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侠总是单身狗,盘点金庸笔下的那些情孽

2016-04-13信息快讯网

 

文章写的好的人,都是日积月累下来的,有匠气,有才情,但不一定很聪明。

金庸是个很聪明的人,很聪明。他喜欢写一种关于情孽的爱情——主角们要费很大的劲才能在一起,没有在一起的要费很大的功夫才能缓过去。

1966年的时候,陈世骧先生给金庸写信,信里高度评价了《天龙八部》,用八个字概括是“有情皆孽,无人不冤”。

 

▲金庸的武侠世界很像成人的童话,不血腥,但美丽又凄凉

意思很明显,《天龙八部》里有太多的情孽。萧峰误杀了阿朱,塞上牛羊空许约;段誉追了半本书的王语嫣,最后还是选择了她的表哥(新修版);段皇爷风流了半辈子,最后同秦红棉、甘宝宝、阮星竹们、王夫人们、刀白凤一块殉了情;天山童姥和李秋水延绵了近一个世纪之久的妒忌、仇恨、报复,末了死到临头,才发现无崖子真正爱的是李秋水的妹妹。

金庸笔下,小角色浮沉、大人物飘摇,几乎所有人的爱情都那么的不美,至少不是我们想象中美好的样子。

其实在1959年之前,书中情孽的味道尚未调足,食材也多,味道淡。《书剑恩仇录》的故事原型,是金庸先生幼年在海宁听民间传说的野史,感情线也很简单;《碧血剑》是把历史和虚构揉在一块,袁承志、温青青、阿九几乎没什么太多感情纠葛;《射雕英雄传》里郭靖和黄蓉是两厢情愿,虽说中途跳出来欧阳锋和华筝,还有长辈的阻挠,但是大体上情感进程还算流畅痛快。

在1959年之后,金庸笔下的男女主角们越来越难在一起了——

《白马啸西风》不多提,他最出名的一句是李文秀说的,“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不喜欢。”

《连城诀》里头磕磕绊绊了大半生的狄云,最后也没能和他的师妹在一起。

《雪山飞狐》的结尾那已经初见端倪——袁紫衣出家后,法号圆性,看到远道而来的胡斐,双手合十,轻念佛偈:“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因爱故生忧,因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

 

▲悲情故事的内核,就是让读者对文中人物命运无常的怜惜同时,恰好激发对自己一点也不坎坷但琐碎的生活的感慨

到金庸写《神雕侠侣》的时候似乎动了真格——

书里在第六章早说了,杨过和小龙女年纪相仿,两人也不顾什么世俗看法,愿意在活死人墓里隐居下去,不问世事,算是情意相投吧。故事写到这里,基本上已经完整了,如果他们一直隐居下去的话。

但是按照金庸此时的路子,要么是一厢情愿孤独终老的,要么就是两厢情愿难成正果的,哪能让你们白成了好事。于是,先让尹志平侮辱小龙女,再让杨过断臂,小龙女身中剧毒,并且设置了一个漫长的十六年之约,一直到全书结尾,两人才能在一起。

其实,按金庸最初的想法,是以白雕殉情为引,是要写死女主角,然后让男主角在那百年孤独之类的。据说是一大群读者给金庸写信说,哼你不让他们俩团圆,我就不买你的《明报》了。金庸才不得不修改大纲,让杨过小龙女在16年后重逢。

主体的情节写到这,来信的读者基本满意了,但还有很多的故事要去回味:虽然男女主角在一起了,可是小郭襄呢?还有张君宝呢?

书中最后说了,但也没有说:

其时明月在天,清风吹叶,树巅乌鸦啊啊而鸣,郭襄再也忍耐不住,泪珠夺眶而出。

正是:“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神雕》的结尾

 

▲金庸所描写的爱情像是真的,又不像是真的。一会充塞天地,一会生死相离

在一起的过得不好,没有在一起的过得也不好。

郭襄,仗剑走遍天涯,没能找到杨过,也没有和喜欢上另外一个人,很久之后在峨眉出了家。

张君宝,据说后来再也没有见到郭襄,也在某个山头上出家了。

李莫愁,逼死了喜欢的人,走火入魔,在火海里高歌“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

阿紫、游坦之、段誉、张君宝、周芷若,甚至是武三通似乎都走上了这条“情为何物”的老路,每个人、每段故事,都是一开始的漫不经心,后来的如坐针毡,隐隐作痛。

金庸太聪明了,他明白大家喜欢看什么,对感情戏的尺寸把握得极好,大家很难抓到他叙述的把柄。但如果仔细读,你就会发现其实他是个对感情充满美好的向往的,骨子里很有性情的,一个不会被时代所改变的人。他写的最出彩的两位,是“老夫我偏偏不这样”的男人:一位是杨过,一位是黄老邪。读杨过,你会看到大海、沙滩和雕;读黄老邪,你会看到锁、钥匙和花船。他们守时、守信,但不守规矩。

只是金庸太含蓄,或者说有点傲娇,用又酸又苦的故事来掩盖自己的深情。

 

▲金庸笔下的爱情很多是“经历了那么多最后可能连手都没牵过”的故事

就像他还在《倚天屠龙记》里使了个心眼,在最不起眼的位置,用几乎是轻描淡写的一笔,让很久以前的一段爱情故事收场。

张三丰从身边摸出一对铁铸的罗汉来,交给俞岱岩道:

这对铁罗汉是百年前郭襄郭女侠赠送于我。你日后送还少林传人。就盼从这对铁罗汉身上,留传少林派的一项绝艺!”

说着大袖一挥,走出门去。——《倚天屠龙记》

这是个关于“最终他们没有在一起”的情孽的故事,总让人想起木心老师的那首诗: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人家就懂了——《从前慢》

金庸说,美好的东西本身就是脆弱的,他写的爱情就是容易残缺的。

他在《神雕》里写到一个故事,在杨过投崖之后,一只白雕被金轮法王一掌劈落山崖,另一只白雕投石殉情的事,这个故事的原型是——

乙丑年,一位书生赴试并州,碰见一位捕雁者,听他说的:“今旦捕获两只雁,杀之矣。其一脱网而去,但没飞远,盘旋于空,悲鸣不能去,少顷竟自投于地而死。”

所谓问世间情为何物,只教生死相许,大概如此。

*本文系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严禁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