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立志学医缘自“当一天医生”

2017-08-18信息快讯网

■本报首席记者 唐闻佳见习记者 李晨琰

“第一次穿白大褂,真是超兴奋。”回想一年前参加瑞金医院医学体验营,夏天历历在目。昨天,瑞金医院举办第六季医学体验营,夏天作为往届营员归来分享一则喜讯:因为这里,他爱上医学,今年他成功考取了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

作为瑞金医院的公益品牌项目,瑞金医院医学体验营今年按惯例邀请社会各界的体验者走进医院“当一天医生”,感受来自医学的力量。院方在回访中欣喜地发现,自2012年举办首届体验营以来,多名高中生据此立志学医,如今已考取多所知名医学院。

打开医院大门,让公众了解医学,让青年学子爱上医学,这个医学体验营俨然形成了一种医院与社会互动的奇妙效应。

“执金刚之力,怀菩萨心肠”

今年的30位体验者中,有高中生、“医二代”,也有媒体、法律、航空从业者,他们被分成六组,走进灼伤整形科、急诊抢救室、放射科、外科手术室等六大科室,“零距离”接触难得一见的医学场景。

救命,必须与时间赛跑。在急诊抢救室,体验者瞬间感受到这种生死时速:心脏骤停需要在四分钟内开启心肺复苏,方可提高成功率;大面积心梗病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方可溶栓……当急诊科毛恩强教授讲述着“不言放弃”的急救信念时,体验者感受到的是医学的坚守之力。

在医院的另一个楼层,一台手术正在紧张进行中,我国微创腹腔镜“第一人”郑民华教授,正在开展直肠和乙状结肠交界处肿瘤切除手术。看着医生精细地剥离病灶,半小时不到就切除了肿瘤,体验者暗自叫绝。华东师范大学学生蔡璐连连感慨:“没想到医学进步如此之快!”

医学创新之力来源于不懈探索,也根植于每一颗医者仁心。“执金刚之力,怀菩萨心肠”,在心脏外科,体验者感受着医学的刚柔并蓄:面对瞬息万变的病情,这群“刀尖上的舞者”既需要临危不乱,以刚强之力与死亡战斗;面对患者,又需要以温柔体贴,陪伴他们一起走过人生中最艰难的时光。

近距离感受医学的严谨与温情

“我以前一直以为医生是冰冷的,他们将病人规范在条条框框中,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几乎不容商量,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我才发现,温暖是医生的底色。”正在瑞金医院接受康复治疗的冯昆说,医学体验营能让体验者们感受着医学的温情。

昨天是周四,也是血液科著名的“院士查房”时间。每周四上午,由王振义院士领衔,科室会针对一个近期的疑难病例开展大讨论。“这个病人是不是用了地塞米松后改善了病情? 这条细节与之后的病情发展有没有关联?”年轻医生汇报病史、床位医生发表意见,到主任医生讨论、判断病情,王振义院士会不断穿插提问。因问题切中要害,这个查房又被称为“王院士的开卷考试”,很多如今的血液科“大牛”都曾被问倒过。

“在血液科跟着王振义院士查房,分析病例,看着他一边鼓励、一边指导着日本留学生,探望重病患者,不得不感慨科学的严谨与人性的关怀。”体验者赵灵逸说。

挑战“不可能”,学医之路由此起飞

昨天,张诗语、夏天等很多往届医学院体验营的营员回到瑞金医院,他们有一个共同的新身份:医学院新生。

今年从大同中学毕业、考入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夏天告诉记者,正是医学体验营,让他被这个救死扶伤的伟大职业深深吸引。“放眼体验营的每一站,每一位医者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兢兢业业。他们总是把团聚和健康带给我们,而留给自己的却是奋斗在门诊、病房和手术室的无数个日夜。”

瑞金医院院长瞿介明在与体验者座谈时说,医学的力量来自医务人员在各自专业领域的钻研和拼搏,来自日复一日与病患相处时的洞察幽微,来自在严谨的科学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的指导下,敢于开辟新路,勇于挑战“不可能”,这是鼓励我们在医学道路上持之以恒的精神力量。

这股强大的医学力量深深吸引着年轻一代,他们的学医之路由此起飞。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临床医学(五年制)大三学生蒋格涵,三年前参加了瑞金医学体验营,这次归来,他骄傲地说:“正是那一次的体验,才有了我现在的选择!”

瑞金医院党委书记杨伟国说,医学体验营今后还将继续办下去,以便让更多人了解医学,期待医生和患者都能学会换位思考,体会到对方的不易和努力。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