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岁滋味 | 孙郁

2019-04-30信息快讯网

旧岁滋味 | 孙郁-信息快讯网

前几日收到友人来信,告诉我在日本发现了冰心的一些资料,涉及文学史的某些片段,颇有价值。我看到其间的信息,觉得有意外的惊喜。想起来,五四已经百年,冰心的遗稿,不禁让人忆起文坛的旧事。

说起五四前后的文学,对于儿童的发现,是很值得一写的。周氏兄弟翻译作品里的童趣,废名文字里的少儿形影,都感染了诸多读者。而在那时获得了孩子喜爱的作家,还有冰心。最初的时候,她以爱意的散文,给了读者诸多快意。  《两个家庭》  《斯人独憔悴》《超人》《致小读者》曾影响了几代人,那些文字都很宁静而美丽,述说着青少年的故事,内中却含着纯情的歌咏。偶尔也带着微末的忧伤,刺痛读者的心。文白相间的句子带着热风吹向冷的世界,自尊与友善踩着诗的节奏来了,天使般送来祝福。

她的文字里有一种高贵的气质,那是我们在欧洲诗人中才能够看到的存在。可是词语又那么中国意味,明清文人的小品的痕迹也是有的。中国古文里美丽的词语不太和儿童有关,冰心把那些古朴的句子和童心连接起来。后来搞儿童文学的人,很少能够写出那样的古朴的文字,气质里少了类似的气息,这使读者对她的作品,一直保持着持久的敬意。

冰心的作品不都是书斋里的自语,新文人的担当感一直在其篇章里流溢。但那不是呆板的说教,却是一种自觉倾诉,连精神也泡在苦汁里。而我们在此不是感到消沉,反而有一种寻路的渴望,精神在跋涉里前行着,留下美丽的青春的印记。五四新文学多是成年人的眼光,惟有冰心等少数人,写出幼小者的情感和爱欲,那么直接、清纯,流动着鲜活的热流。李大钊所讲的青春的美,还止于理论上,而冰心则把那代人的期许感性化了。

有时候能够感到她的精神是外发性的,对社会的关怀中有焦虑的意识在。这种状况,使她保持了新文化的本色。《斯人独憔悴》在今天看也许是过于简单的问题小说,而细细体味,有无所不在的苦味。她对青年人的理解,以及放飞自己的苦思的选择,是一种天然的人道感中的同情。在初期白话小说写作的队伍里,她带来的声音,是那些先驱者所少见的。

和许多同代作家比,冰心的作品是小的格局,且有一种女性特有的细腻与清丽。比如她的小诗、散文,还有那些小说,都是星星点点的感觉的散步,流水般地倾泻着。她对童心的描摹是自下而上的,没有大人的说教气,自己也仿佛是他们之中的一员。面对孩子,却保持了孩童的感觉,与幼小者同行同舞,颇多新奇的感受。在《六一姊》里,她的精致和深远的情调,细雨般滋润着读者。西方的这类文学,有时候染有圣母的情结,是上帝情感的辐射。冰心的文章则来自东方式的温柔,也有西洋个性主义精神的互渗,使我们感到她的丰富性。这像一幅淡淡的写意图,流淌着不浅的情思,词语里是慈祥的目光的流动,在此我们有了莫名的感动。

简约里的柔风,不能产生交响是自然的,但那里的纤细给人的是另一种启示。冰心喜欢率真之美,她的小说和散文都是短章,是没有学者的架子和作家腔的。写作是一种倾诉,她不装扮自己,一切都是原色的。这就好,文如其人,不以外饰涂改自己。中国士大夫麻木于瞒与骗的写作,自然无伪却不易做到。虚假地在文章里敷衍人生,在新文学里也常有发生。冰心天然地厌恶这些,往来的朋友几乎都认同这样的情感。她的朋友巴金与萧乾也很简单,彼此的对话,没有世俗的杂音,心是相通的。

冰心一直生活在知识界,有自己的圈子,这在她文字的背后可以看到。丈夫吴文藻是人类学家,学识渊博,辐射到知识界的许多领域。冰心的书写,染印了那些氛围,我们读她的关于社会问题的文字,都非就事论事,笔下渗着一种忧思,那些与历史的碎片是连带在一起的。即便是布道的话语,都非一种口号和观念,有另一种意味在,系心灵的敞开。自然,这种印象式的独白,有时失之浅显,甚或单调,可是那美丽的情思有时候淹没了这样的瑕疵。

有时候我们会感到,在动荡的时代,她所提供的资源还是有限的。革命发生的时候,她并不在急流里。与丁玲这样的作家比缺的是剧烈的痛感。她远远地站在社会的一角,瞭望烽烟里的人生,对历史的变化有一种理解的同情。在流血的岁月里,从侧影接近那些心灵的片断,且以自己特有的目光看人看事。《小桔灯》的故事平常得不能再平常,只有一个小孩子,一个情节。远离战争的轰鸣的场景,一切都很简单。但小夜曲般的旋律轻声传来,背后乃无边的惆怅。她的语言风格与现实的一切在韵律上颇有差异,还是象牙塔的表达,这让人感到彼此的隔膜。但那种体贴的叙述,在关爱里的叹息,便见出菩萨之心。人性的美,像一豆灯火般,暖着夜色。我们在屠格涅夫、契诃夫的文字,领略过类似的美。冰心无意中衔接了这样的美。

但晚年的冰心的文字多了沧桑感,有了先前所没有的凝重,那些文字照例保持了内觉的敏锐,细心的人可以看出她的变化。许多杂文与小品,锐气渐出,批评家的果敢把小布尔乔亚的心绪驱走了。这个变化对她来说也许来得过迟,但一生的闪光点却因之诞生。这是一种自我的完成,也是五四之声的延伸。看她晚年的文章,题材变大,可以率性为之,又能收放自如。有时候像个慈祥的老祖母,讲述远去的人与事。历史在她的笔下,有了别样的调子。

我曾在新文化运动的展览中,看到过冰心的手稿,文气的走笔里有温婉的气息流出。如果将其墨迹与他人手稿对比来看,各自的风采便醒目起来:周氏兄弟一柔一涩,陈独秀翛然物外,钱玄同古朴见拙,冰心多孩童笑意……众人的文本透出平凡里的不平凡,留下了旧岁滋味。五四那一代人逆俗而生,天地之色为之而变。他们的话语方式不同,审美也各自东西,却每每不失趣味。今人思之念之,实在深有道理。


作者:孙郁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舒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励志!宝藏爸妈那么多,不只有和儿子一起考上研究生的上海交大宿管阿姨。她的故事牵出了一大串……
听!不同的语言文字,说着同一个梦想
“穿”越百年,服饰巨大变迁惹人惊叹!120张珍贵照片再现“一带一路”里的服饰人生
终于不是科幻:你想什么,电脑替你大声说出口!美国科学家开发出一种解码器,可直接读取意识并解码!
斯坦福博士亲述:求学路上的那些崩溃瞬间。唯有享受过程,最终才能孵化成龙
【中国那些事儿】英国学者:中国崛起是一个伟大的、非同寻常的历史时刻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纪实
东风万里绘宏图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纪实
稳扎稳打做好“稳”的文章
【中国那些事儿】 “一带一路”朋友圈再扩容瑞士将加入 外媒:“花园之国”是这样被吸引的
一百颗心就有一百种爱情,那些年的“复仇者联盟”里,总有一对感动你?
9岁男孩办学校当校长?背后的原因令人心酸:聪明是一种天赋,善良却是一种选择
【中国那些事儿】汉语点亮“一带一路” 让留学生的“中国梦”照进现实
耳朵里的耳屎,该不该掏?
用青春书写新时代的荣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关心青年成长成才纪实
有故事的魏玛 | 钦文
“沦落人”也有闪亮人生 | 曹景行
“新沙头角”盐田:“试验田”里的崛起之城
【中国那些事儿】外媒: 共建绿色“一带一路”需要中国继续发挥领导力
肝细胞里的“小油滴”不应被轻视!《自然》曾“八连发”呼吁:重视脂肪肝病防治
一种简单运动长寿护心,久坐久站毁心脏!
许纪平:拿砖砌墙也是一种美(图)
一种新型痴呆症被确认,或比阿尔茨海默病更严重
谈古喻今,习近平与青年谈心时引用的那些名言隽句
缄默里的“那团火” | 李荣
上昆全本《临川四梦》香江首演,粤港澳大湾区的戏迷们最关心的是这个
张学良的酱茄子、汪曾祺的咸鸭蛋…而你爱吃的那些“原产地美食”,都是假的
世界之巅绽放青春梦想——那些因珠峰改变的年轻人们
那些不被看好的年轻人,后来怎么样了?
霸气!34岁女博士自荐入伍,6年后成中国第一位女实习舰长…她的一句话燃爆热搜
无奋斗不青春 | 她的青春因“焊花”更闪亮
西藏支教、奥运志愿者、500强企业白领都是她的标签。34岁博士毕业,放弃百万年薪入伍,如今是中国首位女舰长!
买卡地亚论斤称,拥有珠宝博物馆,特朗普住她的房!这位女富豪让英女王都甘拜下风
展现文字的立体之美——读寒胭《无常之美》有感
舒婷等一代中国作家的文学偶像,这位抒情大师有朵神奇“金蔷薇”
为什么冰心、钱锺书和高晓松,都不喜欢林徽因?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