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批新书试图“预见未来”:技术让人类更了解自己

2019-08-27信息快讯网

一批新书试图“预见未来”:技术让人类更了解自己-信息快讯网

科技越发展,就越深入地渗透进普通人的生活,尤其是当中国已经走在5G技术的前沿。在这样的大环境里,更多的普通人也迫切地需要了解“科技”对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既然网络、人工智能、基因工程、虚拟现实等等在不同层面改变了人类的能力,在可预见的未来,种种改变会来得更剧烈么?一批新近出版的科技图书,试图回答这样的问题。《5G时代》打开的未来想象

在高速度、移动互联、万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大环境下,虚拟和现实将不再是割裂的,技术革新带来的是思维革命

一批新书试图“预见未来”:技术让人类更了解自己-信息快讯网

在人们对4G已经司空见惯的当下,5G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数字的变化仅仅意味着更快的网速么?显然不是的。项立刚在新作《5G时代》里,跳出通信技术的框架,探讨并畅想在一个全新网络体系下,社会和经济生活会发生哪些颠覆式改变。

从第一代到第五代的移动通信,每一代代表了一个时代的科技水平。第一代解决通信移动化,为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提供了通信能力。第二代让人类进入数字通信时代,通信的品质和安全度都提高了。第三代让人类进入数据通信时代,手机从打电话的工具转向智能化。第四代见证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第五代除了高速度之外,更大的作用是把通信能力延展到人与机器,成为智能互联网的基础。

这意味着,5G不仅是移动通信技术,更是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力量,一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将重新定义传统产业。传统互联网以PC为核心终端,主要用于信息传输,服务能力为辅。移动互联网以智能手机为核心终端,主要为生活服务。智能互联网将把生活中的各种设备变成终端,不仅提供生活服务,甚至会参与到生产制造中去。比如,将手机通过移动通信网络联接汽车形成车联网,汽车的远程控制已不是电影里的臆想,攻克无人驾驶的关卡,5G会给交通领域带来巨大变革。传统交通方式将被智能交通取代,未来的道路交通系统是智能化的数码道路,车辆智能化和自动化成为基本要求,因交通事故导致的人员伤亡将大幅度减少。

在高速度、移动互联、万物相连的智能互联网大环境下,虚拟和现实将不再是割裂的,技术革新带来的是思维革命。随着5G的演进,人类终将突破信息传输的瓶颈,突破感官的限制,把外界的信息直接和人脑联系起来。可以设想,在人体中植入生物芯片,和人脑神经系统连接起来,大量信息不是通过文字、语音、图片的中转,而是直接发送到人脑中。科学家的梦想是让知识、梦境、记忆自由地在脑细胞和芯片之间转移、复制、提取。“学习”将不再是漫长复杂的过程,而是信息的瞬间转移。

进入《生命3.0》阶段

我们极大地低估了生命的未来潜力,在科技帮助下,生命有潜力散播到我们的祖先无法想象的遥远边界

一批新书试图“预见未来”:技术让人类更了解自己-信息快讯网

物理学家迈克斯·泰格马克教授在《生命3.0》中打破人工智能、生命科学和物理学的学科界限,并且把人类和人工智能的概念放置到广义的“宇宙”范畴中考量。他给“生命”所下的定义是:一个能保持自身复杂性并能进行复制的过程,复制的对象并不是由原子组成的物质,而是能阐明原子是如何排列的信息,这种信息由比特组成。换句话说,他认为生命是一种自我复制的信息处理系统,它的信息软件既决定了它的行为,又决定了其硬件的蓝图。

在这个定义的前提下,他提出“生命1.0、2.0和3.0”的递进层级,即,生命是逐渐变得复杂和有趣的。40亿年前地球上出现了生命1.0,这类生命体在它的有生之年都无法重新设计自己的硬件和软件,二者皆由它的DNA决定,只有进化带来改变,而进化需要很多世代发生。人类的硬件是通过生长获得的,人类的软件则是成长中通过学习获得的;今天人类所具备的行走、阅读、写作、计算、歌唱以及讲笑话的能力,都属于软件。人类可以学习复杂的新技能,并且能够从根本上更新自己的世界观和目标,这都属于“软件”的改造和升级。设计软件的能力让生命2.0比生命1.0更聪明,也让它们更灵活。当环境发生变化时,生命1.0只能通过进化来缓慢适应,生命2.0却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来迅速适应。人类DNA中存储的信息在过去5万年都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人类文明的信息总量仿佛发生了大爆炸。

泰格马克教授认为,今天的人类应该算在生命2.1阶段:可以对自身硬件实施一些微小的升级,比如种植假牙、植入心脏起搏器,但没法做到“长高10倍”或“把脑容量扩充1000倍”这样戏剧化的事。他在书中畅想的生命3.0,目前尚不存在,那个阶段的生命体不仅能最大限度地重新设计自己的软件,还能重新设计自己的硬件,而不用等待许多世代的缓慢进化。1982年上映的电影《银翼杀手》里的“仿生人”,大致等同于“生命3.0”,虽然真实的2019年并没有像电影里描绘的那样,但许多人工智能研究者认为,生命3.0大概率会在一个世纪内降临,最早也许是2055年前后。

泰格马克提出,生命的数字化是宇宙进化所不能阻挡的进程,他很乐观地预估,技术赋予生命的力量会让生命实现空前兴盛。他写道:“宇宙中生命的最终极限取决于物理定律,而非智能。我们极大地低估了生命的未来潜力,在科技帮助下,生命有潜力散播到我们的祖先无法想象的遥远边界。”

《为什么》你比你的数据更聪明

数据固然重要,但那些承载着知识和经验的“因果”模型,是帮助机器真正走向人工智能的关键

一批新书试图“预见未来”:技术让人类更了解自己-信息快讯网

大部分围绕“技术变革”主题的科普书籍视角是前瞻的,展望或预判技术会带来的思维变革和对人类社会形态的影响。而朱迪·珀尔教授在《为什么——关于因果关系的新科学》这本科普著作里,却仔细回顾、梳理了历史脉络,在哲学层面反思“科学从何处来,技术往何处去”。

珀尔教授是人工智能领域的权威,1978年,他在加州大学创建认知系统实验室。30多年里,他从人工智能的前沿逐渐转向哲学和思想史的领域,研究人类认知论的历史。珀尔的学术信念是理解人类如何认知世界,或者说,他试图利用哲学传统厘清人工智能领域的盲区。他在《为什么》的序言里写道:“新一代机器人应该能够向我们解释事情为何发生,为何机器人以它们选择的某种方式做出反应,以及大自然为何以这样而非那样的方式运作。它们应该能让我们进一步认识人类自身,我们的思维为什么以这样的方式运行,以及理性思考原因和结果、信任和遗憾、目的和责任究竟意味着什么。”

为什么哲学的“因果论”能拓宽我们对人工智能的理解呢?珀尔把因果论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级研究“关联”,第二层级研究“干预”,第三层级研究“反事实推理”。他认为,当前的建立在大数据分析基础上的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处于最低的第一层级,被动地接受观测结果。处于第二层级的“干预”关乎主动实施某个行动。第三层级的“反事实”是想象的产物,典型问题是“假如我做了……会怎么样?为什么?”回答这样的问题对人类来说是家常便饭,对机器来说就没那么容易。《人类简史》的作者、历史学家尤瓦尔赫拉利认为,人类发展出描绘虚构之物的能力正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认知革命,是真正的智能,因为人类在虚构中超越现实,在反思中成熟。在这个意义上,那么,因果论和它的工具——反事实推理——如果能被用于人工智能,将是令人激动的创新。

珀尔认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和人类的自我认知应该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因为强人工智能是人类大脑的延伸。“如果一句话概括,那就是你比你的数据更聪明,数据不了解因果,而人类了解。我希望因果推断这门科学让人类更好地理解自身,因为除了自我模拟,我们没有更好的方法了解自己。”

作者:柳青

编辑:黄启哲

责任编辑:邵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他们才是现在网上最有才华的“段子手” ,除了荷花不知道自己就是夏天,还有……
新莺初啼!九棵树未来艺术中心奏响经典乐章
这套“非凡音响”可随意改变声场?今天,九棵松未来艺术中心迎来千名声音体验官
科普与科幻双双走热之后,科普能否补上科幻电影的“技术留白”
人类染发史,甚至还有用“毒”上色的......
让电力黄包车重现南京路,长三角大学生畅想南京路世纪广场未来模样
饶曙光丨从过去到未来,城市品格始终参与着上海电影的塑造
脑机接口技术真的火起来了,技术爆发期已至
第十一届足代会开幕,《中国足球协会工作报告》透露了这些未来目标
又见奇葩证明!学生需证明自己是自然卷,医院:我开不了
火烈鸟的粉色是吃出来的?其实人也能把自己吃变色
沪上名医丨上海第十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李国东:感觉自己像扇窗
努力到感动自己,还追不上尖子生!当心孩子掉入“假勤奋”怪圈
纪念国际知名遗传学家谈家桢,全球华人遗传学家齐聚复旦大学,探讨遗传学的技术创新与协同发展
你曾珍藏的“网格本”经典又回归了!植入AR技术让书能听大师课
“无损”技术可监测河流,鱼终于从“小白鼠”角色中被拯救了
全球科学家正共同绘制人类生命“导航图”:精准医疗从基因组时代进入表型组时代
中国当代诗歌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情怀
【央视快评】努力书写人类历史最成功的脱贫故事
歌德诞辰270周年丨他曾说:谁若只懂得文学,就对生活知之甚少
跟拍12年!纪录片《零零后》来了:高速发展的纪录片市场,能否为小火慢炖的感动留出空间?
上海这家公安局服务着“全世界”、为全人类的“吃、穿、住、用、行”而奔波……
嘀嗒出行邀用户一起过五周岁生日,未来顺风车行业还需更加规范
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共通共享话未来
5G时代丨“新技术+新动能+新前景” 5G技术亮相2019中国国际智能产业博览会
美方假称接到中国电话被外交部打脸,央视主播调侃美方自己加戏
启蒙是如何陪伴人类对自我的认知丨嘉宾新著先睹㉑
上汽“未来之星”勇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
“民国第一狠人”李叔同:我狠起来连自己都怕
健康上海行动:到2030年,实现每个市民都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
自己成不了名流,也可以沐浴在名流之光耀中。
沪上名医 | 海军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骨科杨立利:给自己立“军令状”
1000万企业组织开启全球最大规模数字化转型,钉钉成透视未来数字化转型的重要窗口
拥抱AI,赢得不一般的未来
翻译人员“饭碗”不保?即便AI翻译能做到99%,但人类能做的1%更重要
硬核技术软着陆5G应用显神通
人工智能有朝一日真的会统治人类,主宰地球吗?
人工智能让我们更好理解自身的本质,“双马”对谈AI与人类未来——
人工智能、大数据、远程医疗等技术,将给生命科学领域带来巨大变化
5G技术让更多农田“智慧种植”
技术与商用落地并进,中国AI赋能一带一路国家发展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