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之眼 文化之心

2018-04-09信息快讯网

记者之眼 文化之心-信息快讯网

▲《悲欣人生——当代人物素描》楼乘震著上海书店出版社(2018年1月出版)

近年到上海参加《开卷》系列图书首发活动,几乎每次都能见到楼乘震先生,由他的名片,知道他是深圳报业集团驻上海办事处的记者。去年上海书展后回到杭州不久,收到了他寄赠的毛边题签著作,书名是《铁骨柔情——当代文化人素描》。

此书所写人物,以文学家、翻译家、艺术家、收藏家分辑,共有55位,其中艺术家又有音乐、电影、美术、摄影不同领域之分,若从更大的层面着眼,其实又都不出文化人范围。由此自然不宜误以为作者的观照视野仅局限于当代文化界,但也的确可以由此观测到楼先生人物通讯写作的一大特点,即对文化人的格外亲和与敏感。作者在后记中表示他喜欢写人物传记,而所写绝大多数人物又都是“找来的”而非命题作文。这就是说,书中所写之人,一定是在某些方面吸引了作者,有着令作者不得不写的魅力。

每个文化人有着不同的境遇、个性和成就,如何写他们,如何把他们生命中的精彩华章表现出来,这无疑对作者提出了要求。

从写巴金和黄裳的两篇来看,作者在写法上很有新意,没有采取通常由作者一人包揽的全知视角,而均采用了两个以上的第三者视角或曰公众视角写传主。写巴金是用了两位长期跟踪采访巴金的记者之眼审视巴金,写黄裳更是分别由多位与黄裳有深度交往的亲友,如陈子善、王安忆、周立民、王为松和黄裳女儿容洁来叙述,这不但减少了全由作者做主带来的视野局限,同时也拓展了对传主多侧面观测的空间。事实上,这种观测也的确有效,提供了更多不为人知的传主事迹或品质。

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有写王元化的文章,作者以“反思”二字立意,全篇围绕王元化一生的多次反思展开,写出了王元化“一次比一次艰巨,一次比一次深刻,也一次比一次关系重大”的反思经过,彰显出一位大思想家的人格魅力和思想力量。

近日又收到楼乘震新出的另一本人物采访集,书名为《悲欣人生》,所写人物共38位,从书后附录的《铁骨柔情》目录,可知作者有意将两本书内在的关联提示给读者。但也确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此书与《铁骨柔情》有点不同,那就是:“本书所涉及的人物,不仅有文化界的,还有其他领域的,不仅有童叟皆知的名人,也有名不见经传的平头百姓,有外来务工者,有教师,有学生。”那么,这应该可以让读者从另一面窥测楼乘震的记者风采了。

作者:子张  编辑:朱自奋  责任编辑:周怡倩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