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把“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变成“喜闻乐见”

2018-05-07信息快讯网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把“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变成“喜闻乐见”-信息快讯网

自国际博物馆日设立以来,每年国际博物馆协会(ICOM)都会在5月18日这一天举办庆祝活动,旨在使社会公众认识到,“博物馆是促进文化交流,丰富文化生活,增进人们之间相互理解、合作,实现和平的重要机构。”目前,全球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参与国际博物馆日的相关活动,例如2017年,全球共有157个国家的36000余座博物馆,参与国际博物馆日的活动,庆祝活动可以持续一周时间。

分析历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可以清晰地了解到,今日博物馆早已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环境体系中,无法分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博物馆自身如果缺乏对不断扩大的社会职能保持正确认识,不重视创造博物馆与各个领域保持密切联系,社会公众将无法正确了解博物馆在现实生活中所能发挥的重要作用。

2018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为“超级连接的博物馆:新方法、新公众”。这一主题的涵义就是让博物馆成为连接公众与多元文化的纽带,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公众来到博物馆,感受博物馆的文化氛围,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

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文化遗产的守护者与传承者,也是中国文化对外交往的一张亮丽名片。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加大故宫文化传播影响力;通过古建筑维修保护、故宫文物医院文物藏品修复、国际组织培训、故宫研究院、境外考古合作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太和论坛、重大外事活动、重要外事接待、外交使节进故宫活动等方面,树立故宫博物院良好形象;通过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平安故宫”工程、观众限流、全网购票、环境整治等方面,实现良好接待参观质量;通过影视、话剧、重要国际论坛等方面,传播故宫精神,感动社会;通过扩大朋友圈赢得社会各界赞助、捐赠和支持。通过实践,我们认识到故宫博物院的文化传播能量还有很大潜力,需要在新时代不断加大释放力度,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华文化客厅。

紫禁城在北京这座文化古都里占有非常独特的地位,北京城区从永定门到钟楼,有一条堪称世界上最美丽的城市中轴线,在这条7.8公里的传统中轴线上,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一组建筑,就是拥有9371间房屋、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故宫古建筑群。正因为如此,故宫被列为最高的保护级别,是国务院公布的首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我国第一批进入《世界遗产名录》的世界文化遗产。

人们访问故宫博物院的理由,最主要有两条:

第一,故宫博物院所在的紫禁城,既是世界最大规模的木结构建筑群,也是世界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在紫禁城周围设置了14平方公里的缓冲区,不能建设高楼大厦,保证故宫文化景观的完整与和谐。壮美的建筑、严谨的形制、壮丽的彩绘,都表明它是中国官式古建筑的最高典范。其中还有很多生动的空间,精美的装饰、独特的色彩、真实的信息、典雅的园林,使紫禁城充满了时代感、历史感。

第二,故宫博物院所收藏的186万余件文物藏品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重要载体和见证。论时代,上自新石器时代,下至宋元明清,直至近现代;论范围,囊括了古代中国各个地域的文明精华,包容了汉族和古代许多少数民族的艺术精粹;论类别,包含了中国古代艺术品的所有门类;论国别,包含了科技仪器、西洋钟表等来自英国、法国、德国、瑞士等众多国家的外国文物。而且,故宫博物院藏文物大多为清宫旧藏,传承有绪、保存完好、品相精美,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

全国共有近5000座博物馆,共收藏国家珍贵文物401万件,其中故宫博物院收藏168万件,占全国珍贵文物的42%。世界各地的博物馆几乎都是金字塔型的藏品结构,塔尖是镇馆之宝、珍贵文物,腰身是量大面广的一般文物,底层是待研究、待定级的资料,而故宫博物院是个例外。故宫博物院藏品结构是个“倒金字塔”,90%以上的文物藏品是珍贵文物,可以说几乎件件都是珍贵文物。所以说,故宫博物院的责任不可谓不大,这也是故宫博物院持续加大文物藏品保护的最重要的原因。

一、通过陈列展览、社会教育、数字技术、文化创意产品等方面,加大故宫文化传播影响力。

1、陈列展览

目前,故宫博物院每年展出的文物藏品约2万件,比2012年增加了一倍,越来越多的文物藏品与广大观众见面。2017年,故宫博物院内举办专题展览约20项;赴境内文物博物馆机构举办或参展31项,赴境外举办展览8项。2018年,院内10余项临时专题展览、10余项提升改造或新设展馆正在紧密筹备和有效推进中;已完成及计划举办的赴境外展览10项、引进境外博物馆的专题展览8项;还有15项举办或参与国内文物博物馆机构的展览也正在推进。

(1)院内展览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提升和改进展览的内容和形式,从一个个细节出发,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展厅,在文化和艺术的氛围中徜徉。例如,筹展思路的改变,如今的展览前言、展览说明摒弃了以往平淡的呆板说教,不再出现晦涩难懂的生僻名词,而是用充满情怀的文字,简单明了地向观众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形式设计的改变,展览不再是仅仅通过概念对文物进行简单摆放,而是通过文字、颜色、声音、情节、画面、图像等进行艺术再现,形成故宫博物院特有的设计语言、色彩语言、空间语言,引发情感共鸣;展厅外环境的氛围营造,例如“千里江山——历代青绿山水画特展”期间,在午门-雁翅楼展厅外搭起了气势恢宏、连绵起伏的“群山”,“我的家在紫禁城展”在乾清门广场上设立展板,吸引观众进入景仁宫的甬道,展厅外卡通形象的明清皇帝画像,也引发了观众特别是小朋友的好奇心。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还举办了多个影响很大的国际合作展览,享誉海内外。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把“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变成“喜闻乐见”-信息快讯网

▲故宫武英殿举办的“予所收蓄 永存吾土——张伯驹先生诞辰120周年纪念展”现场。

2018年,故宫博物院展览将迎来新的提升和改变,以“艺术向新”为目标追求,力求在“文化+”的道路上作出新的尝试,带给观众全新的体验与感受。例如与凤凰集团合作研发《清明上河图》高科技互动艺术展演项目,让这幅国宝书画由平面变为立体,由静态变为动态;筹备许久的故宫南大库“古代家具馆”预计今年5月对公众开放,将首次采用仓储式展示,观众可以走近这些精美的家具文物,细细观赏其珍贵的材质与精巧的设计;今年5月对观众开放的新馆还有位于箭亭的“石鼓馆”;为回应广大观众希望参与文物藏品修复保护的热切愿望,故宫博物院计划今年6月正式对公众预约开放故宫文物医院;故宫城墙在基本修缮完成后,将继续扩大开放;珍宝馆、钟表馆、陶瓷馆、书画馆将于今年全面改陈,武英殿与文华殿展示功能对调,武英殿变为陶瓷馆,文华殿成为书画馆,计划在今年相继开放;吴昌硕书画篆刻特展、“四王”书画展等书画专题展览,将于2018年年内相继举办。

(2)境外展览

文物对外展览交流作为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现在和未来,都在传播中华文化、展示国家形象、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从初开国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土文物展览”,到改革开放40年来,故宫博物院共组织实施了200余项重大文物对外展览交流项目,其足迹遍布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观众人数超过1亿人次。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号召,既稳步推进和传统欧美著名博物馆的长期合作,还不断探索与欧亚中东区域的文化合作交流,同时在展览主题和展陈内容上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学术性,让丰富的故宫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源源不断地“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2、社会教育

故宫博物院传统的公众教育服务项目包括观众导览、公众教育活动、电化教育、观众服务等。近年来,每年开展有组织的各类公众教育活动达25000场次,直接参与观众20万人次,形成了以“故宫讲坛”为品牌的成人主题讲座,以“故宫知识课堂”为品牌的青少年假期活动,还常年与中小学学校合作开展选修课程、配合北京市教育系统开展的社会大课堂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等,均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3、数字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今的博物馆可以吸引核心观众以外的群体,通过新的藏品阐释手段找到新的观众,例如博物馆可以将藏品数字化,为展览增添多媒体元素,让公众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体验。近年来,故宫博物院不断探索创新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的平台,把故宫博物院所拥有的优秀文化资源分享给社会公众,把故宫博物院所蕴含和代表的优秀传统文化分享给年轻人,把“阳春白雪”的内容变得“喜闻乐见”。

4、文化创意产品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把“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变成“喜闻乐见”-信息快讯网

▲故宫文创系列。

对于博物馆来说,让文物活起来,需要做到两个“面向”:一是面向自身,不断深入挖掘文物藏品的文化内涵,让文化遗产资源在更大程度上为人们的现实生活作出贡献,吸引更多观众走进博物馆,获得精彩而难忘的文化体验;二是面向公众,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让文物的故事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人心,走进人们文化生活。

二、通过古建筑维修保护、故宫文物医院文物藏品修复、国际组织培训、故宫研究院、境外考古合作等方面,加强国际合作。

1、古建筑维修保护

1998年起,故宫博物院和美国世界文物建筑保护基金会(WMF)合作乾隆花园保护项目至今,计划于2020年完成整个乾隆花园内檐装修修复与展示,是国内第一次针对古建筑内檐装修并采取多学科综合会诊,融合传统和现代方法的国际化合作。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的国际合作项目不断增加。2018年开始,故宫博物院和苏格兰古迹遗址保护协会、斯特林大学开始合作关于灵沼轩金属、石材等构件的保护。2018年,故宫博物院和北京建筑大学与意大利佛罗伦萨大学就故宫斋宫勘察项目开展合作,引进意大利现场调研的理念和技术方法。

2、故宫文物医院文物藏品修复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把“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变成“喜闻乐见”-信息快讯网

▲故宫文物医院计划于今年6月正式对公众开放预约参观。

故宫文物医院成立于2016年12月,是目前国内面积最大、功能门类最完备、科研设施最齐全、专业人员数量最多的文物科技保护机构,是服务于“平安故宫”工程的重要项目。故宫文物医院位于故宫西侧城墙下、内金水河畔,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按照使用功能分为文物保护科技实验室、文物保护修复工作室、文物保护修复辅助业务三大部分,汇集有200名文物保护专家。

故宫博物院的文物藏品修复有悠久的历史,文物修复类别包括书画、金属、钟表、陶瓷、木器、漆器、镶嵌、纺织品等,并拥有“中国传统书画装裱修复技术”、“古书画人工临摹复制技术”、“中国青铜器传统修复、复制技术”、“古代钟表传统修复技术”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每一件文物藏品接受修复之前,都需要对其历史、材质、成分、结构,以及状况进行科学的分析检测,以便在修复过程中,最大程度保护历史文化信息,不改变文物原状,实现传统工艺技术传承,因此需要制定详细的修复方案之后,才能开始动手实施修复保护,并公开出版修复保护报告。

在采用传统工艺保养修复文物的同时,故宫文物医院也与现代科技相结合,故宫博物院为这座全新的文物修复中心配备了世界上最先进的文物“诊疗”设备,例如文物专用CT机,显微观察设备、材料分析设备、无损探伤设备等,使现代科学技术能够更好地造福于文物修复工作。

3、国际组织培训

故宫博物院涉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业务的培训资源也在国际相关领域享有盛名。国际博物馆协会和国际文物修护学会两大具有业内广泛影响的国际组织,均将全球唯一的培训中心设立在故宫博物院,6年来已经培养了60多个国家的200余名文物保护与博物馆专业人士。

4、故宫研究院

故宫研究院成立于2013年10月,是故宫博物院为与国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开展合作研究和交流而成立的非建制的综合性学术机构。截至目前,在故宫研究院旗下,经过整合、充实和补充,已有研究室、故宫学研究所、考古研究所、古文献研究所、明清宫廷历史档案研究所、古建筑研究所、宫廷戏曲研究所、明清宫廷制作技艺研究所、文博法治研究所、陶瓷研究所、书画研究所、藏传佛教文物研究所、宫廷园艺研究所、中国画法研究所、中外文化交流研究所、中国书法研究所、钟表研究所、宫廷原状研究所、故宫文物南迁研究所、世界文明古国研究所、影视研究所,共1室20所,基本完成了故宫学术的总体布局和机构建设。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考古研究所先后与印度拉邦历史文化研究委员会、英国杜伦大学考古系、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乌兹别克斯坦开展出土中国文物研究和在印度、阿联酋拉斯海马、乌兹别克斯坦的合作考古发掘工作。经过几年来的努力,故宫博物院的考古研究基本上实现了海上丝绸之路和陆上丝绸之路的多方位研究,成为故宫博物院完善学科建设的主要工作之一,拓展了故宫博物院的学术研究范畴。

三、通过太和论坛、重大外事活动、重要外事接待、外交使节进故宫活动等方面,树立故宫博物院良好形象。

1、太和论坛

随着近年来“紫禁城论坛”和“太和论坛”的举办,《紫禁城宣言》和《太和宣言》的签署,故宫博物院的国际影响力和故宫文化的传播力逐步提高。

2016年10月,故宫博物院邀请来自中国、埃及、希腊、印度等文明古国的政府官员、文化学者,共同举办“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太和论坛),探索在当前国际形势下加强文明古国交流与合作的途径,通过了旨在传承人类古老文明、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太和宣言》。

2017年9月,故宫博物院举办“太和·世界古代文明保护论坛”,论坛规模扩大,邀请到包括阿富汗、埃及、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中国在内的20个国家的政府官员、文化遗产保护机构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国际博物馆协会等相关国际组织的代表出席。故宫博物院保护世界文明多样性的朋友圈不断扩大。

2、重大外事活动、重大外事接待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积极开展和承担具有广泛影响力的重大活动,使得越来越多的国(境)外同行和国际友人对故宫博物院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知。2015年以来,故宫博物院多次成为了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等国家领导人接待外宾、举办国际活动的重要场所。2015年至2017年底,故宫博物院共接待国宾近200批次、3000余人。

3、外交使节进故宫

近年来,故宫博物院通过举办“驻华使节进故宫”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向外国人士传播中华传统文化,加强与各国驻华使馆的沟通与联系,促进故宫博物院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开展。2012年,故宫博物院首次举办“驻华使节进故宫”活动,澳大利亚、埃及、意大利、土耳其等国驻华使节及夫人在故宫博物院参观交流,感受故宫文化魅力,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理解。

四、通过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平安故宫”工程、观众限流、全网购票、环境整治等方面,实现良好接待参观质量。

1、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

2002年开始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是自1911年以来的一百余年间,规模最大、范围最广、时间最长的一次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到2020年,历经18年的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将全面达成既定目标。

为了更好地传承故宫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保证工程质量,2015年故宫博物院开创性地提出了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理念。在对过去维修保护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选择了4项亟待维修保护的古建筑群,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试点,即养心殿、乾隆花园、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墙。2015年年底,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启动。

传统上,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包括“瓦、木、土、石、搭材、油漆、彩画、裱糊”等八大作,其下还细分了上百项传统工艺,从材料到做法,都要严格遵循营造则例。近年来国务院将“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北京故宫)”公布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文物局将故宫博物院作为“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突出了“保护研究”和“科研基地”。

2、“平安故宫”工程实施

“平安故宫”工程于2012年由故宫博物院酝酿提出,2013年4月国务院批准立项,成为重大文化建设工程。“平安故宫”工程旨在全面提升故宫博物院的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传播和观众服务能力,实现对故宫的完整保护和故宫博物院的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容包括故宫博物院北院区建设、地下文物库房改造、基础设施改造、世界文化遗产监测、故宫安全防范新系统、院藏文物防震、院藏文物抢救性科技修复保护等七个子项目。工程的最终目标,是在2020年,即紫禁城建成600年之时,基本实现故宫博物院进入安全稳定的健康状态,全面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迈进世界一流博物馆行列。

3、观众限流

2015年6月13日,即第十个中国“文化遗产日”,故宫博物院开始试行每日限流8万人次,以刚性措施保证故宫博物院安全,即观众安全、古建筑安全、文物藏品安全,为全面实现观众流量的科学管理和理性调控打下坚实基础。同时,故宫博物院全面推行实名制售票,实行旅行社团队全部通过网络预定门票,取消旅行社团体现场售票,并提倡散客通过网络预定门票,逐步提高网络预售比例。

未来,故宫博物院将进一步加强精细化管理,基于大数据分析,计划明年试行分时段售票,届时观众可以选择当天的某个具体时段进入故宫博物院,避免出现“上午门庭若市,下午门可罗雀”的场面,给观众营造更加美好的文化空间和参观体验。因全网售票而面临“闲置”的端门售票区将以“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活起来”为宗旨、探索以适当形式继续服务于广大观众和社会公众。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把“阳春白雪”的传统文化变成“喜闻乐见”-信息快讯网

▲2017年十一长假期间,故宫博物院首次实现全网络售票。

4、全网购票

2017年十一长假期间,故宫博物院首次实现全网络售票。10月2日,凌晨1时38分,全天8万张门票就已经在网上售出。10月2日下午1时55分,10月3日的8万张门票也已全部在网上售出。自2017年10月10日起,故宫博物院正式迈入“博物馆全网售票”时代。

5、环境整治

让观众更有尊严地参观,故宫博物院责无旁贷,任重道远。除了扩大开放、继续推进并坚持限流措施,还从多方面入手进行削峰填谷和观众参观的精细化管理,从根本上保证观众参观的良好环境,并拓展博物馆的管理内涵和展示空间。在《故宫总体保护规划》的指导下有序开展各项保护工作,为观众营造一个舒适安全的参观环境。

2002年,故宫博物院开始实施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工程的时候,故宫开放面积只占30%;到2015年故宫博物院建院90周年,故宫开放面积已达65%;2017年底,开放面积接近80%;2025年,故宫博物院将迎来百年院庆,故宫开放空间将达到85%。

五、通过影视、话剧、重要国际论坛等方面,传播故宫精神,感动社会。

今天,每一座博物馆都需要更好地挖掘自身文化潜力,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传播,引发社会公众的关注和喜爱。一是其文化展示传播活动要坚持以社会公众需求为导向、以时代前沿科技为依托、以学术研究成果为支撑,这是基本的原则。二是注重对自身文化资源的深入研究和挖掘,本着彰显文化元素,传播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将学术研究成果与文物藏品信息相结合,与最新的展览内容相结合,体现博物馆特色、文化深度。三是文化展示传播要“接地气”、“开脑洞”,与广大民众的文化生活方式相结合,广泛地和社会优秀的文化机构、创意团队相结合,实现多领域的跨界合作,保证文化展示传播的创新性,以及与公众需求的切合度。传播内容要层次丰富,品类多样,满足青少年、中老年、文化精英等各个层次受众的不同需求。以“工匠精神”投入文化展示传播工作中,让每一项文化展示传播活动都成为文化精品,以深刻的思想内涵、新颖的表现形式、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技术语言、严谨的专业审校等标准来要求自己、打动公众。

1、话剧、综艺节目及影视作品

(1)故宫话剧《海棠依旧》

故宫博物院“海棠社”的成立,源于2012年底至2013年初,年轻的“故宫人”自编自演的话剧《海棠依旧》。该剧以1933年至1948年间,故宫博物院古物南迁、西迁、迁台过程中,故宫人守护国宝的真实故事为主线,表现了老一辈“故宫人”对国宝典守珍护的情怀。

(2)综艺节目《国家宝藏》

2017年底,由中央电视台与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9家博物馆(院)联手制作的《国家宝藏》节目,播出后获得广泛好评。选自故宫博物院的石鼓、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卷、各种釉彩大瓶,给亿万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公开数据显示,自2017年12月初《国家宝藏》节目开播以来,通过“博物馆”搜索国内旅游产品的数据上升了50%。“寻宝之旅”成为家长安排亲子游、游学游的首选,银发族们更对博物馆文化旅游极为热衷。

(3)文物南迁题材影视话剧

在中宣部的指示下,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故宫博物院成立95周年,故宫博物院将启动筹拍一部关于故宫文物南迁题材的电影,以及一部电视剧,还有关于紫禁城营造的话剧正在策划之中。

2、重要国际论坛

近年来,随着“紫禁城论坛”、中德博物馆论坛、“文化+科技”等国际论坛的举办,以及相关合作文件的签署,故宫博物院的国际影响力和故宫文化的传播力逐步提高。

六、通过扩大朋友圈赢得社会各界赞助、捐赠和支持。

随着博物馆事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故宫博物院也不断吸纳社会优质资源,与文物博物馆同行、社会力量等进行深入广泛的交流合作,以提升文物保护、科学研究、展览策划、观众服务、文化传播等各项工作的水平,推动博物馆事业发展的步伐。

社会各界的帮助不仅可以不断促进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保护研究、古建筑保护维修等工作,还可以使更多的人士认识到文物保护和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让全社会共同参与到故宫世界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地传播开来。

事实上,一座博物馆要想向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就需要用生动的、喜闻乐见的“新方法”来加以表达,采取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丰富的内涵、传递出社会“正能量”,这些方法恰恰是讲好文物藏品故事的重要元素。长期以来,我们只把走进博物馆的人们视为观众,而今天“超级连接的博物馆”,通过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可以使更多没有机会走进博物馆的人们,也成为博物馆的忠实“新公众”,享受博物馆文化。如此,我们博物馆的服务对象将从“千万观众”,扩大为“亿万观众”。

原题:超级连接的故宫博物院:采取新方法,迎接新公众——写在2018年世界博物馆日(有删节)

图:故宫博物院资料图,部分源于网络

编辑制作:周渊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国家宝藏》火爆收割90后…故宫发话:再盖10个故宫博物院,我们都有东西展
五月艺术风暴来袭,2018中法文化之春68场项目浪漫上线!
人文视点 | 促进 “星级”管理办法落地,提升群众实得感:松江区举行街镇和居村文化干部培训
上海市民文化节启动五大赛事 ,多维度记录百姓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他童年孤苦,却用画笔温暖了无数人的童年,连美国航天博物馆都挂着他的画,日本绘本大师也受他影响
草编、蒸糕、风筝,这些工匠打造的上海文化品牌故事,你都能在歌里听到了
AI、“猎鹰”守护长城,科技为文化遗产保护创造更多可能
5月18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基本陈列《陕西古代文明》全新亮相
Nature推收费期刊遭百名学者联合抵制,机器学习平台无收费传统
守得住清贫 耐得住寂寞:访首都博物馆一线工作者
熊月之:建外侨博物馆彰显上海文化多元性开放性 | 改革开放再出发,我为上海献一计
挑战天文学传统认知!国家天文台揭开蓝离散星之谜
上海文学博物馆走近了,未来它会是何种模样?
“南西印迹”项目启动 守护海派传统文化
“中华文化客厅”来了,故宫将再添“网红”新地标
“吃乌米饭”“称人”......看杭州半山居民过传统“立夏”民俗
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评中华创世神话主题画:传统长出新的枝条,于是艺术开出新的花朵
服务不达标乘客可拒付出租车费!首批836辆海博出租车承诺服务质量标准化
“她上头条的电影画报总会一抢而空”!细数王丹凤从影60年上过的封面
上溯远古传统,下求当代新意。交响民族器乐剧《笛韵天籁》上演跨界融合
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人才先行!奉贤区居村文化干部培训全覆盖
打响四大品牌·聚焦上海文化 | 上海梳理呈现“红色记忆”,《上海:中国革命的发祥地》等一批主题图书集中亮相
打响四大品牌·聚焦上海文化 | 用好用足丰厚红色资源提升“上海文化”标识度
文化自信:我在一路独好的风景中感悟
红色文化形成于上海,与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关系一如树木之于土壤
37%的传统舞蹈消失!首届中国非遗舞蹈展演引思考:唤醒青年对传统舞蹈的记忆
让文物活起来:“5.18国际博物馆日”北京99家博物馆将免费开放
首届长三角博物馆教育博览会将在沪举行
立体照片何时流行?百余年前的上海铜温酒具什么样?快来世博会博物馆找答案
加强馆藏资源整合和开放共享,京津冀将合建博物馆生活圈
田沁鑫瓦列里·福金对谈:剧院就像博物馆,不断把经典流传下去
玩的就是穿越,去故宫“坐船”游览清明上河图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做客上海科普大讲坛,要将紫禁城完好无损地交给下一个600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