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孩旁心在机?父母玩手机越频繁,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

2018-02-07信息快讯网

人在孩旁心在机?父母玩手机越频繁,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信息快讯网

在刚刚过去的2017年,美国密歇根大学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一篇研究报告被认为是对父母来说最重要的研究成果。该研究发现,父母在家庭时间中看手机和平板电脑越多,孩子越容易出现行为问题,如过度敏感、性急、多动、爱抱怨等。

这一研究成果让“朋友圈”炸开了锅。被认为“已成为人体器官之一”的智能手机,早就让人们进入读屏时代———刷“朋友圈”、看视频、聊微信,“手不离机”成生活常态,大部分家长也坦言,回家后虽然号称在陪孩子,但手机或者平板电脑不离手,几乎每隔几分钟就想去“刷”一下朋友圈。

我们是否低估了智能手机为代表的“外来入侵者”对传统家庭和亲子关系的冲击?又该如何平衡两者间的关系呢?

人在孩旁心在机?父母玩手机越频繁,孩子更容易出现行为问题-信息快讯网

▲好的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心在机”,也绝不是陪孩子上培训班,而是彼此间温暖的呵护和交流。

家庭时间被“打扰”,孩子可能出现行为问题

陪孩子还是陪手机?这已经成为一个全球的普遍问题。密歇根大学和伊利诺伊州立大学的研究报告曾征募170个双亲家庭,分别了解父母使用手机、电脑、笔记本等电子产品的情况,以及使用时是否打扰家庭时间。这里的“打扰”是指与孩子一起进餐、游戏、聊天、运动时查看手机信息等。结果显示,近一半父母一天要“打扰”三次及以上,24%两次,17%一次,只有11%的家长说没有这种情况。

研究人员随后通过调查问卷,让父母评估孩子在近两个月内的行为表现。结果发现,在去除了其他相关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在即便次数较少、看起来也正常的“打扰”下,也会关联孩子出现行为问题,包括容易过度敏感、性急等。

有家长以为,只要人在孩子身边,就是陪伴,其实那仅仅只能算是“陪着”,根本没有投入完全的精力去和孩子相处,更谈不上了解孩子,怎么能够理解孩子、给予他心灵上的支持呢? 父母在身边,却又那么遥远。一个夸张的词汇“手机孤儿”就描绘了这样的窘境。

“爸妈天天抱手机,小孩天天手握笔。爸妈天天把头低,小孩天天把题思。”前一阵,朋友圈曾热传合肥小学生写的一首打油诗。诗里,小学四年级女孩对“手机控”父母颇为不满,语言虽然稚嫩,但情感真实得令人心酸。

国内首份 《家庭亲子关系报告》显示,如果父母不与孩子进行足够的交流,孩子很容易出现“缺爱”症状,孩子的人际关系以及思考能力都会受到影响。“缺爱”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反社会型人格障碍。有教育专家也一针见血地提出,父母在陪伴孩子时玩手机其实是一种“冷暴力”,孩子被忽略,可能以哭闹、砸东西等方式吸引父母注意,也可能用玩手机、打游戏等方式来自娱。

手机和亲子之间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陪伴问题

导致孩子产生不良情绪的,不是手机这个介质,而是忽略本身。儿童心理专家、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副系主任吴国宏表示,不应把父母忽视导致孩子的不快完全归咎于“电子产品”。关于手机和亲子间的问题,说到底就是陪伴问题。“原生家庭中父母的陪伴非常重要,对学前孩子特别是0至3岁儿童尤为重要,父母再忙也要多抱孩子,多陪陪孩子。”

陪伴不是“人在孩旁心在机”,而是彼此之间温暖的呵护和交流。对孩子而言,重要的是拥有全身心陪伴着自己的爸爸妈妈,让孩子陪着大人做事亦是很好的方法。在妈妈喂奶的时候,递上纸巾;当弟弟妹妹哭泣的时候,轻轻抚慰;等妈妈做饭的时候,洗洗小菜……

“其实,父母陪伴孩子绝不是单向的恩赐,可爱的孩子也会给父母减压,在这些珍贵的瞬间,增添生命中无尽的幸福感和力量。”吴国宏说,“达到有效陪伴,父母要做到两点,一是敏感性,知其需;二是作出适当反应。”

只有父母真正全身心投入去陪伴孩子,才能做到细致入微的观察,才可以真正理解孩子的感受,懂得他言行背后的内心需求,看到孩子的进步。

具体到手机对亲子时间的“入侵”,其实,家长可选择与孩子商量:“妈妈需要半小时的工作或娱乐时间,你能接受吗?”设定好时间、界限,又能平等沟通,即使是用手机也能得到孩子的认可。“在家中禁止使用所有技术可能不切合实际,也不是必要的。”报告主要作者珍妮·拉德斯基指出,“但是设定边界,也就是规定一段‘不插电’的时间,可以帮助家长在使用电子产品的过程中,也不中断与孩子在一起的高质量时间。”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设定界限很重要

如果对于学龄前孩子来说,手机打扰了他们与父母亲近,那么随着他们长大,自己渴望接触信息社会在所难免。

“我希望等孩子14岁之后才给他买手机。”小赵妈妈有个小学毕业班的儿子,目前,她只给了他一个平板电脑,用于听古典音乐、看视频、打游戏……“晚上,做完作业,除了聊天,孩子和爸爸也会在屏前一起打桥牌,和妈妈一起玩微信小游戏。”小赵妈妈说。

“手机并不是洪水猛兽,重要的是‘度’的把握。”吴国宏说。国外研究也表明在适度范围内进行手机操作,对孩子的心理成长有好处,一是培养集中注意力、提高观察力,二是让孩子有做自己主人的良好感觉,体会成就感。

“我们为了玩手机这事,不知道吵了多少架。”小李妈妈是两个初中男孩的妈妈,身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的教师和研究者,对自己的儿子却满是头痛。怎样让孩子放下手机成了小李妈妈的烦恼,她的办法是,课余除了鼓励孩子阅读纸质经典,还和爸爸一起带孩子去踢球、运动、徒步旅行,在山野里走路,让孩子细心感受日常生活的美,这样手机自然就放下了。

“值得一提的是,好的陪伴绝不是陪孩子上各种培训班。再好的机构也比不上父母更了解自己的孩子,父母应该多学一些儿童成长知识,让兴趣成为最好的老师,带孩子多多领略自然之美、艺术之美和真实的社会与形形色色的人。”吴国宏赞同小李妈妈的引导措施,并认为,玩手机,也需要对彼此制定规则。“年龄越小,玩手机时间要越短,小学一年级每天接触手机半小时以内,分两次实行。等到孩子初三、高中阶段,给他一部手机,在父母监管下,让他健康、积极、主动地用手机,才会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反之,父母严防死守,等孩子到大学阶段就有可能如脱缰野马,全面失控。父母也要自我克制,如果不是工作学习需要,就不要频繁刷手机。”

责任编辑:钱家跃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摄:叶辰亮

中国古代地图研究中的几个关键性问题
四川10岁女孩给父母写“玩耍申请书”:为期末考出好成绩
下雪了,怎么带孩子看雪花?一位清华母亲的冰雪育儿之道
权威发布!孩子在寒假里应该看什么书?童书作家列出清单
专家视点 | 移民问题高度政治化绑架美国政坛
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通报8起“问题地图”典型案件:无印良品存在漏绘钓鱼岛南海诸岛等严重错误
牺牲一小时运动做作业?成绩没上去,心理更易出问题!我国首部青少年运动指南出炉,减少久坐行为很关键
长宁区持续推进大调研成果落地,解决群众最盼最急最忧最怨问题
独家揭秘| 给孩子补学科知识的所谓“四校”名师可能是“体育老师”!
父母皆祸害?北大状元、留美硕士写下万字“父母罪行书”到底想说什么?
孩子常年年级第一,证书拿到手软,爸妈还嫌不够!家长无处安放的焦虑究竟从何而来
听完《音乐之声》,大山里的孩子说:想看很多电影,想去很多地方
高剂量手机辐射可致大鼠患癌
在上海 如何刷手机坐地铁公交 全攻略来啦
“特朗普牛市”是否迎来拐点
这个客家人曾比李嘉诚还牛,破产后房子成旅游胜地
手机辐射可能真的致癌?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已启动专项研究
高考745分的清华学霸,给中国父母的10大忠告
起底假将军“上官凤笠”:曾因作风问题被部队开除
人民日报头版报道上海大调研:坐办公室里都是问题,走进基层就都是办法
文汇时评|摸清规律才能真正解决问题
美副总统访日强化对朝施压,在朝核问题上与日本对表
德国大联合政府呼之欲出,联盟党和社民党在组阁问题上已达成一致
少年,醒醒!你女朋友快被手机游戏“骗”走了!
看大夏大学创始校长夫妇,如何培养孩子
跟风“择校”不可取!专家表示,家长应为孩子选择更适合的教育
跟风“择校”负面影响更严重 应为孩子选择适合的土壤
小学生作文吐槽父母:手机才是他们的掌上明珠
美丽乡村女教师带着学生拍婚纱照,她说:重要时刻要有孩子们在
寒假里,又有多少孩子进了奥数班?那些让孩子超前学习的奥数原来都是“假奥数”!
52%的年轻人朋友圈会屏蔽父母!父母回复扎心了:装作不知道
测算财商、配置资产,手机智能理财能这样玩
算压岁钱 跟父母上班 “个性”寒假作业累坏孩子
还有3个小时才能到家,手机、充电宝却都已经“弹尽粮绝”了怎么办?
高校布置另类寒假作业:春节放下手机“不插电”,设计“感恩表情包”送父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