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桥”,让社会救助接地气暖人心

2019-06-21信息快讯网

这座“桥”,让社会救助接地气暖人心-信息快讯网

静安区有一座“桥”,连接着全区400余户困难家庭。“桥计划”项目本着“预防为先、家庭为本、整合式服务”的理念,创新精准救助实践,既解了燃眉之急,更立足长远,帮助困难群体融入社会。

“桥计划”是上海市民政局探索以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理念和方法开展贫困家庭支持服务的试点项目。静安区通过调研发现,在部分低保、低收入家庭中,当事人可能同时面临着身心健康问题、家庭照顾问题、经济问题、家庭内部关系问题等多重困境,与单纯的经济贫困家庭相比,多重困难家庭所需的并不仅仅是单一的物资救助。

为了更好地呵护这些家庭,“桥计划”以三位一体的新模式,将救助服务从被动的事后救助转为积极的事前服务,将个体的碎片式救助转为以家庭为单位的系统性救助,将以现金或实物为主的单一救助转为多重资源、多种服务叠加的精准救助。

经过四年多试点,“桥计划”共计为473户多重困境家庭、4249人次提供服务,并于去年入选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案例十佳。

精准救助  实现“一户一方案”

每个困难家庭都有各自的困难,他们需要的帮助也各不相同。

老沈患有糖尿病、脑膜瘤等多种疾病,他与妻子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贫困。社工初次上门时观察到,老沈家中狭小的过道上堆满了杂物,还存在电线自主外接等情况,对老人生活造成了相当大的隐患。

为此,社工向“仁人家园”上海办公室寻求房屋修缮相关支持,基于老人居住安全实施改造。老沈的妹妹也提供了部分资助。改造翻新后,困扰老沈家多年的漏水问题得到了解决,明显改善了家庭生活环境。

小斌来自一个低保家庭,老来得子的父亲对他格外溺爱,却又疏于管教,造成了小斌张扬、不合群的个性。社工上门后与小斌一对一沟通,教他沟通技巧,又给小斌父母做思想工作。

社工还邀请小斌参与“稻田里的音乐家”困境家庭音乐夏令营小组,让他在开放的环境中学习沟通。在活动中,小斌渐渐敞开心扉说出了自己的梦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夏令营活动中,小斌每天都来得最早,帮助社工一起布置场地,还和社区居民热情打招呼,俨然成了社区小“暖男”……

这样的故事在静安区比比皆是,静安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困境家庭不能成为社区里的“孤岛”。“桥计划”就是要为社会救助对象搭起沟通外界的桥梁,既为他们排忧解难,更要帮助他们增强自我救助、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级阶梯服务模式助力消除社区“孤岛”

“桥计划”的探索始于2014年,静安区在大宁路街道6个社区开展了“多重困境综合服务项目”,率先为56户家庭提供专业干预和服务。至今探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即:根据不同家庭的问题和需求,“桥计划”设计出以3个层面9种类型为核心的家庭服务路径,初步形成“初级预防性服务、次级支持性服务和三级整合性专业服务”三级阶梯服务内容。通过对每个家庭的具体需求精准分析,建立起家庭服务和家庭风险分级预警网络,从而最大限度地协助家庭走出困境。

四年多以来,“桥计划”初步探索出“需求发现机制、困境评估机制、多元服务机制”的救助社会工作服务路径,不仅让困难人群获益,“桥计划”还为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救助创造条件、提供便利,并与社会组织共同就致贫原因分析、服务资源整合、困难人群全覆盖等方面进行深化和实践。


作者:周渊
编辑:王翔
责任编辑:邵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