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故居之吕思勉故居——山阴路165弄66号

2019-05-30信息快讯网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中国近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

名人故居之吕思勉故居——山阴路165弄66号-信息快讯网

吕思勉晚年患有严重的支气管炎、肺气肿和心脏病,每每上堂讲课,难掩疲惫之色。有时多说了话,声带便发不出声音。1954年,吕先生为毕业班的学生开设“中国史籍读法”课,原计划分几次讲演,但开学不久,便患病不能继续,只好回老家常州养病,出发前把华师大一村的宿舍归还学校。1955年,由于三叉神经生了毛病,不得不回沪就医。于是,住进了山阴路165弄66号,女儿吕翼仁向亲戚租借的里弄房子里。吕家住在三楼,有一南一北两间,朝南的卧室旁边有一个狭小的厨房。楼上有阁楼一间,做储物用,并有一个天台,可以侍弄些花花草草。虽然听起来只是三层楼高,但是木质楼梯陡且台阶狭小,年过七旬且长久受病痛折磨的吕老先生由此出出进进,往返医院就医,可以想见其中的不便与不易。

1926年8月,经童斐(伯章)介绍,吕思勉来到上海私立光华大学国文系任教。1952年院系调整光华并入华东师范大学,吕思勉继续执教鞭于华师大,最终于1955年由于病痛不得不走下讲台。除了做学问、传道授业,吕思勉似乎完全没有把心思用在自己的生活上。30年光景,以校为家,睡的是学生一样的铁皮床,甚至搬出宿舍时无家具一件。以至,搬进山阴路居住时,女儿吕翼仁不得不用自己的一笔翻译稿费买了两个布沙发,算是家里的“奢华物件”。

名人故居之吕思勉故居——山阴路165弄66号-信息快讯网

虽然光阴过去了60年,记者如今在故居看到的依旧是老先生当年生活在这里的情形。据吕思勉的学生李永圻向记者介绍,除了当年吕翼仁“新”购入的沙发,其余物件各有各的“来头”:四组三层木制书柜是上世纪20年代吕思勉先生自行设计的作品,后由常州吕家老宅搬至上海,算得上是“镇宅之宝”;餐桌是先前住在这里的亲戚留下来的;一个推拉门木质大衣柜则是抗战时期居住于此的日本人离开时弃用的;余下的藤椅、边几之类的则多为常州老宅随迁而来。“只顾埋头做学问,哪管陋室几片瓦。”一位国学大师的晚年归宿竟是这样七拼八凑得来,慨叹之余更令人钦佩。

吕思勉去世后,女儿吕翼仁一直住在这里。如今,由学生李永圻居住着。


作者:刘迪
编辑:刘迪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