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 高质量发展的三个关键词(样本·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①)
开栏的话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从实践层面来讲,立足东中西等区域特点,各地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方面做了哪些有益探索?面临哪些困难?应如何因地制宜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近日,本报记者走访上海、广东、辽宁、湖北、贵州五地,对此进行了调研。
连续十几年GDP保持两位数增长,2009年开始减速,增速曾从全国领先掉落到倒数第二位。不过,上海却很从容,不仅淡化速度,甚至一度不考核GDP增速。
在波动的经济增长中,上海是怎样从速度领先转变到质量、效益领先呢?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李强说,上海围绕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这个根本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GDP达21617.52亿元,增长7%,涨幅比去年全年提高了0.2个百分点。
关键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主攻高端制造,二产三产互相促进
经过多年的经济结构调整,上海形成了“三、二、一”的产业结构,第三产业的占比甚至达到70%以上。在这样的情形下,上海如何再提质增效?
上海把着力点放在了高端制造业上。
11月7日,码头智能化解决方案交流论坛在上海举行,在振华重工举办的论坛上,来了数十个国家的140个用户单位。这一次,振华重工拿出数个智能码头解决方案,包括供应链、运维、智能化布局等,还有一揽子标准,让全球相关企业参照,振华重工俨然成了世界智能码头的领导者。
近来,有关上海高端制造的新闻不断:
11月3日,上海振华重工建造的亚洲最大、最先进的绞吸挖泥船成功下水,标志着中国疏浚装备研发制造能力进一步升级,并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1月10日,C919大飞机转场西安试航,中国大飞机正式航行正在一天天变成现实;
……
曾几何时,人们以为上海制造沉没了,而现在,上海制造正以高端、智能的新姿态出现在人们面前。
2016年5月10日,上海发布了《关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的实施意见》。其中,在着力优化供给结构,促进工业高端发展方面,上海实施千项工业精品创造计划,包含300项高端装备自主突破、300项新一代信息技术成果产业化、200项新材料首批次应用、200项消费品改善供给,培育一批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
这样的布局,产生了明显的效果。今年1—8月,上海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了8.3%,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了6.7个百分点。
当然,上海高端制造业仍存在不少短板和挑战。其中,科技创新能力还不足,科技创新和转化能力还有待提升,关键核心技术亟待突破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工业强基工程,包括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四个方面都不够强,也都在推进中。此外,高端制造的人才短缺、周期长、产出慢、环境要求高等都是挑战。有挑战,才有追求。
上海社联主席王战以为,没有第二产业的兴旺,也不可能有第三产业的繁荣。既要发展现代服务业,又要发挥过往的工业优势,在高端产业上下功夫,二产三产互相促进,这是上海平衡发展的重要经验。
关键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科创中心建设提速,各区差异化发展
把上海建设成为全球科创中心,这几年,上海铆足了劲,并有了明显成效。
抽120毫升血,冻起来,如果自身发生癌症,再将这血激活,输入回人体,用自身的免疫细胞对抗肿瘤,肿瘤就可能缩小甚至消失。这不是科幻,而是现实。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已经存有6万份冻血,一个3000万人的冻血库也在筹建之中。
2013年,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落户嘉定,基础研究、技术及产品研发、病患治疗同步推进,如今已有专利84项,仅次于美国。
用免疫细胞治疗癌症并建立中心,源自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吴孟超的推动。“一台手术、一把刀,只能救一个人,只有把医学的基础研究做好,才可能救更多的人。”他建议,利用世界兴起的免疫细胞疗法,造福更多的中国人。
不仅仅是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还要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随着上海细胞治疗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落户,嘉定区安亭镇与之签署协议,将安亭打造成国际精准医疗区。这个以汽车产业、F1赛车场闻名的小镇,如今要增加高端医疗产业了。
在科创中心建设的旗帜下,上海各区找准自身特色,用科创项目及工程更新自身的产业结构。
松江区洞泾镇建设机器人园区,G60科创走廊从松江向浙江方向延伸;张江园区已与嘉兴的平湖合作,在平湖建立科技园区;长宁区建立虹桥智谷;虹桥商务区利用交通枢纽中心的优势,加速进行产业的重新布局。
“建设科创中心,事关上海的未来,对上海至关重要,各区域找到各自特色,差异化发展,这是难能可贵的。”上海社科院副院长周伟说。
关键词:开放
已率先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聚合国内外优势资源
全球最大公募基金先锋领航基金今年5月正式落户上海,这是上海自贸区扩区后,又一国际金融机构在上海布局。“上海浦东以及自贸区的变化,让领航基金美国总部心动。”先锋领航中国区总裁林晓东说。
2013年9月29日开启的上海自贸区试验,大大提升了上海活力,并正在提升上海的企业质量。
简政放权、放管结合的制度创新,是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核心。因为放管、放权,社会活力大大增加。截至今年9月底,上海自贸试验区新注册企业4.8万家,超过挂牌前20多年的总和。新设企业中,外商投资企业8781家,占比已从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目前的近20%。
“更重要的是,越来越多有国际影响力和有创新能力的、自带能量的公司还在进入,这些优势是一般地区难以比拟的。”上海财经大学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研究院执行院长赵晓菊说。
上海自贸区重点在全国唯一试行自由贸易账户的金融创新服务、国际航运服务、高水准专业服务、全方位商贸服务、高品质文化服务以及社会服务方面开放。试行4年多来,这些行业都不同程度得到了开放。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成果与经验,上海快速响应十九大精神,已率先探索建设“自由贸易港”。
根据国际经验,上海自由贸易港方案极有可能围绕货物、资金和人员三大要素的自由流动展开,自由贸易港在外汇管理、离岸金融、税收优惠、外籍人士领取中国绿卡以及外地员工落户方面都有希望取得新突破。
赵晓菊坦言,开放推动系列改革,需要各方面的政策支持和配套措施,如果自由贸易港方案能争取借鉴国际惯例实施税收优惠,则可降低港区内注册企业的所得税税率,企业及社会活力还将进一步释放,并有利于激活上海自由贸易港改革开放的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