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说人类与动物无法和谐相处?
■本报见习记者刘 畅
如果你居住的城市出现大型动物,你会惊慌失措吗? 据俄罗斯卫星通讯社24日报道,近日哈萨克斯坦中部城市拜科努尔的马路上来了一群“不速之客”———多头骆驼和牛在市内自由闲逛,这些大型“沙漠萌宠”初来乍到却一点也不拘束,到小公园吃草,在垃圾站寻找食物,并在大街小巷窜来窜去。报道称,这些骆驼和牛通过围栏缺口从邻近村镇进入城市,这一现象引起了当地居民的不满,据悉某公司已经组建了一支拜科努尔境内非法动物驱赶队将它们“驱离出境”,市政部门也决定在2018年前更换城市周边围栏。
看上去这些“沙漠来宾”似乎有点不受欢迎,不过要是换个地方可就不一定了。在世界上很多城市,人和各类动物相处得“其乐融融”。
新德里成为“动物王国”
印度首都新德里可以说是名副其实的“动物王国”了。有数据显示,新德里的动物多达450种,马路上有悠然自得的牛群、欢蹦乱跳的狗队、抓耳挠腮的猴子、安步徐行的大象,此外,猪、羊、骆驼、孔雀也随处可见。
牛在印度被认为是“神圣动物”,象征着富饶和仁慈,在宗教文化中,公牛则是印度教大神湿婆的坐骑。据估计,每天在新德里街头闲逛的牛可达3.5万头,它们或立或卧、或行或停,与繁闹的街景相映成趣。
不过如此数量庞大的牛群聚集在马路上确实会给城市治理带来很多挑战,首当其冲的就是交通,在新德里经常会出现牛群占据车道而造成交通堵塞的情况。市政当局曾下令悬赏抓捕“横行霸道”的无主野牛,宣布每逮住一头野牛奖赏46美元,因此很多市民立即行动起来,满城飞奔,大肆追捕。然而走街串巷的追捕活动并没有取得多大成效,反而加剧了交通事故,而且倘若在追捕过程中伤及野牛,势必会招致当地居民的愤怒,影响政府在选民中的支持率,因此治理也就无疾而终。
此外大象、猴子等动物都被印度人赋予了左右命运的自然力量,人们对动物充满慈悲之心和敬畏之感,印度文化及自然遗产保护学者斯兰蒂认为,与动物混居给人类社会带来了“绿色”和“生机”,而这正是新德里的财富。
“战斗民族”街头遛熊
如果说印度人对牛尊敬有加,那俄罗斯人则对熊情有独钟了。英国《每日邮报》7月17日报道称,在俄罗斯联邦科米共和国境内的一条公路上,一名男子驾驶一辆三轮摩托车快速前进,而副驾驶上坐的竟是一头棕色巨熊。报道称,这头棕熊名叫提姆,重约113公斤,在驾驶过程中,男子会亲切地拍拍提姆的肩膀,而它也会伸出爪子予以回应,一人一熊看上去相当友好。
有目击者质疑熊坐摩托车会很危险,并联系了当地交通局。该局负责人表示,摩托车属于私人所有,车主可以载熊上路,只要不是熊在开车就可以了。当地市民也表示很习惯,并无太大不妥。
这让“吃瓜群众”大跌眼镜的奇闻异事,在“战斗民族”眼里却是稀松平常,甚至引以为豪。原来在俄罗斯神话里,熊从前和上帝同住,后因性格固执被贬到人间,成为人类的神,因而熊被看作是森林的主人、世界大家庭的祖先。俄罗斯人把熊当作朋友,如果你说一个俄罗斯人像熊一样,他会非常开心。在俄罗斯文化中,熊不仅“心地善良”“憨态可掬”,还“聪明勇敢”“诚恳沉着”,因而可以和人类相处得非常愉快。在索契,有一个名为“熊之角落”的著名小镇,据悉小镇周围是高加索大山,不少熊经常下山抓鱼吃,但当地人不仅不讨厌这些“偷吃”的熊,反而十分享受人熊共处的生活,索性将小镇更名为“熊之角落”,还建立起很多熊的雕塑,可见俄罗斯人对熊的喜爱程度。
“生命之路”让动物放心过马路
传统文化让一些民族乐于与动物生活在一起,但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每年因公路交通致死的野生动物数量已经超过因猎杀而死亡的数量,生物多样性面临着巨大挑战。为了与动物们和谐共处,世界上很多有爱的“生命之桥”和“专属隧道”应运而生。
据报道,世界上第一座给动物建设的桥梁诞生于1950年的法国,而世界上最长的“动物桥”则位于荷兰。在澳洲本土外的一个叫做圣诞岛的小岛上,每年11到12月都会有一次巨大的红蟹大迁移———集体前往海边寻找交配地点以及产卵,为了不让这些红蟹被车辆轧死,当地人给它们修建了过街天桥,这也成了圣诞岛独有的一处风景。
“专属隧道”也是保护野生动物生命的一种方法。据《每日邮报》报道,英国汉普郡议会为全力保护野生动物,不惜斥资7000英镑建造保护措施,其中2000英镑是用于建造18英尺高的高空绳索通道,让睡鼠穿行;另5000英镑则为蜥蜴建造地下隧道。该郡议员肯德尔称:“我们非常重视保护环境,本地的野生动物更是优先保护的对象。”
除了人类的特别设计,动物自己也会想办法“另寻出路”。居住在英国沃里克郡的野生动物摄影师布尼亚德发现,野兔、鼬鼠和猫头鹰会利用地下排水管道,穿越交通繁忙的公路,以防丧生于快速行驶的车轮之下。布尼亚德说,“我曾抓拍到一只鼬鼠从排水管道口露头的照片后,仅仅20秒钟,它就从公路对面的排水管道口钻出。这是野生动物逐渐适应外部环境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