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标记着中国交响音乐渐强音符

2017-09-29信息快讯网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标记着中国交响音乐渐强音符-信息快讯网

位于淮海中路与宝庆路交叉口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外景。

 

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标记着中国交响音乐渐强音符-信息快讯网

朱践耳先生捐赠的钢琴。均本报记者叶辰亮摄

■本报记者 徐璐明

“宝庆路3号”,是不少人心目中上海老洋房的代名词。这座建于上世纪20年代的私家宅邸,曾被誉为“上海第一私人花园”。如今,这座有着近百年历史的宅邸将揭开神秘的面纱。10月1日,坐落在这里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将试运营并对外开放,它由上海地产集团、上海交响乐团以及上海音乐学院联合创建,是国内第一家以交响音乐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有300多件珍贵的文献资料以及实物展品,绘制出一幅东西方音乐在上海交融、渗透和共存中走向汇流,逐渐发出中国交响音乐强音的历史画卷。

修旧如旧,昔日私宅重焕新生

开馆在即,记者作为第一批参观者提前探访了著名的宝庆路3号———位于淮海中路与宝庆路交叉口的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

“我们修缮的原则是尽量维持这栋房屋的原貌。”上海地产集团副总裁管韬萍告诉记者,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建筑里原来的地板、壁炉、楼梯、百叶窗在修缮后都得到了保留。记者看到,一面保存完好的雕花玻璃窗上,还保留着类似家族徽章似的图案,依稀能窥得这座老宅的昔日荣光。

整座博物馆占地面积4750平方米,花园面积占了大头,展厅建筑面积为400多平方米。“按体量来说,这个博物馆规模并不大。精致而又不失海派文化的风韵,是我们这次修缮、布展的核心精神。”管韬萍说,由于博物馆的展品分布在两栋楼中,两座楼之间加盖了连廊,既增加了展馆面积,又可以让参观者避开风雨叨扰。

馆藏丰富,见证百年交响历史

博物馆展陈由三大板块构成:“乐之河”梳理了上海交响音乐发展的历史长河;“乐之华”着重介绍中国指挥家、作曲家以及交响音乐代表作;“乐之传”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大众普及交响音乐知识。

步入展厅,一架演奏用的三角钢琴成为视线中心。上海交响乐团团长周平介绍,梅百器正式成为乐队指挥后,应董事会要求回欧洲购置新的乐器。而这琴正是1921年梅百器购自欧洲的斯坦威,亦是中国第一架演奏用的斯坦威钢琴。记者看到,虽经百年岁月洗礼,钢琴木质的表面依然光可鉴人,甚至鲜少划痕,可见平日的细心呵护。

钢琴右侧展厅墙上,五线谱标识串起了上海交响音乐发展时间轴:1879年,上海公共乐队成立,是百年交响的起点。事实上,关于公共乐队建立的年代,学界曾有几种观点。最终,一张1879年1月8日《字林西报》刊登的关于上海公共乐队演出的广告,见证了历史。这是第一份可以印证“公共乐队”存在的证据,这份广告的大意是:当月16日晚9时爱美剧社将上演三幕喜剧《我们的!》,由新组建的“上海公共乐队”首次出场伴奏。

此外,馆内展出的一张1911年11月 12日上海公共乐队的演出节目单,是国内现存最早的交响音乐演出节目单。据此可以遥想,一百多年前的那个夜晚,韦伯《奥伯龙》序曲、舒伯特《罗莎蒙德》、贝多芬《第三交响曲》等曲目,就在上海由本地的乐团奏响。

除了手稿、乐谱、信件、节目单等重要历史文献外,梅百器指挥工部局乐队录制的《北平胡同》黑胶唱片、黄贻钧指挥柏林爱乐乐团使用的指挥棒、陪伴朱践耳先生60年创作生涯的钢琴等珍贵展品也一一亮相……这300多件展品见证了上海开埠以来,中西方音乐文化在这座城市里交融、发展的历程。西乐东渐———交响音乐从西方走入上海,并进一步辐射至全国,上海为中西方文化艺术交流搭建桥梁,在整个交响音乐发展史上的地位不可替代。据悉,博物馆开馆后,陈列的藏品将定期更换,会有更多的珍贵史料陆续对外公开。

寓教于乐,让博物馆“活”起来

和如今国内现有的其他音乐博物馆侧重静态展示不同,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将不再只是简单的、“静止”的博物馆,而是多功能的音乐交流场所,同时承担起公共音乐教育功能。

在馆中,多张历史悠久的黑胶唱片让观众能够聆听到百年前的声音;而多个多媒体展示空间,让观众能够更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资料观看;博物馆的最后一个展厅里,还摆放有一台全息影像播放器,向观众科普交响乐知识。在观看短片之后,面对面的观众还能参与知识问答比赛,趣味横生;而馆内的一个迷你的投影播放空间,日后也将被用作“直播”上交音乐厅的后台。“我们希望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除具备传统展示功能外,还是一座具有人与音乐之间沟通交流功能的、互动性强的博物馆。”周平说,让参观者主动走进交响乐的殿堂,在了解音乐知识之余,感受音乐文化所带来的乐趣和魅力。

今后,博物馆还将与上海交响乐团强强联手,开展讲座、演出等多种形式的音乐普及活动,在上交原有的音乐教育品牌“MAP音乐地图计划”基础上,为广大市民提供近距离接触音乐和历史的机会,以循序渐进的方式传播古典音乐文化,提高公众对艺术的认知。

相关链接

在所有馆藏中,有一架钢琴显得意义非凡,这是来自8月15日辞世的中国著名作曲家朱践耳先生的捐赠。就在逝世前不久,他听闻上海交响音乐博物馆筹备在即,慷慨捐出家中唯一一架陪伴自 己60年光阴的珍贵老钢琴。朱践耳家的这架钢琴购于1958年,当时他还在苏联学习,爱人舒群省吃俭用攒钱买回钢琴。整整60年,朱践耳与这架钢琴相伴,谱就无数华章。

如今,这架钢琴与他使用过的节拍器和盖钢琴的花布一起在博物馆中展示。无论是节拍器还是那块盖钢琴的花布,都掩不住岁月沧桑的痕迹,也折射出朱老生活的俭朴。

上海交响乐团新乐季主题为“他人与我们”
上海首创高中生研究性学习成果真实性认证平台
上海中小学生将收到一份《学生体育运动安全手册》
上海市来沪人员就业状况报告出炉:平均月薪超5000元
上海买52㎡新房装修发朋友圈 被乡下亲戚嘲笑
世界之问的中国答案
本田推全新概念车 由中国设计团队打造
上海新增电子警察设备抓拍“大弯小转”
中国先生3:极速金砖
《大国外交》:贡献中国智慧彰显世界担当
仁济医院夏强荣膺“中国好医生”称号
上海交大教授王浩伟:执教20年,“爱玩”却难通融
“上海交警”App开通扫码缴罚款
想听歌没版权?腾讯阿里联手互换百万曲库 版权局介入要求全面授权广泛传播音乐作品
上海京剧院《霸王别姬》在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成功首演 用园林庭院和原声再现国粹精美
【书刊博览】古典音乐那些让人着迷的人和事
【阅读西方】《消失的博物馆》
2017简单生活节10月4日至6日举行 不同音乐风格在三天中相互碰撞
博物馆志愿者,也是百里挑一的热门岗位
舞剧《昭君》展现华夏女性家国情怀
解决民生是为政的根本
2017全球竞争力排名:瑞士连续六年傲视全球 中国上升至第27位
中国车辆可靠性研究报告出炉 雷诺荣获第三名
阿尔法·罗密欧助力"2017中国国际名城经典车拉力赛"
艾瑞泽5e上海上市暨交车仪式完美落幕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中国理念提供了全球化的新模式
上海高品质面馆大搜罗 这个天还是来碗热汤面才够嗲
婚托、婚骗防不胜防?上海将启用平台发布婚恋从业者红黑榜
上海国庆天气:明天竟升温8度!国庆长假将有这两波降水
今起5天,在上海开车、骑车、坐地铁、坐公交须留意这些交管措施!
“2017 天地世界音乐节”登陆上海新天地
上海交大王浩伟教授廿载攻关,解决国家最急迫技术难题
用音乐与创意倡导简单生活 为期三天的2017上海简单生活节落幕
中国代表团举行新闻发布会:上海将建设国际技能博物馆,为世界留下技能遗产
从草坪到楼宇,音乐如暖阳流淌
上海博物馆启动“博物馆游艺”项目
国内首家商学博物馆杨浦开馆 再现货币的历史演变
科技发展引发人们思考艺术教育——人工智能将改变音乐人才培养方式?
城市剧院年底奏响“城市交响”
《通道转兵组歌》前晚献演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