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尔羌河畔,上海援疆助推“脱贫攻坚”

2018-08-17信息快讯网

叶尔羌河畔,上海援疆助推“脱贫攻坚”-信息快讯网

▲6月15日,今年首架“沪喀号”援疆旅游扶贫专机抵喀,喀什人民载歌载舞热烈欢迎。

黄浦江到叶尔羌河的距离,有五千多公里。2010年,中央启动新一轮对口援疆工作,上海由原先的对口支援阿克苏调整为对口支援喀什地区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自此,生活在黄浦江畔的上海干部与叶尔羌河边的喀什百姓结下了不解之缘。

喀什,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镇,也是我国的深度贫困地区之一。截至2016年底,仅在上海对口的喀什四县就有建档立卡贫困户8.17万,32.95万人,分别占整个喀什地区的43.92%、43.58%。可以说,当地不仅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也是相当之大。

2017年2月,170名上海市第九批援疆干部人才启程进疆。他们所面对的,是喀什地区最为艰巨的脱贫攻坚战。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对人民的庄严承诺,也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一年半以来,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党委以此为主要目标,积极采取多种措施和途径,竭尽所能帮助受援地群众脱贫奔小康,赢得无数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扶贫扶智,就业先行

“一人就业,全家脱贫”“家门口就业,闲时间挣钱”……行走在莎车、泽普、叶城、巴楚四县下辖的各个乡、镇、村,人们常常能看到这样简单而直白的口号。都说扶贫先扶智,在这些口号的背后,往往就“藏”着一家家卫星工厂,吸纳周边的居民,实现就近、就地就业。

叶尔羌河畔,上海援疆助推“脱贫攻坚”-信息快讯网

▲叶城县潇湘纺织卫星工厂让当地女工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27岁的依再提·艾海提是走出家门迈入厂门的居民之一。今年5月,她所在的叶城县伯西热克乡10村出现了一家由援疆企业潇湘纺织有限公司所开设的卫星工厂。这家主要从事服饰服装生产销售的企业,2017年在叶城县工业园投资兴建,目前年产服饰150万件,总销售额突破1亿元。而眼前的这间卫星工厂,不过开张短短数月,已经成功吸引了周边数百位妇女前来打工。

踏下踏板,一块块布料在依再提面前的缝纫机上“翩翩起舞”,整齐的针脚一字排开。厂房的最前端,依再提4岁的儿子正在幼儿看护区里,由老师照看着和其他孩子一起玩耍。原本担心上班了没法照顾孩子的难题就此迎刃而解。依再提说,她很珍惜这份工作。因为从家门步行到工厂不过10分钟的距离,每天来工作8小时,一个月就能为家里增加一千多元的收入,在此之前,她家靠田地为生,全家5口人的年收入不足万元。

伯西热克乡10村共有847户居民,其中贫困户就多达266户。为了能更好地帮助当地百姓脱贫,上海援疆叶城分指挥部鼓励相关援疆企业开设卫星工厂,将生产流程分解成简易的加工过程,并将那些纯手工加工的环节从产业园移至设于各个深度贫困村内的卫星工厂。

潇湘纺织的负责人黄小著介绍说,除了技术工种外,他们在招工上会优先选择当地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目前整个工厂400余名员工中有80%都来自建档立卡贫困户,他们的月工资在1200至1300元左右。作为上海援疆引进的企业,上海援疆指挥部为他们提供了100多万元的设备补贴以及每人每月600元的新员工培训补贴,为企业的发展和贫困户就业脱贫提供了便利条件。类似的卫星工厂,记者了解到,仅叶城县一地去年就新建了20个,极大地满足了当地农民在照顾家庭的同时在家门口实现稳定就业的愿望。

叶尔羌河畔,上海援疆助推“脱贫攻坚”-信息快讯网

▲莎车县雄鹰纺织生产车间,工人们紧张地赶制外贸服装。

莎车县阿尔斯兰巴格乡3村的巴哈尔古丽·吐如甫今年刚满20岁。去年,她从莎车县职业技术学校服装专业毕业,随即就被援疆企业雄鹰纺织录用,被派往企业位于青岛的总部进行培训。今年3月,巴哈尔古丽和其他一百多位参与培训的维吾尔族员工一同回到了莎车县,正式投入到工厂的生产流程之中。有新员工入职,巴哈尔古丽这样的“老员工”就会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确保他们在第一时间熟练掌握相关技能。最近,巴哈尔古丽还当上了“小班长”,一同参与流水线的管理工作,而她的月收入,也达到了每月1500元。

为了保证生产流水线正常运转,雄鹰纺织实行“半军事化”管理,员工的吃住都在工厂,每周可以回家休息一天。由于厂内生活设施较为完善,很多员工都以厂为家。目前,在雄鹰的车间,仅当地维吾尔族员工就有400多人,其中来自附近四个贫困乡的建档立卡户有250多名。在车间内,随处可见激励人心的企业标语,耳边响起的也是企业负责人洪龙珠精心挑选的中文歌曲。每天上午,工厂都会组织大家集体做早操;每逢休息日,员工们还会自发聚集在一起学习汉语。

洪龙珠自豪地介绍说,刚开始时有些员工还有等靠要的思想,觉得即使家里贫困也总会有政府补助,自身缺乏劳动积极性,想赚钱的意识也不强。经过这一年多来潜移默化的熏陶,加上从青岛培训回来的员工身体力行地“传帮带”,如今工厂里的绝大多数员工已经明白了要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去创造幸福生活。

和洪龙珠一样全身心投入援疆事业的,还有新疆姑娘杨蕾雅。她所经营的伊蔓服饰目前已在泽普县形成了“1个总部工厂+9个卫星工厂”的布局,覆盖当地4乡11村,预计今年将解决1800人就业,年产值将达到5000万元。回想接手公司之初,工厂缺少厂房、资金运转也有困难,是上海援疆指挥部向杨蕾雅伸出了援手,协同泽普县为其免费提供了标准厂房并给予资金补贴。

如今,企业做起来了,杨蕾雅希望能将更多的福利,回馈给作为员工的当地百姓。她鼓励工人们每月主动拿出10元钱,用于帮扶家里有困难的特困员工;农忙时期,工厂会分批给工人们放假,让他们安心回家忙农活,还会组织志愿者去特困员工家帮忙;有的员工忙到连生日都忘了,同事们却会一起凑钱买生日蛋糕;业余时间,工厂还会请来专业的舞蹈老师给大伙进行形体训练。现在,泽普和莎车的职校都将伊蔓服饰列为服装实训基地,一方面加强服装专业学生的技能学习,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将来的就业提供了新选择。

“工厂成立之初我就来了,这里亲如一家人的和谐氛围让我一直干到现在。”说这话的是24岁的古再努尔·沙吾提。从最初职校毕业来当工人到如今的办公室文员,一口流利汉语的古再努尔,在伊蔓服饰实现了华丽转身。

“我家有六口人,原本只有父亲和弟弟在打工,经济压力比较大,现在我每月有2500元工资,极大地缓解了家庭压力。现在,我们已经有了盖新房的打算。感谢上海援疆,让我们的家门口有了这么好的企业。”古再努尔动情地表示。

在巴楚县琼库尔恰克乡6村,一个能覆盖周边12个贫困村的的乡镇卫星工业园区——丝路华章同样让周边百姓津津乐道。自今年3月投产以来,这个工业园区结合周边两座500平方米的扶贫车间,不仅帮助了300多户贫困户,近500人实现就业,更是完成了好几件大单,已向国外出口了几万件品牌羽绒服。看着手中的材料在大家的通力合作下短短几天变成出口国外的优质成品,不少维吾尔族妇女甚至激动地流下了眼泪。

据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产业组组长邵祺介绍,截至2017年底,上海对口四县全年建成并投入使用的卫星工厂达37个,解决就业3081人,其中贫困户1919人,分别占喀什地区的76%和81%;上海对口四县产业园区已经入驻企业496家,就业人数达到22454人;上海对口四县2017年劳动力转移到企业就业人数达12.91万人,占喀什地区的47%。

住好房子,种好苗子

要富民,必先安居。在南疆,住房问题一直是老百姓最为关心的问题。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土坯房是这里家家户户的标配。但现在,驱车行驶在上海对口四县的各个乡镇间,已经很难再看到它们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安居富民房。从2010年至今,上海陆续投入30多亿元援疆资金,帮助对口四县规划和建设了20多万户安居富民房,使得近百万农牧民从中受益。

叶尔羌河畔,上海援疆助推“脱贫攻坚”-信息快讯网

▲20多万户安居富民房让近百万农牧民受益。图为泽普县图呼其乡霍吉来特村(3村)安居富民房。

光有好的房子住还远远不够。上海援疆干部思考更多的,是如何让百姓在安居之后真正实现富民。艾山·吾舒尔是莎车县塔尕尔其乡14村的村民。一年半以前,他们全家搬入了新建的安居富民房里。当时,艾山有些纳闷,为什么这安居富民房的门要造得这么大?恰逢几位上海援疆干部下乡,艾山就向他们提出了心中的疑问。担任莎车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副局长的80后干部左文这样回答艾山:“以后家庭富裕了,买辆小汽车,就能直接开进来停在院子里了。”

没想到,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艾山就在上海援疆干部的帮助下,实现了这一愿景。原来,艾山以前一直想开一个食品加工厂,却苦于没有场地。搬入新家后,援疆干部不仅建议他开展庭院经济,还给予了他一定的资金补贴作为创业支持。很快,他便购买了机器和原料,在自家庭院里,建起一个家庭作坊,进行蛋糕、面条等食品加工,随后销往附近乡镇的集市和小店铺。随着生意越做越大,艾山还陆续雇佣了周围的10多位贫困村民,帮助他们实现了稳定就业。如今,艾山不仅得偿所愿开上了小汽车,他还打算进一步扩大作坊的规模,带动周围更多乡亲实现就业脱贫。

行走在14村簇新的路面上,两侧庭院间一排排由老百姓自种的万寿菊仿佛在向人们热情地打着招呼。每年7月至10月,是万寿菊的花期,通常10天就能收一茬,每公斤能卖到1块多。产量好的时候,一亩地收上个三五千元不是问题。

这,便是近年来上海援疆在安居富民房建设过程中大力推行庭院经济的一个缩影。除了要帮农牧民改善居住条件,还要想方设法让他们在自家庭院就能赚钱。渐渐地,每座安居富民房的庭院里,都出现了“五个一”——一畦菜园、一座畜舍、一片果树、一架葡萄、一座拱棚。

自从今年上半年搬进了这样的新居,热合曼·吾斯曼的生活也充实了起来。拱棚里,她跟着大伙一起种白菜,葡萄架不仅种上了葡萄,还采纳援疆干部的建议种了30株南瓜。加上靠援疆资金给予的庭院经济补贴饲养起来的鸽子、胡羊……热合曼算了算,光是这一个庭院,一年就能为全家增收1万多元,再加上她丈夫外出就业的收入,脱贫致富近在眼前。

叶尔羌河畔,上海援疆助推“脱贫攻坚”-信息快讯网

▲泽普县金湖杨景区内农户住房被打造为“沙枣之家”。

莎车本就是上海对口四县中的农业大县。在莎车现代农业示范园,技术人员每天琢磨的,是如何让老百姓在庭院里种出最大效益。去年,示范园在上海孙桥农业园区的帮助下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试种了43个新品种,其中有12个品种的番茄、18个可食用可观赏品种的南瓜、13个观赏品种的南瓜。在宽敞明亮的温室大棚里,记者看到一株株培养盒中长出的番茄、南瓜等蔬菜结出了诱人的果实,农业技术人员正在给每个乡镇的技术员讲解相关种植技术。回去之后,技术员们便会挨家挨户上门指导,帮助老百姓增加产量。

与此同时,示范园的组培中心还与孙桥组培中心联手开展了巴旦木、核桃等莎车本地主要经济作物的组培技术研发,通过种苗的提纯复壮,解决由于种性退化引起的品质和产量下降,从而实现增产增收。“我们为老百姓培育出好的种苗,免费发放给他们,让他们在自家田地或庭院里种出更多好的果实,每家每户的收入自然也就上来了。”莎车现代农业示范园的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紧邻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巴楚县,不少农户已经率先尝到了高效能种植的甜头。他们种了几十年的“库克拜热瓜”,从前都走不出乡镇。没想到,这两年在上海援疆干部的齐心努力下,原本“养在深闺无人识”的“库克拜热瓜”摇身一变成了“巴楚留香瓜”,线上线下销售齐发力,如今已彻底成为“网红蜜瓜”。作为巴楚留香瓜示范种植基地,在“天猫沙漠蜜洲农场”里,一支由当地年轻人组成的巴楚留香瓜技术服务队不仅打造出一整套标准化的种瓜模式,更是将这一模式推广给了周边的老少瓜农。36岁的艾尼瓦尔·哈德尔和他的妻子原先都在家务农,加入服务队后夫妻俩的月收入超过了7000元。而参与到巴楚留香瓜生产销售环节的那些农户,每年也较以往增加了几千元收入。

叶尔羌河畔,上海援疆助推“脱贫攻坚”-信息快讯网

▲《我们在行动》众明星代言巴楚留香瓜,帮助更多贫困农民的好产品走入千家万户。

游客来了,百姓富了

6月15日15时许,伴随着一架由上海飞往喀什的旅游援疆包机“沪喀号”降落喀什机场,今年的“送客入喀”旅游援疆项目在上海对口喀什四县正式开启。首批来自上海的100多名游客,开始了在喀什地区的八天游览。

“都说不到喀什不算到新疆,这次通过旅游包机项目总算让我们如愿以偿了。听说这里历史文化底蕴丰厚,来之前我们还特意在网上做了不少功课。”说这话的谢小姐,是今年首批包机游的游客之一。在朋友的极力推荐下,此次她带着自己的父母一同踏上了喀什之旅。

像谢小姐一样,新疆喀什在很多热爱旅行的上海百姓眼中本是个神秘而遥远的旅游目的地。自从去年在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的协调下开启了旅游援疆包机项目,越来越多的上海游客能方便地参与其中,在最美的时节和亲朋好友一起前往喀什领略不一样的景致——壮美的胡杨林、浩瀚的大沙漠、湛蓝的天空、皑皑的雪山……

眼下正值暑假,喀什地区又迎来了旅游旺季。8月5日下午,“浦东号”旅游援疆包机稳稳地降落在莎车机场。机场外,早已等候多时的莎车县歌舞团演员们表演了特色的民族歌舞,迎接来自上海的175名游客。而这,已经是短短2个月来自上海飞抵喀什的第九架旅游援疆包机了。在莎车县木卡姆传承中心,民间艺人边唱边跳,亮出了拿手绝活——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十二木卡姆,游客们在惊叹的同时也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了当地独有的异域风情。

在泽普金湖杨森林公园,游客们遇见了90多岁仍在赶马车的热合曼老人。热合曼是这里的原住民,这几年他在景区里赶马车,但凡旺季每月总能收入几千元。很多人干脆将他们发家致富的马车,唤作“马迪拉克”。在长寿村的叶河滩农家乐,餐厅里摆着2张大台子,加上屋外的几张长桌,最多时这里可同时容纳百人就餐。老板娘努尔期曼·吐雷普说,从现在起,他们就要进入每年最忙碌的时刻。尤其是等到九十月份,满园胡杨一片金黄的时候,正是老百姓的“丰收”之时。“前两年,十月的胡杨文化节期间,我这个农家乐一天的营业额就有一万多元。”

这一切,得益于当年上海援疆干部的精准施策。原来,上海援疆干部在帮助作为国有林场的金湖杨景区创建5A的过程中,并未将景区中的七十多户维吾尔族人家迁走,而是统统留了下来,通过将安居富民工程与景区开发相结合,既改善了原住民的居住质量,又将民居打造成了亮丽的风景线,同时帮助当地村民,轻轻松松在家门前实现就业。

距离叶城县城12公里的锡提亚迷城遗址,距今已有上千年历史。据著名考古学家黄文弼推断,锡提亚古城始建于十一世纪的喀喇汗王朝,属成吉思汗统治时期的可汗城。2011年,锡提亚迷城被列为旅游援疆项目由上海与叶城共同打造。如今,该景区已是叶城县最热门的国家3A景区之一。

景区内大大小小的工作岗位,统统交给了当地的洛克乡老百姓,其中相当一部分人,还是建档立卡贫困户。作为景区的法人代表,人称“艾克队长”的维吾尔族小伙子艾克拜尔·艾则孜为景区的变化感到由衷的欣慰。“这两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越来越多,尤其是暑假,一批批的上海旅行团让我们每天都很忙碌。景区红火了,周边老百姓的收入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

巴楚县阿纳库勒乡14村,紧邻当地的国家级4A景区红海景区。去年,有些游客玩得不过瘾,多次跟当地人打听能不能住在农民家里体验乡村生活。今年,在上海援疆干部的帮助下,当地农民马木提·克热木摇身一变,便成了民宿老板。原来,得知游客有类似需求,上海援疆指挥部和当地有关部门几经规划后,拿出了250万元援疆资金,用于在14村建设8-10栋样板民宿,打造旅游扶贫示范村。民宿的外观保留了当地特色风情,内部装修则按照3星级宾馆的水准实施。自愿加入改造的农户除了要自掏腰包承担一部分装修款,还要参加当地旅游部门组织的标准化服务培训,而民宿所产生的收益将大都归农户所有。

马木提记得,以前村子门前都是土路,大家住的也都是土坯房。自从上海援疆干部帮助打造了红海景区,不仅居住环境改善了,没想到如今还能自己当老板。现在,整个14村的97户村民中仅剩4户人家尚未脱贫,马木提和其他参与到民宿项目的村民一合计,干脆将这4户人家的劳动力统统雇佣到民宿项目之中。他在心里悄悄算过一笔账,以前全家人一年的收入不到5万元,今年有了自家民宿,收入上翻一倍应该不成问题。

记者从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了解到,今年他们着力推进旅游援疆专列、旅游援疆包机的常态化、市场化运行。从7月6日起每周至少开行一架旅游援疆包机,全年力争完成8趟旅游援疆专列和20架旅游援疆包机的开行。这一举措将有力地拉动喀什地区旅游消费,成为沪喀两地民间交流、交往、交融的新平台。

据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产业组干部、喀什地区旅游局副局长徐军介绍,近几年上海援疆指挥部已会同上海市旅游局组织专家对400余名喀什地区的旅游经营管理者进行了培训。今年11月,还将组织50名当地旅游从业人员到上海学习,为喀什地区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旅游专业人才队伍,通过人才振兴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通过发展旅游业增加就近就业的机会,从而带动广大百姓脱贫致富。

作者:王星

图片:均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供

编辑:王秋童

责任编辑:叶志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脱贫攻坚关键时刻,上海援疆前方指挥部上下齐心,因人施策—— 全力助推喀什百姓奔向幸福小康
做原创好药,是他的信念!中科院上海药物所研究员王逸平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为新药研制殚精竭虑30年
从小学到博士后,上海科技馆与巴斯夫合作打造“全链条”科普教育体系
上海首家“篮球小镇”落户罗泾,沪北小镇又添一张“新名片”
在白纸上弹钢琴,监测脑电发出疲劳驾驶警报……上海交大学生设计展今举行
上海首次举办书法册页评选,来看看这些“移页换景”的“小而美”
【中国梦·践行者】4000公里的别样迁徙:黑龙江农民南下广东冬种土豆,一年脱贫
一朝相逢山水间,千年古城不了缘——一位援疆医生的临别感悟
习近平谈如何打赢脱贫攻坚战
节余指标跨省 助力脱贫攻坚(政策解读)
妻子临盆前,这位援疆干部还在万里之外为“安居富民”奔波
为泽普卫生援疆添砖加瓦
最严问责,是惩戒更是警示
2018上海书展 | 沪上11名青年批评家集结:不当岸上的裁判,要做水中同行者
台风“温比亚”来了,辰山植物园、上海动物园、共青森林公园今临时闭园一天
上海文创金融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2018上海书展| 微信诗歌淡出,真正的诗歌阅读在慢慢升温
太阳马戏与卡梅隆联手打造《阿凡达前传:托鲁克-首次翱翔》昨亮相上海
【决战脱贫攻坚奔小康】 “互联网+”模式助力脱贫攻坚
教育之"西行漫记",万名教师支教计划170名上海援疆教师将启程
我国中西部40个县实现脱贫摘帽
【塞上江南+神奇宁夏】红寺堡葡萄酒 移民在酒香中脱贫致富
《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三年行动的指导意见》发布
中央财政将三年新增2140亿元支持深度贫困地区脱贫
葡萄架下,年轻人脑力激荡聊创业,上海科技援疆助力喀什百姓创新创业
把上海援疆工作做得更好更实更有成效!李强、陈全国划出这些重点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