没有口福?
“进击”的青团,老将新秀的竞合生态
文汇时评 | 青团可以成“网红”,但传统节日更应是一种文化寻根
吓!90后已成中风高发人群,“我年纪轻轻怎么就老了?”
吕建江:“永不下班”的好民警
清明假期 祖国处处好风光
清明,在慎终追远中体悟生命意义
【清明假期·出游】清明假期预计超1.1亿人次出游
清明顾村公园赏樱客流火爆,武警既当秩序维护员,又担文明劝导员
明天最高温距离30度仅一步之遥,今年清明假期全程派送温暖阳光
清明节丨祭奠先烈,这些纪念馆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清明节,师生们这样致敬英雄 
该吃吃,该喝喝,妇科肿瘤患者饮食有啥讲究?
高盐饮食远比糖和脂肪更危险,特别是对中国人来说
这是一份春天的饮食清单!我们到底吃什么好,怎么吃好?
98年前,8位青年在这里成立了共青团,今天,其中一位的后人来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