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

2018-03-10信息快讯网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有位英雄,他就义至今已过去了60多年。但直到今天,仍有一群人每天用充满仪式感的方式致敬他。

3月9日晚,大型人文艺术类节目《信中国》在央视首播。近百年的中国轨迹透过一封封书信娓娓道来。

老艺术家张少华与年轻演员杨洋,共同参与了最让观众泪目,也最燃情的一幕。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舞台上,他是黄继光,立誓“不立功不下战场”。

在那个波澜壮阔的岁月,风华正茂的青年选择了最昂扬向上却也最艰难坎坷的征途,这般披肝沥胆怎不叫人心灵激荡!

在给母亲的家书中他写道——

“现在为了祖国人民需要站在光荣战斗最前面,为了全祖国家中人等幸福日子,男有决心在战斗中为人民服务,不立功不下战场,不立功不下战场。”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她,用灵魂与那位英雄的母亲神交,深明大义送儿上战场。

那年12月,老母亲去赶集,知道他的光儿在朝鲜前线牺牲了,“当时我身上像割了一块肉一样的疼”。

天下的母亲哪有一个不疼自己儿女的呢!没有!没有!

但这位母亲在给毛主席的信中,有一段是这样的——

“英勇的志愿军同志们,我亲爱的儿女们……现在我走到哪儿,人们都称我是‘英雄的妈妈’、‘光荣的妈妈’、‘亲爱的妈妈’。我失掉了一个儿子,现在我有了千千万万个儿子。

我等着你们胜利的消息,等着。”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节目现场还来了一群最可爱的人。他们叫“模范空降兵连黄继光班”。1961年,黄继光所在六连随部从步兵改建为空降兵,而黄继光成为这支部队官兵心中最耀眼的名字。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这个以英雄名字命名的班,如今已传到了第37任班长手中。班长和战士们,这些铁血男儿在演播厅里讲得动容异常,”在我们连始终有一张整洁的空床,那是为老班长所留“,每天清晨,必会有人将床铺整理妥当,因为“老班长的铁血性格和战斗作风,已深深融入我们的精神血脉”。

而每天夜幕降临,全连晚点名时,第一个被点到的名字也必然是黄继光。每每此时,指导员点“黄继光”,底下一片齐整——“到”!豪情万丈!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如果英雄的母亲泉下有知,她定会无比欣慰吧。因为如今这盛世,如您所愿。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节目录制时有个插曲。

也许因为与当年的英雄年龄相仿,也许他真的潜入到了时光里,真的触碰到了英雄那滚烫的赤子之心,杨洋在念到“不立功不下战场”时,情不自禁反复了两遍。而后,全场大学生也跟着高声念“不立功不下战场!不立功不下战场!”

若问这一幕为何泪目,答案只能是——

我们对祖国的热爱、对英雄的崇尚从来都是最大公约数,与民族源流同生共长。

《信中国》,所谓“信”,可取意“信仰、信念、信任、信守、自信”。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节目每季选择一个书信主题,每期精选若干封“理应受到更多关注的信件”。通过信使的诵读、情景化再现,来讲述书信背后的故事,让观众在“书信的历史”里看见人性的光辉、时代的变迁。

【杨烁读朱德的借钱养母信】: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

第一期节目第一封信,来自1937年。此刻,杨烁是朱德的信使。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那年11月,朱德正率领八路军奋勇抗击日寇,战事紧张激烈。而同时,老家四川正逢旱灾,生活艰难。念及家中两位80多岁的老母亲(生母和养母),忠孝两难全,朱德很想接济一下,好让二老度过荒年。奈何身无分文,他只得向发小、在滇军时任朱德旅部军需的戴与龄写去求助信,借钱。

那信里写道——

“惟家中有两位母亲,生我养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岁乏食,恐不能度过此年,又不能告贷。我十数年实无一钱,即将来亦如是。”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清贫至此,令人感慨。

朱德曾在旧军队任职,那时他一年能拿到两千大洋,但投身革命十多年后,52岁身为八路军总司令的他,竟然身无分文养老母。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究其原因,从他写给妻子玉珍的一封信里,可见一二。

其中有写——

“至于那些望升官发财之人决不宜来我处,如欲爱国牺牲一切能吃劳苦之人无妨多来。我们的军队是一律平等待遇,我与战士同甘苦已十几年,快愉非常。因此,无论什么事都可办好。平南飞陕,尚未见面,是否来山西还不知道,以后不宜花去无用之钱来看我,除了能作战报国的人外,均不宜来。我为了保持革命军队的良规,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从来也没有要过一文钱。”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革命不是为了钱财,当官发财两条路!

【蒋勤勤读江姐渣滓洞中的托孤信】:我有必胜和必活的信心

第三封信是江姐在渣滓洞狱中的托孤信。江竹筠要把3岁的儿子彭云托付给“竹安弟”。蒋勤勤担任信使。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竹安弟何许人?他是江姐丈夫彭咏梧前妻的弟弟。如同《潜伏》里的余则成和翠萍,江姐与彭咏梧也是这样一对革命工作中生出了革命的情谊。彭咏梧本有妻子谭正伦,但一度有消息称,他妻儿在轰炸中牺牲了。直到在街上遇到谭正伦的弟弟谭竹安,才知妻儿安好。

谭竹安和江竹筠本该对立仇视,然而事实是,谭竹安是江竹筠最信任的家人,那封信是她留在世间最后的文字。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写信后不久,江竹筠牺牲。她在那渣滓洞中写下的“必胜和必活的信心”,依旧是“傲雪寒梅”的铮铮傲骨。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唐国强读聂荣臻写给日本侵略者的信】: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

这是聂荣臻写给日本侵略者的信,一封充满传奇的信,一封原件虽散佚、手抄件却在日本友人间流传的信。

在艺术家唐国强的诵读下,一段战火救孤的佳话浮现在观众眼前。

中华民族“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美德,与中国军人的国际主义精神,穿过历史的隧道,熠熠生辉。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1940年,八路军在华北地区对日寇发动了规模巨大的“百团大战”。以105个团的兵力歼灭日伪军四万五千人。

当晋察冀军区正向井陉矿区进攻时,救起了两名日本小姑娘,她们的父母是井陉矿站的工作人员,不幸殒命于日军投掷的炸弹。八路军战士发现她们时,两姐妹正在哭,大的五六岁的模样,小的还在襁褓中。战士们把两姐妹抱起来,放到两只大箩筐里,抬回了晋察冀军区司令部。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哦?我们这里来了两个日本朋友啊?我来看看。聂荣臻笑着走过来。他从工作人员手中拿过一只梨子,削好递到那个稍微大点的姑娘手中

聂荣臻对战士们说,虽然日军残暴杀害我无辜人民,但这两个孩子,她们也是战争的受害者。他嘱咐战士们善待日本小姑娘,还亲自给孩子喂饭。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后来,为保孩子安全,聂荣臻嘱人将两个小姑娘送回日军驻地。并附信一封,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我八路军本国际主义之精神,至仁至义,有始有终,必当为中华民族之生存与人类之永久和平而奋斗到底,必当与野蛮横暴之日阀血战到底。”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信中国》第一季就此展开,以“党性与人性的辉映”为主题,引观众重温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经典书信。

后续节目中,还将有许多信被“发现”被“关注”。

还会有许多年轻演员走近先辈的思想。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杨洋够燃,唐国强够稳——《信中国》泪目刷屏,点燃多少家国情-信息快讯网

那些史海钩沉的故事,以及它们所蕴含的现实意义,将随着光影和声音的诠释一层层荡漾开,告诉今天的青年——

先辈们为何在那时写下如此文字,那些力有千钧或情深似海的书信与它们的主人,又是如何影响了今日中国。

人性、党性,亲情、友情、爱情……它们从近百年来的寻常生活里被镌刻进书信,又借着文字的定格抵达了今天。

时间被定格,时间又被唤醒。

编辑制作:王彦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泪目!昔日高考状元因挂科流落街头十年,背后原因值得每个家长深思
《经典咏流传》泪目刷屏:那首孤独了300年的小诗,一夜间走进千家万户
泪目,两岁女儿年三十看望值勤父亲,他向孩子深情敬礼!
万钢:中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中国国旅15亿元收购日上上海,上海机场免税经营权变更
“红旗七号”总设计师钟山:中国导弹世界最先进
梦想进行时 | 中国“心”动力
中国高铁将有新面孔:时速400公里以上智能列车即将上线
弄堂暖阳——石库门里的生活日常
筑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宪法根基——广大干部群众坚决拥护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一些伤感的唠叨——怀念好朋友郏宗培
保护古井,心底要敬畏自然 ——访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阮仪三
老圃嫣红芳意深——陈身道先生青铜纹饰及双线入印初揆
“战斗民族”网购偏爱本土电商,但海淘还是相信中国公司
走了很久,我们才走到咖啡时代
每个字25元值吗?村上春树想要刺杀的是什么
科技部部长万钢:欢迎各国的电动汽车都到中国市场来
文化名人在两会 | 王建国委员建议,在实现“中国梦”进程中同步开启具有国家档案意义的记录工程
商务部部长钟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不是中国独唱,是各国大合唱
“胃癌中的胃癌”有望找到靶向药物!中国学者完成首个弥漫型胃癌蛋白质组学图谱
商务部部长钟山:中国营商环境不是变差了 而是更好了
护航新时代 修宪正当时——国际社会关注全国人大通过宪法修正案
从档案到观念史——回望中国现代设计的历程
英国文学在上海的翻译与传播 ——写在“文苑英华——来自大英图书馆的珍宝”英国作家手稿展开展前夕
书的后面是人——《籀园受赠书目汇编》读后
他用微笑与我们告别——悼念红柯兄
这个仪式不到30分钟,却让所有人泪目!上海86岁骨科教授捐献遗体,延续未尽的医学生涯
是什么让演员杨洋泪流满面?“不立功,不下战场”每个中国人都欠他一个军礼
中国电视剧诞生60周年盛典丨唐国强:人物不是演出来的,而是养出来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