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交大西迁往事中,流传着永不消逝的西迁精神

2018-02-01信息快讯网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交大西迁往事中,流传着永不消逝的西迁精神-信息快讯网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西安交通大学校门

63年前,数千名交通大学师生响应号召,从黄浦江畔来到了渭水河畔,在这片热土上扎根、开拓。时至今日,交通大学多位西迁老教授回忆起当年西迁的这段历史依旧热血澎湃、记忆犹新,这不仅是环境的改变,更是内心寻找新的归宿。

63年来,以“胸怀大局、无私奉献、弘扬传统、艰苦创业”为主要内容的西迁精神成为一代代交大人坚持“扎根西部、服务国家、世界一流”的精神密码。

从黄浦江畔到渭水之滨的“迁徙”

交通大学西迁可谓新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1955年,根据严峻的国内外形势需要,中央决定交通大学内迁西安,时任交通大学校长、党委书记的彭康与五位资深教授朱物华、程孝刚、钟兆琳、周志宏、朱麟一起奔赴西安查勘学校新址。

回忆往昔,许多老教授们仍然记得,有一段时间,彭康所住的上海康平路寓所几乎每晚都要召开党委和总支负责人的碰头会。为了正确处理迁校问题,他不知熬过了多少个不眠夜。考虑师生西迁后的生活问题,彭康在新校选址的时候提出新校址不要靠近工业区和商业区,尽量靠近市区,交通要方便,以利于安排师生员工的生活问题;学校环境需要安静些,同时考虑以后的发展。校址选定后,他立即邀请上海华东建筑工程设计院组成设计组到西安进行现场设计。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交大西迁往事中,流传着永不消逝的西迁精神-信息快讯网

▲彭康和青年教师、学生座谈

西迁教职员工将在西安安家落户,这就牵涉到配偶的工作调动和子女的入学问题。彭康深知,这些问题解决不好,教职工将难以安心在西安工作和安家落户。在他的努力下,学校在上海市及有关省市和部门支持和协助下,妥善解决了教职工家属的工作调动问题,兴办了高质量的附中、附小、幼儿园,还从上海动员迁来了成衣、修鞋、理发、洗染、煤球制作等生活服务部门,使师生员工和家属生活免于后顾之忧。

那是一个炽热的年代,第一个五年计划正如火如荼地展开。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建设祖国出一份力”,是所有年轻人心中的至高理想。关于交通大学西迁,全校师生在最短时间内达成了共识。至1957年底,大部分专业系科和师资迁入西安新校。其中西安部分由11个系合并为9个系,教职工总数2585人,在校学生6881人;上海部分设7个系、19个专业,教职工总数2300人,在校学生5078人。

1957年,国务院批准交通大学分设交大(上海部分)和交大(西安部分);同时,位于上海的上海造船学院、南洋工学院(筹)并入交大(上海部分),位于西安的西安动力学院全部,西北工学院、西北农学院部分并入交大(西安部分)。1959年,国务院决定交大(上海部分)和交大(西安部分)分别独立为上海交通大学和西安交通大学。历时四年的交通大学西迁工作终于尘埃落定。

“现在很多年轻人问我,你们当时怎么那么伟大,把上海抛开,到那么艰苦的地方来?”87岁的退休教授张娴如当时是交大机械系一名普通教员,她笑言:“他们可能不了解情况,我们当时是热血青年嘛,那时一动员,大家都是非常热情的。”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

在交通大学122年的建校史中,1956年被视为一个极为重要而特殊的年份。正是在那一年,数千师生、员工挥别江南,自沪抵达古城西安,大规模的西迁由此展开。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交大西迁往事中,流传着永不消逝的西迁精神-信息快讯网

▲首批迁校教职员工踏上西迁征途

五十年代的大西北,电灯不明、电话不灵、马路不平。然而为国家建设冲锋在前,1400多名教工把实验器材装上火车向西行进。被誉为“中国电机之父”的钟兆琳,妻子当时卧病在床,同事劝他留在上海,但他还是带头迁校,只身来到西安。

老教授率先带头,更多师生便也跟着义无反顾。当时许多班级写信、写稿给校刊,表示决心克服困难,愉快地迁往西安。交大校刊就曾刊载一篇锅炉41班写的题为《我们向往着西安》的文章:“西安的生活条件要比繁华的上海差一些,这是事实;初去不习惯,也是必然的事。但这种属于个人生活上的困难与不便是一定能被克服的。就像有一些树木,随便种在什么地方都会欣欣向荣地成长、壮大、成荫一样。我们就要学习这种随处生根的坚韧气质,依照祖国的安排,在我们伟大祖国的任何一块土地上,愉快地进行创造性的劳动,把我们祖国的任何一块地方都建设成美丽的花园。”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交大西迁往事中,流传着永不消逝的西迁精神-信息快讯网

▲设备装箱准备由上海运往西安

今年已过耄耋之年的老教授金志浩,当年是第一批报考的学生。他仍记得那西行列车的乘车证,印着“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的字样。“车上我们唱着《再见吧,妈妈》,就一路奔到西安来了。那时候哪里艰苦就往哪里跑,党的需要就是我的志愿。”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交大西迁往事中,流传着永不消逝的西迁精神-信息快讯网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交大西迁往事中,流传着永不消逝的西迁精神-信息快讯网

当时年仅二十的交通大学西迁老教授陈听宽满怀一腔热血,认为支持西部建设很重要,便义无反顾地来到了西安。“刚来时,四周都是农村和麦田,也没有实验室。但大家心很齐,学校的建设速度很快,平时我们上课、看书、搞科研,并没有觉得艰苦,日子很充实、很舒心。”他回忆当年,虽然上海的条件很优越,但当时动力系的主要教师都比较支持西迁,最终西迁的时候决定动力系全迁。

西迁老教授何新楷说,当年从上海迁至西安,从校园建设到个人生活,全校师生要克服的困难有很多。他回忆,当时他和妻子、孩子一家四口住在13平米的房子里,因为空间有限,每天晚上要等两个孩子写完作业,他和妻子才能开始备课。

“当年来到西安,我的第一堂课是用上海话讲的。学生就说,老师你讲话我们听不懂。” 何新楷回忆道,当时学校的教师大多是南方人,用上海话讲课的比较多,这成了师生交流最大的障碍。后来,老师们上课时总要先想想普通话怎么讲,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改变了自己的语言习惯。

交通大学绝大多数教职工和科研设备迁到西安后,立即在陌生的麦田上重建一流大学,体现了西迁交大人的家国担当。“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成为了西迁交大人的精神源泉。如今年近八旬的陶文铨仍然长期坚持在本科生教学第一线,每晚在办公室为青年学生答疑解惑。陶文铨说,自己是能源与动力学院第三代“西迁精神”传承人,未来还会有更多优秀的青年人,在西迁精神的引领下,推动西安交通大学向世界一流迈进。

传承与弘扬西迁精神,新时代再出发

1955年,作为东南翘楚的交通大学从上海迁至西安,这是国家调整新中国工业建设、文化发展和高等教育布局的重大举措,意义深远。自此,交通大学在黄土地上永久地扎下根来,为西部建设了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

走!去西部!西迁开拓者们让大西北拥有了国家重点大学和一批新兴学科。西迁以来,西安交通大学的毕业生已近25万人,其中40%以上在西部奋斗。

老学长胡奈赛教授,虽然1994年就已退休,现在仍每天到校园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上班,为青年教师搞好教学和科研出谋划策。“在新中国成立前,我的师辈们办学就是为了救国,到了我们这一代,包括下一代人,办学是为了建国。现在的学生,他们的任务就是要强国。”胡奈赛说,“不管是救国、建国,还是强国,都是爱国,咱们都是为了国家,这就是我们的爱国情怀。”

“向科学进军,建设大西北!”交大西迁往事中,流传着永不消逝的西迁精神-信息快讯网

▲2016年,西迁老同志走在西安交通大学梧桐路上

逾一甲子,转瞬即逝。通过两地几代交大人的不懈奋斗,本是同根生的两所交通大学如今一个雄踞祖国的东南,一个屹立祖国的西北,都已跻身国内一流大学行列,正在朝着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共同目标携手奋进。

时光流转,岁月如梭。当时坐在西迁列车上和伙伴们唱着歌的画面,是那样的历历在目,和谁在一起、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唱着什么歌,这些画面一帧一帧记录着的,是交通大学师生们相伴成长的点滴岁月,亦是西迁人63年的无悔青春。

新的时代,再次出发。所有交大人正以实际行动诠释和丰富新时代的“西迁精神”,为国家建设、西部发展源源不断地奉献智慧和力量。这在世界大学的发展史堪称佳话,更是交通大学人共同谱写的一页芳华壮美的奋斗诗篇!

责任编辑:朱颖婕 李晨琰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图:资料照片

陕西北路网文讲坛第9期:一条有长长记忆的路
陕西北路网文讲坛第10期预告:围棋九段-Alpha-人类未来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一一一西安交通大学传承与发展西迁精神综述
纪念交大西迁掌校人《彭康文集》出版:不忘初心,向西而歌
博导制的“1对1”捆绑,才让西安交大女导师的手伸那么长?
上海市委常委会传达学习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
我国现行宪法是一部好宪法一一一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
宪法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不断发展——二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
代表委员履职记 | 刘正东代表:专业化建设性提高建言针对性
准确把握修改宪法必须遵循的原则 | 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
准确把握修改宪法必须遵循的原则——三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精神
不看后悔,公办高中国际课程班吹响招生号角!交大附中、曹杨二中正在向你招手
中国可燃冰产业化今年将提速,推进南海神狐海域试验区建设
张江实验室挂牌、硬X射线自由电子激光项目启动,科研“国家队”发力上海科创中心建设
让“建在湿地上的都市”更加绿意盎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要把握节奏突出重点
上海,为海洋战略培养什么人?刚刚,上海海洋大学公布一流学科和高校建设方案
全球MBA百强排行榜公布,交大安泰稳居本土商学院之首!
上海交大推出人才强校战略2.0版,从“有才必引”到“为我所用”
瑞金医院和上海家化联手,两家“百年老店”合力对抗皮肤疾病,擦亮护肤品界“上海品牌”
宜兴“九隽”来沪延续紫砂艺术情缘
西交大博士自杀引发思考:“教师让学生干私活”坏了师道尊严?不能一概而论!
文汇时评 | 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每个人都是主角
考研发榜|穿越回上世纪30年代,你能考上交大吗
牢牢把握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 | 一论学习贯彻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精神
那位当面向总理提意见的图灵奖得主,也曾在上海交大多次“抗议”
《史铁生全集》出版:健康的精神,则不仅可以享受快乐,更能够应对苦难
十一届上海市委第二轮巡视全面完成进驻,巡视工商、环保、规土、商务、发改委、建设交通
强化财税职能作用推动高质量发展,应勇在财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从严从实推进财税干部队伍建设
“知识付费”何以成为一条“鲇鱼”?传统出版业需向网络内容创业者学习产品服务精神
让英雄形象不受损害,维护民族精神血脉
上大一流学科建设方案公布:打造“智能运载科学与工程”学科群
西北地区首家知识产权审判专门机构 西安知识产权法庭成立
改变声音、折叠光线……哈佛科学家造了个高级版“东南西北”
岁末西北访书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