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戴生明:刨出病根问出病底

2019-06-21信息快讯网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戴生明:刨出病根问出病底-信息快讯网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戴生明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他是银蛇奖一等奖获得者,他见证了一个新兴学科在医院落地生根的半部成长史。他是27篇SCI论文的第一作者/通讯作者,累计影响因子110余分。他以个人名义开通了微信公众号,平时写写文章,总是收获朋友圈一大堆的点赞。

他叫戴生明,曾是一个军人,现在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最近十多年里,只有两个科室是新组建的,其中之一就是风湿免疫科。

2016年,戴生明从长海医院“转会”至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就是在他手上建立起来的。

老学究带着小徒弟一起建科室

风湿病,古已有之,民间口口相传着种种秘方和偏方,包治百病的狗皮膏药似乎是风湿病的最大“克星”。20世纪90年代初,还曾经流行过所谓的蜂毒或是蚂蚁疗法,影响没有狗皮膏药这样大,传播也主要靠熟人介绍,最多贴个电线杆广告。

治疗方法过于草根,大部分病人又都抱着“小痛则忍,大痛才去,不痛就回”的想法,风湿病学受关注程度一直不高。“在我读大学的时候,上海的医院里只有仁济医院开设了风湿免疫科。在其他医院看风湿病,没有这个待遇,要去挂内科的门诊号。”戴生明说。

“当时内科的压力很大,病人都往内科挤,后来长海医院就开了一个风湿免疫的专科”,戴生明说,“当时一个月来看风湿病的人差不多500个,有的是老病号了。把他们引导到专科来,算是为内科作贡献,分流了病人。”

长海医院的风湿免疫科建成于1997年,是当时上海第二家拥有风湿专科的医院。此前一年,戴生明从第二军医大学硕士毕业,在长海医院内科跟着孟济明教授学习、工作,后来又跟着孟济明教授一起,加入了风湿免疫科。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戴生明:刨出病根问出病底-信息快讯网

▲ 戴生明说,“我在六院组建风湿免疫科,团队里有很多年轻人,我乐见他们成长。”

当时科室里一共5个人,用戴生明的话说,是一个老学究带四个小徒弟。孟济明教授被称为老学究,是因为他喜欢写书,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参与主编了《现代风湿学》,主编了《风湿病临床指南》。“退休后还出了好几本专著,是一位真正的不为名、不为利的好老师。”戴生明对这位老主任、老教授、老学究充满了敬意。

“有了专门的科室,有了专门的病例研究,再加上老师的指导,才知道风湿病其实挺复杂的,风湿免疫科,就是一个筐,传统专科装不进去的,都丢在这个筐里。”

戴生明举了一个例子,当一个病人因眼痛去看眼科,查来查去查不出问题,有人建议这位病人来看风湿免疫科。眼睛发炎看风湿,听上去像是一句玩笑话,实际上,这位病人很可能就会发现他患上的是强直性脊柱炎或者白塞病。当然判断这一切,靠的还是经验。

老学究愿意教,小徒弟们认真学,日子过得很快。戴生明说,不知不觉中20多年过去了,一直都没有离开过风湿病学的临床和研究,也算是见证了风湿病学的半部发展史。之所以说是半部,是因为根据记载,风湿病学的理论是在20世纪60年代由“中国风湿病学之父”张乃峥引入中国的,至今已50多年。

“医术提高,决定权在于是否肯花时间”

戴生明2016年决定离开长海医院时,著作等身,又是科室主任:“说实话,我犹豫了很久,也想过自己已经不年轻了,还去拼搏吗?后来,我把这个想法否定了,我还不到50岁,还可以再闯一闯。”

当时,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正准备组建风湿免疫科,科室主任的第一人选就是戴生明。戴生明曾获得银蛇奖一等奖,这代表了上海卫生系统对一个风湿免疫科医生的最高认可。此外,戴生明还获得过多项军队医疗成果、上海医学科技方面的荣誉,手里有多个国家、上海市和军队的课题。新成立的科室亟需号召力,而戴生明就是号召力。

2018年6月22日,戴生明在自己的个人微信公众号“戴生明医生”上,刊发了《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首届关节炎和风湿病论坛顺利召开》。这是一个在业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学术论坛。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陶敏芳副院长在论坛上说,2018年1月至5月,风湿免疫科门诊量已达1.9万余人次、出院已达700余人,六院风湿免疫科在戴生明主任的带领下发展迅速,快速成为院内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戴生明喜欢收疑难杂症,他坦言,对科室来说,百分之二十的疑难杂症是需要的,把疑难杂症攻克了,能提振团队的士气,让年轻医生眼界大开。

“当年孟济明教授组建风湿免疫科,第一批就带出了我们四个年轻医生。现在,我在六院组建风湿免疫科,团队里有很多年轻人,我乐意看见他们的成长。”戴生明说,“风湿免疫科的医生,学习曲线很长,有无老师带教,差别确实很大,但人总要长大,不可能被照顾一辈子,自身的成长终需靠自己才能完成。”

离开了老师,并不是“世界末日”。戴生明说,还可以向病人学习啊,“医生临床经验的增长,很大程度需要多看病例,多接触病人,看到病人的病情演变,久而久之对病人熟悉了,对疾病了解了,自身的医术就会得以提高,这决定权在于你是否肯花时间”。

“就算泰斗权威也要多听多问”

挂过戴生明号的病人都知道,这位医生记性特别好,问的问题也特别多。这种近乎刨根问底的方式,让病人是既喜且忧,有时候回答得模棱两可,戴生明就说,一定要想清楚了再回答,你给的答案不一样,我做出的结果就不一样。

有个病人,身上一直痛,却找不到原因,有人推荐来挂戴生明的号。戴生明问他,你是全身痛,还是身上哪几个部位痛;又问,是起床前痛,还是下午痛;又问,是对称性痛,还是非对称性痛。有个病人从产科转到风湿科,戴生明注意到她有发烧症状,就问吃否吃过退烧药,烧退了人是否有精神,想不想吃饭,等等。

诸如此类的问题,很琐碎,有点像《大话西游》的唐僧。但很多特征不明朗的病,问着问着,就确诊了。上述那位浑身痛的病人,做肌电图也查不到病灶,戴生明通过不断地发问,确诊为风湿性多肌痛,治疗此病只需每天两片强地松,成本很低,而且有神奇的疗效。问得仔细,果然有道理。

化验指标只是一个参考数值,很多病症,还是要通过询问和观察,一步步推导而出。比如,三分之一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类风湿因子是呈阴性的,又比如,有5%的老人类风湿因子呈阳性,但他们并不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还有一些指标,出现在80岁人的身上,和出现在20岁人的身上,起因是完全不一样的,治疗的方案也完全不一样。

戴生明说:“医生看病实际上就是一个盲人摸象的过程,仅仅靠化验指标,我们永远不知道真相是什么。医生要把病人当成一个科学研究对象,用合乎经验判断的医学逻辑思维,尽可能接近真相、尽可能做出一个准确的判断。”


>>>链接:

名医简介

戴生明: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风湿免疫科行政主任,历任长海医院的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兼任上海市风湿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委员等。2012年在全军破格晋升为主任医师、教授。曾在日本留学2年。

长期在临床一线工作,在风湿病和疑难杂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深厚的学术造诣。主编《银屑病关节炎》等著作。作为负责人先后主持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等。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军队医疗成果奖、上海医学科技奖等奖项。获上海市“浦江人才”等荣誉。


作者:徐进
编辑:金婉霞
责任编辑:顾军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沪上名医 | 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副主任周健:三次走进喀什抗“糖”
2019上海中考语文作文题:这事,真带劲
【重磅】上海中考作文出炉!附上海过去16年中考作文题一览!还记得你写的那篇吗?
挂牌一周年 上海税务机构改革成效显著
绿色发展、节能先行,上海今天一下组建了3个行业机构
迪士尼落户上海三年啦!泡泡机、火鸡翅都成了网红,未来还有疯狂动物城!
“全球健康学院”在沪成立!交大医学院牵手中国疾控,首任院长高福:快乐与长寿值得研究
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医疗/科教综合楼今投用,为国家儿童医学中心一期工程,儿科能级再提升
沪上名医丨同济医院副院长梁爱斌:医生要具有勇敢的品质
我国不孕不育率攀升至15%,一半问题在于男性!市一医院用大数据+AI助力“当爸爸”之路
粪便里的线索可作为自身免疫肝炎潜在分级指标!仁济医院马雄团队《GUT》发表重要发现
上海首家人工智能医院食堂诞生:刷脸吃饭,餐盘一放即知当餐热量
美国麻省总医院和麻省理工学院最新研究:人工智能可提前五年预测乳腺癌风险
她将毕生献给医学,也将身体留给医学
沪上名医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徐金富:悬壶于呼吸之间
为啥蚊子老爱叮你?O型比A型血容易中招?医学博士告诉你!
上外招办主任王斌华:填志愿不能只看“钱”途,更要关注前途
上海戏剧学院院长2019届毕业典礼致辞:你们有了成功,我们一起分享;你们遇到困难,我们共同分担
在最该奋斗的年纪,不要让自己的心限于安逸!毛颖复旦毕业演讲:得志时不轻易得意,失意时不丧志
没有京东淘宝的电商才是蓝海,长三角发力产业电商,上海60%交易额来自于它
上海产业电商年度“双推”工程启动,此前已为传统企业铺了10年“电商路”
昨夜今晨,上海警方大规模出动警力,全市集中打击整治……
这批乡邦文献,为上海文脉传承留档
上海美专、中华学艺社……寻觅百年海派美育尚存遗址
年纪大了上个“第三年龄大学”吧:只要多进校园,就能少进医院
早晨吃了一碗梅干菜面条后,他就进了医院,生命告急,医生发出如是提醒
上海优质中医药资源辐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龙华医院与福建泉州市中医院签约共建
考官9人考生仅3人,1888年在上海举行的这场考试写入医学史!上海首部单家医院医学史研究专著发行
医者以灯传灯,当尽关爱之心竭敬业所能!上海第九人民医院李青峰教授交大医学院毕业典礼致辞
人可以寂寞,可以孤独,但永不可失理想!陈国强交大毕业演讲勉励医学生: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颜福庆与中国现代医学 | 一点历史
11位非公企业家受聘“名誉村主任” 金山朱泾开启“村企共建”升级版
沪上名医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病诊治中心主任肖世富:老年认知障碍领域见曙光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