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创新是动力,也是责任

2019-04-26信息快讯网

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创新是动力,也是责任-信息快讯网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钱菊英擅长各种心血管病的诊治,尤其在冠心病的介入诊治领域有颇深的造诣。每年完成冠心病介入手术800多例,手术成功率98%以上,将无数病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自1999年起,钱菊英成为华东地区首创的中山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急症介入治疗“绿色通道”的主要成员,24小时待命,只要有病人需要,就有她的身影。

钱菊英说:“作为一个心血管病医生,尽管压力很大,很辛苦,但是我很享受治病救人带来的成就感,不是所有职业都有这种感觉的。很多病人满怀希望来到他们心中的顶尖医院,而冠心病患者随时面临着病情的突然变化,焦急的心态可想而知。我们要尽全力帮助他们,在技术创新方面,敢于尝试复杂病变的新技术,这是一种动力,也是一种责任。”

时间就是生命

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时间就是生命。钱菊英解释说:“每耽误一分钟,就有大量的心肌细胞死亡,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如果尽快通过介入治疗或药物溶栓的方法开通血管,治疗效果就更好,心肌细胞坏死就会减少一些,存活率就会越高。所以,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以分钟来计算,越快越好。”总体上来说,介入治疗的血管开通率高于药物溶栓。

这是一场与死神的赛跑,往往生死就在一线之间。钱菊英说:“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在30%左右,有一半的是医院外就发生了。所以呼吁社会上应多放置一些急性心梗的抢救设备,多培训人员,可以让急性发病在院外增加救治的机会。还有一半的死亡是发生在医院内。这些病人即使经过救治,仍然有6%-10%的死亡率。能够接受再灌注治疗和介入治疗的病人,死亡率降低到5%-6%。”

绿色通道的开通,意味着24小时随时待命状态,病人何时发病,医生即刻听候召唤。回忆当初的情况,钱菊英说:“那时候手机还没那么普及,都用呼机,一有急性心梗的病人,医务人员的呼机就一起响,我们就奔向导管室。逢年过节,经常被叫过来抢救病人。”

让钱菊英印象很深的一次,年三十的时候刚刚吃完年夜饭,就被叫到医院抢救病人,抢救到大年初一早上才结束。病人由于年龄大,病情重,情况不好,需要麻醉科配合,一呼叫麻醉科,结果麻醉科薛主任马上出现在导管室。“尽管最后病人没有抢救成功,但是病人家属仍然非常感谢医生。医生尽最大的努力,以自己的专业知识帮到病人,绝大多数病人都是能够理解的。”

沪上名医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钱菊英:创新是动力,也是责任-信息快讯网

▲钱菊英在心脏导管室进行介入手术

微创化介入治疗

在中山医院心脏导管室内,8个导管室一字排开,同时有8台介入手术正在紧张地进行中。这里是上海最大的心脏介入治疗中心,2017年一年的冠脉造影和介入治疗约13000例左右。

手术室内,医生密切监控着冠状动脉造影的情况,其中一些堵塞的血管也清晰可见。医生通过心脏导管技术,将支架放入堵塞的血管中,释放的支架起到支撑作用,可使原本狭窄或堵塞的血管恢复通畅。

所谓心脏介入技术是一种诊断与治疗心血管疾病的微创技术,无需开胸,在影像学方法的引导下,经过穿刺体表血管,借助某些器械,通过特定的心脏导管操作技术对心脏病进行确诊和治疗。它介于内科治疗与外科手术治疗之间,是一种有创的诊治方法,可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等的诊断和治疗。

钱菊英在冠心病的介入诊治领域有颇深的造诣,她说:“介入治疗对于有适应证的病人,有很多好处,比如对于心绞痛的病人可以改善胸痛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严重缺血的病人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降低死亡率,对于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人群,介入治疗大大改善了预后。”

对于心血管病介入治疗的未来发展,钱菊英非常看好:“现在,微创化已经成为心血管疾病的大趋势。不仅是冠心病,对其他如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疾病、心律失常等很多心血管疾病,都可以用微创的导管介入技术治疗。未来,心血管治疗中,心内科、外科医生会密切合作,我们医院已成立心血管临床医学中心,内外科合作,共同制订方案,这是一个大趋势。”

钱菊英认为,对于急性心肌梗死的抢救,一方面院内做好流程,缩短抢救时间,另一方面患者的健康教育也非常关键。“我们最希望看到百姓能够提高健康意识,不生病、少生病、晚生病。到医院来看病,能充分信任医生,配合医生更好地完成治疗。能做介入治疗的,一定要做;没条件做的,先溶栓,再转院,评估是否还要做介入治疗。总之,一句话,充分信任医生,医生会用专业的医疗知识为患者做出最优的选择。”

急救体系的建立

急性心梗的救治,单单靠一家医院的绿色通道是远远不够的,需要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自中山医院建立首家急性心梗的绿色通道以来,这一理念逐渐被医学界所接受,目前由中华医学会牵头建立了急性心梗救治网络项目,20多家医院参与,与周围医院结合成网络,形成了社会救助系统。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曾留学国外的钱菊英,在对比国内外救治网络时说:“国外的救治网络更先进,在急救人员的培训上更专业,在救护车上已经可以进行溶栓等治疗,到医院后可以直接送到导管室里。而且在国外,救护车通道优先理念很完善,而我们目前仍存在救护车堵在路上的情况,这涉及整个社会的救护能力。”

临床工作之外,作为学科带头人,钱菊英还要兼顾科研、教学。她善于结合临床的实际问题开展科研工作,针对影响我国人群健康的重大疾病——冠状动脉疾病,以解决临床问题为导向,围绕“冠状动脉疾病临床介入诊治中的重要问题”,带领多学科的研究团队,通力合作开展了长期系统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

钱菊英还曾应邀到国内10多个城市进行有关血管内超声和多普勒的专题学术讲座和手术操作表演,对血管内超声技术在国内冠心病诊治中的应用推广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对冠心病的诊治水平提高作出了贡献。

钱菊英不仅是患者心中的“好医生”,还是学生心目中的“好老师”。她十分重视医学教育工作,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授课任务,带教病房实习医生、住院医师和研究生,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冠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对学生一丝不苟,除了知识和技术的传授外,还注意对学生医学人文素质的教育,培养的学生出类拔萃,曾获得中山医院“教学管理先进个人”称号。

名医简介

钱菊英:

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副院长,心内科副主任,上海心血管病临床医学中心副主任,心脏介入中心副主任,内科教研室副主任。任欧洲心脏病学会研究员(FESC),美国心脏病学院研究员(FACC),亚太介入心脏病学会研究员(FAPSIC);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前任副主任委员,上海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委员等。

主持包括973重大专项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各级科研课题10多项。作为主要完成人获13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奖励。入选上海市优秀学术带头人、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上海市医学领军人才等。获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上海市三八红旗手、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十佳医生”、上海市“巾帼建功标兵”、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作者:肖蓓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保护文化遗产,全世界都应承担起责任
数字经济背景下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新趋势
国产尖端医疗器械突破:全球首台全景动态PET-CT落户中山医院,正式迈向临床试验
严重烧伤患者遇上乳腺癌,仁济医院乳腺团队克服重重难关巧手摘瘤
但愿世间人无病,宁可架上药生尘!我国首部精神专科医院管理制度指南发布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副院长王长谦:“生命隧道”的守护者
沪上名医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舒先红:跨界于心内科和超声诊断
“一带一路”进行时 “设施联通”深化为沿线国家人民带来福祉
古典家具如何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到“木雕之都”东阳看看
上海警方回应“仁济医院专家因拒绝接诊插队病人被警方戴上手铐带走”事件
入戏太深!21岁女大学生看完《复联4》后嚎啕大哭,结果进了医院
海南卫健委通报博鳌银丰康养国际医院非法接种九价宫颈癌疫苗
海南四部门通报“医院涉嫌售假宫颈癌疫苗”:彻查疫苗来源,查实顶格罚款
沪上名医丨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心内科主任刘宗军:每天都在与时间赛跑
医生发明弥补临床缺陷,中山医院已转让专利53项,专利数有效量均居上海三甲医院之首
担当时代责任 让青春焕发绚丽光彩——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令在海外学习工作青年深受鼓舞
故宫前院长单霁翔被聘为故宫学院院长
他让600年的故宫重焕青春,卸任一个月后,“网红院长”单霁翔重返故宫任职
沪上名医丨同济医院副院长靳令经:“精确制导”玩转最强神经毒素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