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未来的小科学家”,中外中小学校长热议技术变革下的基础教育

2018-08-03信息快讯网

如何“培养未来的小科学家”,中外中小学校长热议技术变革下的基础教育-信息快讯网

只有850万人口的以色列走出了12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95家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各国教育者都试图揭开以色列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秘密。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越来越多的教育者们也意识到,创新素养成为学生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基础教育站在 “十字路口”,亟待变革。近日,来自美国、德国、以色列、英国和中国的高中校长们乘着 “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高峰论坛”的东风,共同为 “培养未来的小科学家”出谋划策。以解决生活实际问题为导向的跨学科、项目制教学,成为眼下基础教育领域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方式。

学校要如何传递有价值的信息

“老师讲、学生听”是当今中小学教育的主要模式,这一模式的弊端正逐渐显现。

曹杨二中校长王洋分享了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例,一位中国知名大学的毕业生到美国攻读博士,阻碍他实验进程的原因竟然是不会用螺丝刀。由此可以看出,中国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等素养成了不少学生科研路上的 “拦路虎”。

以色列海法市希伯来·雷亚利(Hebrew Reali)学校校长约斯·本·道夫在考察中国的学校之后,感叹中国课堂纪律性很好,学生很安静。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是,在以色列课堂上,老师时不时就会被学生打断,学生有 “我现在就要听懂,不明白就马上提问”的强烈诉求。像以色列这种活跃的课堂环境,在中国是非常罕见的。

科学研究需要批判性思维,在科研领域,中国学生乐观、听话的特点表现为一种劣势。 “中国学生的特点是自我成长能力很强,阶段性目标明显,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认为,以分数为标尺的单一评价模式抹杀了学生其他方面的素养。

除了教育理念之外,科技的不断进步,也将基础教育推上了变革的“十字路口”。

“11年前,苹果手机诞生了。彼时,没有人会想象到,我们可以随时即刻地接收到大量的信息。”美国基石预科学校校长布莱登·麦克奥认为,这其实是对教育的挑战。他谈到,学生们喜欢从网上搜索答案,这使得原本正襟危坐、以权威著称的老师地位有些 “岌岌可危”: “千百年来,教育的模式都是让学生接受来自教师的权威信息,而今,学生却可以通过手机和互联网抓取丰富的信息,学校教师和管理者都要进行思考——学校要如何传递有价值的信息?”这是全球教育界都在思考,并积极寻找应对方案的事。

科创素养的缺失带来人才缺口

科学创新方面素养的缺失将直接导致人才的巨大缺口,比如人工智能这一领域,相较于熟练的技术,更需要高精尖人才的创新能力。谷歌中国教育负责人朱爱民认为,人工智能方面的人才缺口不是几十人,而是几百万人。王洋对此也深有体会,他说:“中国缺卓越的工程师。”而在高中阶段,学生科创素养的培育遭遇瓶颈——“时间太短,任务太重”,高三要全力应对升学,只有高一高二两年能够利用,这就需要科创的培养向初一、初二延伸;同时师资也遇到挑战——光靠中学师资远远不够,需要借助大学的力量。

“英国举行普通中学教育证书(GCSE)考试时,发现只有 1.9%的女孩子选择考物理,因为普通中学教育证书考试是英国学生大学选课 ‘风向标’,这就说明,寥寥无几的女孩子愿意在物理方面进行钻研,而选择物理的男孩子,是女孩子的五倍。”英国皮兹福特高中校长尼尔·图恩遇到了 “女生不喜欢科学”这一基础教育领域的普遍问题。

在眼下物理学家、工程师人才日渐缺少的英国,这是一个比较 “棘手”的问题。但值得玩味的是,根据英国今年五月的一份调查,有9%的女生愿意选择生物,这个数字是男生的两倍。 “为什么喜欢生物呢?因为我们发现,生物和女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比如宠物、化妆、家务等。”图恩说,这对于身为高中物理老师的他而言,是一个启发: “如果我们的课程变得更生动,更和生活相关,有实际运用的可能的话,是不是能吸引更多女孩子的 ‘芳心’?”

于是,英国皮兹福特高中也开始尝试转变,学校从高一年级开始让女孩子们了解更多关于居里夫人、迈耶、霍奇金的故事,因为女孩子很感性,对这些女科学家的故事了解得更多,更会被打动。

让学生感受到知识是能产生价值的工具

如果说考试能有效地让学生 “掌握知识”,那么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综合教育 (简称 STEM)则希望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自主思考,团队合作,想出方案,行动落实,在一次次碰撞中收获成长。

复旦附中校长吴坚表示,STEM课程提供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去“磨一磨”,整体上更多呈现学生的可能性,这是现代教育应该提供的。

各国校长不约而同地表达了 “解决问题”的重要性,把所学应用到实际生活,是学生学习能动性的重要考量因素,要让学生感受到知识不是课本上枯燥的字符,而是能产生价值、有实际意义的工具。

在美国基石预科学校,布莱登·麦克奥校长就非常重视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认为,教室应该不只是学习和考试的地方,而是一个实验室,让老师和学生一起做项目,做实实在在的产品。他说,现在学校的STEM课程已经和大学相当:每周一三五都有相关课程,每次一个半小时到两个小时不等。 “我希望学生们在高中毕业的时候,拥有可以面对未来复杂生活和困难的能力。”德国伯乐高级文理中学则采取 “转门”模式——学生可以自己做项目,然后用报告的形式向同学展示。

综合教育是医治应试教育并发症的良药吗

近年来,随着教育综合改革进入“深水区”,学生的综合素养愈发受到重视。从升学方式的变化到课程设置的转变,教育从业者不断反思现状,也不断尝试和调整教育模式,中小学开设STEM课程便是其中的重要一步。

王洋阐述了他对于该课程的理解:它是 “育人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不仅是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的知识融合在一起的 “有效教育途径”,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文化、态度和学习方式。王洋强调,在未来,计算思维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而思维模式是无法在笔头考试中体现的。

眼下,各国教育专家达成了共识——科创素质的培养越早越好,要“从娃娃抓起”。约斯·本·道夫非常期待与中国学校的合作,以色列理工大学已经与汕头大学共同开设了合作校区,而他希望综合教育的培养能进一步提早,“要从幼儿园开始培养,一年级,两年级,然后延续下去。”

中国的中小学也正悄然转变。曹杨二中设立STEM课程已一年有余,其课程以工科为主,设有通用技术实验室、科学探究实验室等,用计算机科学将其他学科 “串起来”。

谷歌中国教育在过去几年中和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将编程纳入中小学教育,鼓励学生开发人工智能 (AI)的应用。可视化的编程软件将人工智能这一听起来高高在上的概念 “拉下神坛”,小学生也可以操作,编出自己的小程序。

吴坚谈到了目前存在的  “技术崇拜”:文化尚不普及的时候,人们崇拜文字,崇拜读书人,现在已经不会了;后来中国人崇拜科学,盲目相信科学,现在也能够客观地看待科学的两面性了。但是社会上还是存在对于技术的崇拜,比如互联网、人工智能。 “STEM其实一点也不神秘的,就像过去景德镇的陶工那样,不过是完成生活、工作中的一道程序。”要摆脱 “技术决定论”,就要让孩子们从小接触科技、认识科技,比发展技术更重要的是观念上的转变。  “科技其实很简单,”吴坚说,“教育的转变要求我们立足未来,立足长远。”


作者:记者 张鹏 实习生 奚清逸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樊丽萍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火星上真的有水!《科学》杂志:火星上发现大面积地下湖泊!
这所学校成了青春的海洋 一起去看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青少年们怎么想
我国首份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报告发布,让更多学生享受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做好“五结合” 培养好年轻干部
讲课征服了比尔盖茨和2万多所美国学校的熊孩子,美国网红数学教师拒绝10亿美金,把公平教育进行到底!
马克思学说对现代社会科学的积极建构
到2020年,上海将建设400所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
北京妇联开展家庭儿童安全教育实践为暑期护航
做产业“助推器”,脱贫“直通车”,上海-云南职业教育联盟今天成立!
只是打了一个盹,睁眼已过万年!3.2万年前的冰封线虫被科学家成功唤醒
继人工合成牛胰岛素之后,中国科学家再次在人工生命合成领域取得里程碑式成就
上海科学家成功创建世界首例有功能的人工单染色体真核细胞,染色体“十六合一”,细胞繁衍如初
这5点,老师再好再负责也做不到!教育好自己的孩子,是你最重要的事业!
教育部发布“珠峰计划”,将在高等学校布局建设一批前沿科学中心
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亲历四十年前首批公派赴法留学
从几十人到几百人,从一所学校到十几所学校……海归教授走出特色援疆路
暑期研学旅行,身体和心灵都在路上
黎文 | 哲学已死?
才发现我们的孩子可能上了个假幼儿园!日本幼儿教育这20个细节,让人震惊!
牛顿名言“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竟是为了打击暗讽另一位科学家同行?
为藏地学校留下“带不走的队伍”,上海“组团式”教育援藏工作队七位教师主动提出延期一年
《细胞》:科学家首次实现血小板大规模体外生产,人造血小板了解一下
银河系中心核球是花生形的吗?“科学追梦人”打开六种认知世界的方式
“是孩子们的心把我留了下来”——“一个人一所学校”的从教13年
我国已有34个自然保护地列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科学成熟的开发方案形成前,宁可等一等
“合成生命”打开人类认识生命新窗口!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人工创建单染色体真核细胞
“国防教育系列讲座”开讲
一手连着学历一手直通就业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渐成风口
语文课堂如何跟上“超越课本”的学生?教育专家:未来语文课会更加丰盛
16年前,上海近3000名军休干部热情捐款建起两所小学,如今希望小学毕业生回母校当校长
“ 政学者”项目,中国大学人才培养探索的样本,大学培养创新人才要摒弃功利的学习观
崇明教育挂职局副局长:提升乡村义务教育水平要“填谷隆峰”,让薄弱学校变得越来越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