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山北院儿科病房建好仅有4名医生,如何开设急诊

2016-01-22信息快讯网

华山北院的儿科门诊十分忙碌,可儿科急诊却迟迟未能开出。(华山北院供图)

1月20日晚上10点多,张先生夫妇怀抱7个月的儿子,心急火燎地走出地铁7号线顾村公园站1号出口。他们又是一对给孩子看夜急诊的父母。

出地铁右转,就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北院。可冲到医院门口,一块告示牌立刻让这对年轻夫妇急切的求医之心变得无比失落———“本院儿科不设急诊,双休日无儿科门诊。”

这个设在居民区的三甲医院,居然没有儿科急诊?张先生说,自己怎么也没想到,这样一家大医院,居然没有儿科急诊。无奈,夫妻俩只好抱着滚烫的小娃娃,再找别的医院去……

作为上海医疗资源布局调整的重大举措,华山北院落户在了顾村。从消息传出的那一刻起,周边的居民便盼着华山北院能早早建成。其实,“最好居民身旁的这家大医院能开设儿科、产科。”百姓的这一呼声很快通过区人大代表议案上交,并得到了积极回应。然而,2013年12月 18日华山北院正式对外接诊时,令居民们有些失望的是,诊疗科室中却未见儿科、产科的踪影。

爽约:只因招不到儿科医生

“其实,招聘儿科、产科医生的工作,早在华山医院北院开业半年多前就启动了。”华山医院北院常务副院长汪志明坦言,由于“先天不足”,华山医院总院未设置儿科、产科,而招聘则成为补短板的唯一路径。

但令院方始料未及的是,招聘半年却无一人前来应聘,开设儿科的承诺也因此不得不暂时搁浅。为什么响当当的华山医院却招不到一个儿科医生? 仔细分析发现,在许多医生心目中,神经内外科、手外科、皮肤科以及感染科是华山的优势学科,一些医学生担心在这一新设的儿科工作,内外均“底气不足”,可能会影响到自己职业的发展。

2014年4月26日,转机出现了。由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牵头成立了“复旦儿科医联体”,华山医院北院成为儿科医联体的成员单位。来自儿科医院的双聘主任贡海蓉告诉记者,当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与华山医院共同对外联合招聘儿科医生,实现了零的突破,第一批有6名医生前来应聘,最后招录了3名儿科医生、8名护士,并在儿科医院接受专业培训。随后的第二批联合招聘中,不仅前来应聘的青年医生多了,而且能力明显提高,许多应聘者有在国内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工作的经历。

汪志明深有感触地说,加入儿科医联体之后,华山儿科医生与儿科医院的医生共享一个发展平台,通过打擂台,华山儿科的医生同样可获得出国培训的机会,而华山北院将为其支付培训费用。目前,华山儿科已有1人到复旦儿科攻读博士学位。

居民:需求不断地在增长

家住附近的赵女士带着9个月的女儿来华山北院看病,她告诉记者,当初买房时,就知道自家小区对面的是正在建设中的华山医院北院。

以前有小姐妹告诉她,家住宝山,给孩子看病真是遭罪———即便是一路畅通前往最近的新华医院儿科就诊,自行开车少说也要半个多小时。当初,听着这番话没啥感受,赵女士做了母亲之后,心里想的就是让孩子能健康、快乐地成长。这几天,她发现女儿身上出疹子,于是,便一个人抱着孩子过来看病。她说,自已从电视新闻里看到各大儿童专科医院集中就诊的火爆场面,所幸的是,在家门口医院的儿科就诊,不用等很久就看到了。从挂号、就诊到付费取药整个就诊过程在40分钟左右。

赵女士说,她希望华山北院能尽早开设儿科急诊和住院部。这样的话,她就不用担心,半夜要抱着孩子赶去别的医院急诊。

紧缺:儿科病房等医生就位

2014年12月中旬,华山北院儿科正式对外接诊。贡主任说,儿科开诊后,患儿就诊量直线上升。由开诊之初的每天40-50人次,迅速攀升至每天250人次的就诊峰值。据统计,2015年,华山北院儿科年接诊量为2.9万人次。而上个月儿科门诊量首次超过皮肤科,高达5000人次。目前,华山北院儿科还为哮喘患儿开设了门诊雾化治疗。

“其实,在华山北院病房大楼4楼六病区就是儿科病房。现在缺的就是儿科医生。”面对家长们的诉求,汪志明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满打满算,目前医院共有4个儿科医生。他们不仅要完成儿科巨大的门诊量,还要为产科危重产妇及时进行会诊,分娩时儿科医生必须在床旁保驾护航。而产后42天,产妇及新生儿的随访,均由个位数的儿科医生共同承担。

按计划,今年年内华山北院将开设儿科病房、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而与之相匹配的是儿科医生至少要增加至20人左右。而在贡主任看来,开设重症监护室、儿科病房是设置儿科急诊的必备条件,“当然,最关键的还是缺医生”。

有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14岁以下儿童有2.2亿人,儿科医师数量为9.6万人,平均每千名儿童仅有0.43位儿科医师,远低于美国的1.46。目前,上海每2500名儿童约有1名儿科医师,即每千名儿童仅有0.4位儿科医师。而随着全面二孩政策的落地,儿科医生紧缺的矛盾在一定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性缓解。

本报记者 陈青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