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全球产业赛道上跑出“上海节奏”

2019-05-24信息快讯网

上海科创中心建设:在全球产业赛道上跑出“上海节奏”-信息快讯网

▲上海交通大学Bio-X研究院神经精神与人类遗传学研究室的科研人员正在扫描DNA芯片,并使用基因测序仪进行分析。本报记者袁婧摄

评价一座城市的能级与核心竞争力,一个重要标志是它的创新策源力,除了要在基础研究领域不断为人类贡献新思想和新发现,能否在一些重大产业领域掌握高点、突破瓶颈、引领方向,亦是一座城市至关重要的创新底色。

在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迈进的五年间,上海有越来越多产业领域正从“跟跑”向“并跑”乃至“领跑”转变。如果说创新是一个“从0到1”再“从1到100”的价值实现过程,那么,崛起中的新兴产业集群正成为“上海创造”有力的放大器。

安永咨询最新发布的一份关于科创中心建设的报告中,对上海科创中心起步给予充分肯定。在该报告看来,上海完全可以构建起一个以智能制造、生命科学、信息技术为核心,融合若干新兴产业门类的产业体系,最终形成推动科创成果转化、创造产业新动能、再反馈到科创投入的良性循环。

眼下,这张令人期待的宏伟蓝图正在不断走向现实。

跑出速度:“上海创造”瞄准世界第一方阵

前两天,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专家专程来沪,目的是考察全球第一条日客流超100万人次的全自动运行地铁——上海轨道交通10号线。10号线目前已配备全球最高等级的自动运行系统,能确保列车在彻底无人干预的情况下做到自动运行,甚至还能自动回库、洗车、休眠、唤醒……看起来,这条地铁已基本实现“工作自觉、生活自理”。

轨道交通控制系统是高端装备产业极具价值的环节,10号线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环节,由上海企业卡斯柯自主研发。这一“上海创造”的核心技术已得到国内多个城市的认可,成都、北京的多条在建线路都将配备这一代表世界先进水平的“地铁大脑”,从而显著提高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而在徐汇区,全球第一条位于城市腹地的高温超导电缆,现在正有条不紊地铺设。半年后,它将挂网运行,成为市中心不可或缺的能源通道。这根超导线路运行后,无论是长度,还是将要承载的电流,都将是世界第一。这项创造数个“世界之最”的关键技术,同样由上海企业自主研发。

虽然传统意义的制造业并非以创新的内涵而著称,但过去五年来,在全球性产业竞争的赛道上,“上海制造”“上海创造”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加速度。

五年间,在北斗、大飞机、量子通信等重大科技领域,上海科研人员均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了国家高度认可。在集成电路的封装刻蚀设备、高端手机芯片等“卡脖子”技术上,上海企业奋力突破,一步步走通产业化道路,进而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在生物医药领域,过去16年来全球首个治疗阿尔茨海默症的新药,已通过三期临床试验,即将获得上市申请,造福全球病患。

积累厚度:舍得投入孕育新兴产业集群

根深才能叶茂。在为那些“并跑”“领跑”群体喝彩的同时,必须看到,五年来,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整体厚度在不断累积。把脉科技革命新趋势,使上海经济面临广阔的新空间。统计显示,2018年,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超过5460亿元,同比增长8.2%。特别是在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这几大重点领域,出现了全行业大步向前的积极态势,非常有希望在今后成长为三个世界级的新兴产业集群。

上海向来是全国集成电路产业链最完备的地区。过去五年,以中芯国际、华力二期、积塔半导体、和辉光电等一批“百亿级”新投资为代表,全市集成电路产业顺利推进,能级不断提升。同时,设计企业纷纷与全球同步进入12纳米及以下主流工艺,装备材料领域也出现了一批领先企业。

在人工智能领域,全市集聚的核心企业超过1100家,汇聚了全国1/3的人才;科大讯飞、腾讯、小米等行业龙头去年纷纷与上海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亚马逊AWS、微软等一批国际人工智能创新平台“抱团”进驻。

在生物医药领域,仅去年一年,上海就拿到了3张新药证书、34个一类新药临床研究批件,首台高端医疗影像设备、首个国产心脏起搏器、首个国产血流导向装置等的问世填补了国内空白。

新兴产业集群不断成长的背后,是上海企业呈现出的日益旺盛的创新意愿。统计显示,去年上海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比重达4%,总额超过1300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52%。这些投入中,来自企业的投入超过六成。

提升浓度:“站高一个层级”远眺未来

去年10月,在上海滴水湖畔举行的一场论坛,荟萃了包括26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顶级科学家。虽然这群“世界上最聪明的人”花了整整三天徜徉在一般人难以理解的话题圈,但最终,这场高端对话给上海留下了一份科技指南,为人工智能与物理、化学、生物学的结合指明了方向。

这或许代表了上海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时的一种心态——少一些功利,多一份耐心、站高一个层级。或许无人能准确预测未来,但大家可以做好准备。对上海而言,从营造生态入手,从基础细节着眼,只有全方位提升创新浓度,才能夯实创新土壤。

在政府部门的引导下,目前上海正形成由三个圈层构成的创新矩阵。内核是上海光源等大科技装置为核心的基础研究设施,中间是包括集成电路、生命科学、海洋、能源等在内的若干制造业创新中心和产业创新平台,外部则是承接本地原始创新成果的产业圈。

统计显示,目前,上海建成和在建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已达14个,数量、集聚度、投资额、功能性均领先全国。而且,整个矩阵的功能与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产业方向十分匹配。

在硬平台之上,五年来,上海出台一系列重大改革创新举措,也为产业创新扫清了障碍。无论是为国企松绑的“创新成本视作利润”的考核制度改革,还是普惠的研发投入加计扣除;无论是让新药公司心无旁骛地专注于创新的MAH(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试点),还是通过投贷联动、天使投资税制等改革将资金导入创新实体的尝试,伴随“上海创造”,正产生着“上海经验”,且日益走向全国。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张懿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把长三角建设成为四大“新高地”,民建上海市委发布了这份重磅报告
腌笃鲜粽、咸蛋黄烤鸭粽,上海高校五花八门的“校粽”你pick哪一款?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智能制造统领产业升级 长沙构建高质量发展新生态
追忆伟大胜利、传承红色精神:“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纪念上海解放70周年座谈会举行
"两个一公里"的创新答案——上海全力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纪实
冷空气打头阵,晴天接踵而来,下周中上海气温又要破30℃大关
万物互联,上海空间信息产业“风景正好”
王泽山:“火炸药王”一生军工报国,让中国火炮发射装药“傲视”全球
以智能制造统领产业转型升级
以科技点带产业面——体验第十五届文博会宝安区分会场的科技味
“减税降费” 助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蓬勃发展
上海第四家,区属医院首家!浦东医院近日成为国家高级卒中中心,并逐渐形成人体“大血管”治疗体系
英特尔等美国IT公司与华为暂停交易,外媒:这会阻碍全球各国5G部署!
华为、中移动、中石油……这些巨头的数据中心为何都建在这座边陲小城?
125亿!奥园集团将在东方美谷建大中华区总部和展示中心
【聚焦世卫大会】小投入收获大绩效,医疗队覆盖56个国家…为全球卫生治理贡献中国力量!
这个家长心真大,QQ上被“女儿”和“老师”联手骗了4万,所幸上海反诈中心及时启动应急机制冻结钱款
国际首个体细胞克隆猴、全球首张黑洞照片、大飞机C919,为何都与这座城市相关?
“九市一区”构建一体化网络监管新格局
长三角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沪上首个个人业务在张江办理成功
“上海时装周”商标正式揭幕,为设计师撑起“保护伞”
上海将选派优秀干部支持薄弱村发展
上海时装周助推时尚产业发展
这位国民党军最高统帅竟为解放军打开了一道缺口,为最终解放上海战役的胜利奠定基础 | 70年前的今天
冰川学家:到本世纪末全球海平面或将上升2米,可能导致数千万人流离失所
浦江创新论坛 | 上海跻身世界主要科技创新中心城市,与北京形成创新轴,在全球创新网络中崛起
《柳叶刀》最新发现:中国人膳食精细少纤维、吃水果少、高盐饮食,癌症死亡率全球最高
亚洲首例!中山医院王春生团队成功实施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 全球成功也不足300例
揭秘大白兔奶糖味香水:全球顶尖调香师把控,前调中调猜对算你狠
“药不能乱吃!”小小处方事关健康,上海建立“区域处方审核中心”提高社区药学服务能力
印度一家培训中心发生火灾,造成至少15名学生死亡
这么多高科技企业都是退役军人创办!服务退役军人创业就业的上海高新产业融创服务战略联盟成立
发力新能源,增添新活力——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看中国经济新动能
发力新能源 增添新活力——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看中国经济新动能
贵州,为中国大数据产业蓄能
聚焦“工业X.0”,埃森哲在沪开设数字创新中心
美国麻疹病例再增60例,上海疾控中心提醒市民可免费接种疫苗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