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

2018-05-12信息快讯网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派出的医疗队,搭乘救灾直升机率先进入震中映秀。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上海市政协援建的北街小学,是都江堰市一所百年名校。灾后重建的新校舍坚固、大气而美丽,操场上每天回荡着孩子们欢乐的笑声。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都江堰新貌。| 何勃 摄影

“她就是当时紧紧拉住直升机门不让关的董芳辉。”日前,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的会议室里,当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后上海率队最早进入震中映秀的六院副院长范存义指着邻座一位护士长说。

时光一下子回到10年前,在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内,上海市中山、仁济、新华以及第六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组成上海市卫生系统首批紧急医疗救援队。次日中午,首批6支医疗队的109名队员登上专机,飞赴四川。因震区山体严重塌方,道路中断,直到15日晚6时,才有六院的8名医疗队员获准搭乘陆航团的直升机进入震中映秀。当时通讯中断,进入震中的8名医疗队员与后方失去联系。次日下午,在队长范存义的反复请求下,陆航团才同意将留在成都凤凰山机场的10名队员送进映秀。但直升机里已经装满救灾物资,机长只同意搭载8个人。迫不得已,范存义让女同志留下。

于是出现了谁也没有想到的一幕:董芳辉等4位看上去瘦弱的女护士紧紧地拉住直升机门不让关,一面哭着求机长说:“我们女的比较轻,一定要带我们去!”

真情是最有说服力的。最后,六院医疗队抛下部分水和食物,登机出发。当直升机载着他们10人颠簸着飞往映秀时,范存义才从飞机的舷窗第一次看到了极重灾区的模样:房屋、桥梁几乎全数倒塌,山体滑坡,道路中断……

10年后的今天,一个新的映秀已经屹立在岷江畔。今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专程来到映秀镇。习近平强调,灾后恢复重建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展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有力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要在推动产业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继续发力,把人民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如此喜人的变化不仅发生在映秀,四川整个震区———包括上海对口援建的都江堰,都已旧貌换新颜。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满园春色。| 何勃 摄影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上海第六人民医院医疗队在震中映秀抢救伤员 | 王重辉 摄影

■“以上海质量、上海精神,完成援建任务”

“上海的抗震救灾工作,其实可以分为两个时段,第一时段是从5月12日特大地震爆发的当天,到6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正式宣布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市之前。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上海援建了四川的多个重灾区;第二时段,是中央明确宣布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灾后重建工作,直到2010年9月底完成对口援建任务。”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首任总指挥沙海林说。

大震当天,沙海林就被任命为上海市救灾援助指挥协调工作小组组长。次日,上海市经委、发改委、财政局等部门就积极筹措了150吨、价值450万元的救灾物资通过航空、铁路等发往灾区。14日,又有药品、通讯设备等35.9吨物资分3批空运到四川灾区。同日,由上海医疗急救中心派出的30辆急救车、60名医护人员组成的急救车队,在副主任顾阿荣带领下赶赴灾区。33个小时后,他们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开进了2200公里外龙门山深处的重灾区青川县,成为外省市首支抵达四川灾区的急救车队。14日晚上,抵达映秀的上海市消防局救援队已在倒塌的校舍内救出1名被埋者。这天,上海市教委还会同沪上各高校全面摸排地震灾区生源地学生的家庭受灾情况,全市30所公办高校已摸排到166名学生家庭严重受灾,286名学生仍未联系上家人;20所民办高校有灾区生源33名,多数已联系上家人。为方便学生与家人联系,市教委为灾区学生免费开通24小时长途电话。

上海全市人民、社会各界心系灾区,爱心涌动。在申城各个献血站门前,自发献血的民众排起了长队。短短三天里,上海接受的社会捐助资金,包括民政、红十字会和慈善基金会三方共达9944万元。“在第一时段,上海人民救灾援助的足迹遍及整个四川灾区,尤其是重灾区和极重灾区。最多时,上海赴灾区的救援队伍多达57支、超过1.5万人。”沙海林说。

当中央确定上海市对口支持都江堰市灾后重建工作后,上海全力以赴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以最大的热情、最快的效率,统筹安排上海对口支持都江堰灾后重建的第一批项目规划。6月23日,中央《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对口支持方案》正式公布仅仅5天后,《上海市对口支持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首批启动项目意向书》就在都江堰市签订。

7月3日,上海市对口支持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全体人员进驻都江堰市青城山镇玉景园,是参与对口援建的18个省市指挥部中第一个整体进驻援建地的。

上海建工第四建筑有限公司、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 (集团) 有限公司、上海绿地建设 (集团) 有限公司、光明集团等工程建设单位的援建者也赶到了都江堰。但当地的状况让他们心情格外沉重:都江堰离震中映秀的直线距离仅21公里,市区80%的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毁,乡村沿山区95%房屋受损,是“5·12”特大地震的极重灾区,重建任务十分紧迫!

为都江堰百姓建造过渡安置房是当务之急。“困难面前有我们,我们面前无困难,”时任上海建工集团援建项目指挥部总指挥蒋曙杰在战前动员时说,“我们一定要以上海质量、上海精神,完成好党中央下达给上海的援建任务,为63万都江堰老百姓而战,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都江堰龙池镇海拔1320米,距离震中映秀仅一山之隔,灾情严重。7月8日,援建突击队队长王行冬带着500多名四建员工进山,为当地老百姓搭建695间板房。一块彩钢板最轻的40公斤,最重的150公斤,搭一间板房需要26张彩钢板。因余震和大雨不断,30多公里的山路,很多路段只能一张张抬上去。在当地群众的支持下,他们硬是把6个安置点的总计1.8万多块、总重150吨的板房建材抬进了工地。

7月23日,四建人承建的7000套过渡安置房,全部交给当地政府。一个月后,都江堰12家板房医院的建设任务完成。虽然在上海援建的过渡安置房和板房医院里,没有一处留下“上海援建”字样,但都江堰老百姓都口口相传:“上海援建的板房和医院,质量最好!”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欢乐的都江堰小学生| 何勃 摄影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都江堰北街小学的少先队大队活动日  | 王重辉 摄影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上海瑞金医院的专家在都江堰医疗中心指导当地医生进行心脏介入手术。  | 王重辉 摄影

■“建最好的学校医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5·12”汶川特大地震中,医院和学校的垮塌,是全国人民心头之痛。

当上海市领导来到都江堰向峨乡,问几位小学生:“你们现在最想要的是什么?”孩子们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要不会倒的学校。”

上海市委、市政府要求参建学校的上海援建队伍,一定要为都江堰的孩子们设计建设最安全、最好的学校!上海都江堰灾后重建指挥部总指挥薛潮说:“我们必须让都江堰的孩子在震不垮的学校里上学,这既是民生工程、也是民心工程。”

上海承担了都江堰24所学校、总建筑面积达37万平方米的校舍建设任务,为了做到“震不垮”,所有的新校舍抗震设防烈度都提高到了8级。四建项目副经理蒋敏根告诉记者,教学楼的框架结构已改为多跨框架,提高了抗震性能。通常,民用建筑的钢筋直径为16-18毫米,一根柱子15-16根;而都江堰学校教学楼的柱子采用钢筋多为直径28-32毫米,一根柱子竖筋多达25根。记得当年在四建承建的聚源职业中学工地上,施工的师傅满怀信心地对记者说,“这么多钢筋投下去,就是再来一场10级地震把教学楼翻个跟斗,它也一定不会散掉压住孩子!”

“我们虽然承担了援建都江堰校舍的任务,但这些校舍的主人还是使用校舍的都江堰师生,”上海对口援建指挥部社会工作组组长张伟令告诉记者,“所以我们从校舍的设计开始,就倾听都江堰校方的意见。比如,学校的走廊宽度,本来是有规定的,但都江堰的校长向我们提出,这里阴雨天比上海多,学生室外活动的机会有限,所以希望走廊加宽一点。我们觉得很有道理,在校舍设计时就及时更改了。”

张伟令说,为了建好都江堰的校舍,大家还参考了国内外同行防震救灾的经验:学校不仅应当确保师生安全,还应当是灾难来临时小区的避难中心。都江堰的学校,就要把它当作万一重大自然灾害发生时的避难中心去建设!

都江堰教育局副局长王忠,曾任都江堰百年名校北街小学的校长。他自豪地告诉记者,重建的北街小学不仅美观大气,而且十分坚固。2011年8月,都江堰遭遇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北街小学不仅成了当地的“避难中心”,还成了救援中心。陆航旅将北街小学操场作为直升机起降地,从山里救出了500多位村民。

都江堰老百姓赞不绝口的,还有上海对都江堰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重建。薛潮介绍说,上海总共承担了都江堰市医疗中心(都江堰市人民医院)、妇幼保健院、中医医院、精神卫生中心、卫生监督所和120指挥中心等6个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以及14个乡镇卫生院和100多个村卫生室的援建。为了提升都江堰的医疗水平,每一个市级医疗机构,都有上海三级甲等医院对接。如,都江堰市医疗中心与上海瑞金医院对接,妇幼保健院与上海第一妇婴保健院、儿童医院对接。

都江堰市医疗中心的心血管内科主任何丹告诉记者,在上海援建之前,医院心血管内科在介入技术方面只能做心脏起搏器手术。2010年5月,总投资4.6亿元的都江堰医疗中心交付使用,成为灾后重建的示范样板医院。在上海瑞金医院、中山医院派来的心血管内科张瑞岩、吕安康、黄浙勇等专家的示范辅导下,都江堰市医疗中心心血管内科开展了首例心脏支架手术,之后又陆续开展了冠状动脉造影及射频消融手术。在援建和后援建时期,都江堰市医疗中心派出了300多名医务人员到瑞金、中山、华山等医院进修学习,使医疗中心的整体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如今,医疗中心已拥有卫生部—世界健康基金会康复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同专业基地18个和上海捐建的都江堰临床医学实训中心1个;有国家认证的卒中中心1个,四川省医学重点专科3个(普外科、儿科、骨科),年心脏介入治疗手术近千台……下一步,都江堰市医疗中心将努力创建国家三级甲等综合医院。都江堰医疗中心的医生评价说,正是上海的援建和“后援建长效帮扶机制”,使他们医疗中心的整体水平提高了近20年。

2010年8月14日,随着上海援建的都江堰“壹街区”建成交付,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项目全部竣工,实现了“三年重建任务,两年基本完成”的目标。

据悉,上海援建都江堰资金达80多亿元。在全部117个项目中,“交钥匙”工程70项,占总量的68%;“联建共建”40项,占总量的21%;“交支票”7项,占总量的11%。在18个援建的省市中,上海援建实物工作量是最大的。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都江堰的灾后重建工地上,活跃着上海建工四建公司的一支支“个人先锋号”和“青年突击队”。 | 王重辉 摄影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上海建工第四建筑有限公司建造的都江堰百年名校——北街小学新校舍。 | 王重辉 摄影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上海援建都江堰市的社会综合福利院。| 王重辉 摄影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上海建工四建公司负责建设施工的都江堰医疗中心。| 王重辉 摄影

■“苦难时有我,感动却因你”

援建期间,上海援建者印象颇深的,恐怕就是“余震频频”了。在入驻都江堰后的一年多时间里,据不完全统计,他们经历了4级以上余震300多次,其中6级以上余震3次。6级以上,在别的地方可能就是主震了;但在这里还轮不上,这里的主震级别是8.0级。

问上海市对口支援都江堰市灾后重建指挥部两任总指挥,在援建中什么事情印象最深?沙海林和薛潮先后讲了两个他们亲身经历的故事———

沙海林说,当一批来自四川的重伤员送到上海长征医院后,市领导前去慰问,奉上慰问金后,还问他:“您还有什么要求?”这位受重伤的中年男子说:“请把这份慰问金转交给救我的四川卧龙地区受灾的孩子们。”于是,市领导当即嘱咐在一旁的沙海林:“请你一定办到。”都江堰距离卧龙并不遥远,但由于山体崩塌,山路被毁,为了实现这位重伤员的心愿,上海派专人转辗千里,甚至翻过了好几座雪山,才把这笔慰问金送到了卧龙灾区孩子的手中。“你想想,他自己是重伤员,却心里惦记着灾区的孩子,这就是四川老百姓的境界!”沙海林对记者说。

薛潮说,2009年春节,有一位普普通通的都江堰老人,踏着一辆板车,给正在建设中的医疗中心工地拉来了一头猪。按照当地的习俗,过年送一头“全猪”作为年礼,是最高礼节。医疗中心项目负责人无法谢绝,千恩万谢之后只得收下,然后再派项目组同志带上慰问金和水果,赶去老人家中道谢。但当项目组同志敲开老人的家门,立马大吃一惊,原来,老人的屋里除了老伴、桌子和床,几乎一无所有,可谓家徒四壁,项目组同志还未开口问安,已经热泪盈眶。“老汉送给我们上海援建队伍的不仅是一头猪,还简直是他们老两口唯一的‘动产’,”薛潮说,“都江堰受灾群众对上海援建的支持,可谓倾其所有!我们的工程要是哪怕打一点点折扣,都对不起都江堰老百姓!”

大灾大难前,是四川灾区的党员干部、人民群众的意志、胸怀、责任和使命感,不断激励着参加对口援建工作的上海同志。

上海援建指挥部后勤保障组组长何怀青,地震发生前是上海市人民政府驻川(渝)办事处副主任,已在成都工作了5年。大震发生次日,他即转道重庆驱车赶回成都,在第一时间将灾区所需的药品、帐篷、食品等信息发回上海,协助上海市政府将灾区最紧缺的物资调运进川。此后,因为他最熟悉当地的情况,又义不容辞地在上海对口援建指挥部工作了2年零3个月。其间,因为常年奔走在乡间山区,他的腿静脉曲张严重到不得不开刀治疗。

但当记者和他聊起在对口援建的日子里,哪件事是最打动他的?他说,是在都江堰向峨乡。当时,向峨乡政府办公楼垮塌了,不少干部被压在下面,而不远处就是向峨小学,有几百个孩子被埋在废墟里。时间就是生命,先救谁?当地的干部只说了5个字:“救人先救娃。”于是大家先去抢救埋着的孩子。当时,有的乡干部虽然认出了自家的娃所穿的衣服、袜子,但没有一个人说“先救救我家的孩子”,而是只考虑怎样能更快地抢救更多的孩子。“都江堰人的这种大爱精神,对我们参与援建的人都是一种教育,”他说。

在上海对口援建都江堰的第二年,有一首名为《重建辉煌》的上海援建之歌,在上海援建都江堰的项目工地上唱响。张伟令告诉记者,2009年9月1日,当上海负责援建的24所当地学校全部交付时,在移交学校钥匙的仪式上,孩子们唱起了一首歌 《都江堰谢谢你》,让所有的建设者为之动容。之后,援建指挥部就酝酿也要写一首歌,于是群策群力,一字一句经过集体讨论,最后请来北街小学的音乐老师杨延川为之谱曲:

“让岷江两岸开满鲜花,苦难时有我,感动却因你,你微笑时的泪光,让浦江儿女坚定坚强。”“岷江和黄浦江啊,水水相连,上海和都江堰啊,心手相牵,共担着重任,共守着信仰,祖国的希望,重建辉煌。”

薛潮说,这首歌既道出了地震灾害发生后,上海援建者义无反顾地奔赴灾区的决心,又描述了都江堰和上海两地人民“共担着重任”“共守着信仰”“共建着家园”“共享着希望”同甘共苦的难忘经历,最后表达出全国人民都希望灾区人民重建辉煌的共同心愿!

岷江浦江 同胞同心同铸辉煌-信息快讯网

▲都江堰 | 何勃 摄影

记者手记:“来咱都江堰看看,就知道什么叫凤凰涅槃”

重回都江堰采访,第一个遇到的出租车师傅是位四五十岁的当地人。记者不敢直接问他当年“5·12”汶川特大地震时家人有没有伤亡,只能问他“这些年过得怎么样”?

师傅开朗知足地笑了,说他儿子在成都读大学,大三了。记者说,你儿子很争气啊。他说:当然啊,谁不知道我们都江堰是上海援建的,所以我们都江堰现在的教育和医疗在整个四川是排在前面的。口气里是满满的自豪。

得知记者是从上海来采访的,他又感慨地说,你们上海有个“上海奶奶”,都把自家的房子卖了来支援我们,太不容易了,现在房价可高了。

十年过去了,“上海奶奶”沈翠英卖房援建都江堰柳街小学的事,都江堰老百姓依然还记得。

这让记者想起当年都江堰最主要的交通干道上拉着的横幅:“岷江黄浦江水水相融,上海都江堰心心相印”。十年过去了,横幅不再,都江堰和上海两地百姓的深情厚谊早已印在彼此的心底。都江堰的今天,一定离不开都江堰老百姓自己的努力、吃苦和奋斗,但他们只说援建者的功劳,这是都江堰老百姓的厚道。

下车前,那位师傅出乎意料地总结概括道:“来咱都江堰看看,就知道什么叫凤凰涅槃,就知道共产党为啥垮不了。”

说得好。得民心者得天下。四川灾区灾后重建的成就,举世公认。

这座如凤凰涅槃一般的城市,其未来的发展目标是什么?都江堰市委书记卢胜说,当年的援建,为都江堰未来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去年,都江堰全市经济社会保持健康快速的发展势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8.5亿元,增长8.7%;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8.8%和9.4%。都江堰未来的发展目标,就是建成国际生态旅游名城。

“说不定你下次来,就可以先坐飞机到聚源通用机场,再坐现代有轨电车旅游客运专线去青城山、都江堰了!”他笑着说。

作者:本报首席记者 郑蔚

编辑:范菁

责任编辑:付鑫鑫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