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心!41岁医学博士猝死,SCI、基金、教授、海归、博士其实都是浮云

2019-05-17信息快讯网

痛心!41岁医学博士猝死,SCI、基金、教授、海归、博士其实都是浮云-信息快讯网

据网友提供信息,天津医大二院王一博士突发脑出血于昨日离世,年仅41岁。

王一,男,主任医师,医学博士,2010年6月-2011年6月赴日本近畿大学研修(有相片)主要研究方向为泌尿系肿瘤靶向治疗及预后研究。临床方面从事泌尿系肿瘤微创手术及其他疾病诊疗等。

痛心!41岁医学博士猝死,SCI、基金、教授、海归、博士其实都是浮云-信息快讯网

痛心!41岁医学博士猝死,SCI、基金、教授、海归、博士其实都是浮云-信息快讯网

痛心!41岁医学博士猝死,SCI、基金、教授、海归、博士其实都是浮云-信息快讯网

导致频繁发生医生猝死事件的原因,首先是长期的连续几小时甚至几十小时的高强度工作,且得不到足够的休息。医生也是血肉之躯,也经不起这种长期高负荷工作。医生每天都是拿自己的健康换取别人的健康,他们救死扶伤,却保障不了自己生命安危,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一下医护人员的健康!

痛心!41岁医学博士猝死,SCI、基金、教授、海归、博士其实都是浮云-信息快讯网

痛心!41岁医学博士猝死,SCI、基金、教授、海归、博士其实都是浮云-信息快讯网

医疗资源紧张是个不争的事实。医护资源需及时扩大丰富,增加医护人员的数量,大力培养优秀医护人员,分担工作压力,既有利于患者及时就诊,又保障了医护人员的健康。

增加医护人员的休假时长。国家法定节假日,很多医护是要在医院值班的,没有得到正常的休息。一年365天,可能有360天都在医院工作,医护人员急需正常的节假日。

应改变既往的值班制度。在国内常见的一种值班方式是24小时全天值班,从早上8点(实际可能7点就开始了),到第二天8点下夜班,但实际中可能要第二天的中午甚至下午才能下夜班,如果遇到急诊手术,可能连续48小时待在医院。这种“白连夜、夜连白”的值班制度,长期下来,往往给医护造成不同程度的健康损害。同时应给予医护人员定期体检,有问题及早发现,及早治疗,防微杜渐。

诚恳的请求病人们多一些包容,医患矛盾的加剧,导致很多人不愿意学医。而培养一个优秀的医生难,需要多年的学习、历练和付出,病优质的医疗资源短缺,又会不同程度的导致医患矛盾的增加,形成恶性循环。所以,医患之间多一点包容,少一分猜疑,世间才会有更多的爱。

社会各界均希望提高医护人员的待遇,医生也是人,也需要柴米油盐,减轻医生的生活负担,让医生在愉快的心情中为老百姓看病。

最后,愿王医生一路走好,类似事件不要再频繁发生!


编辑:朱颖婕

责任编辑:樊丽萍

来源:综合自京医会、中国医学博士联络站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