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讲述文人先辈保护古籍的故事

2018-08-21信息快讯网

《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讲述文人先辈保护古籍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古籍图书的特殊性在于品种上不可再生,一种古籍在历史长河中湮灭,后人就永远无法领略其风采。近代历史上饱经沧桑的中国,许多珍贵古籍流失海外或毁于战火,今天读者能在国内见到的古籍图书,背后有许多仁人志士不顾个人安危予以抢救和保存的故事。商务印书馆刚刚出版的 《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背后,就讲述了这样的故事。

1938年的上海正处于“孤岛”时期,郑振铎获知上海某藏书家手中有32册《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与郑振铎自己手中另外32册能凑成完整一套书。当时的上海,日本以及各路欧美藏家都在争购中国古籍。为保护祖国古代艺术瑰宝,郑振铎四处筹款,最终以高价买下那位藏书家手中的32册,使这部《脉望馆抄校本古今杂剧》得以完整保留。由于这套书已是孤本,一旦有闪失珍贵史料将永远消失,所以从1939年春开始,郑振铎与张元济、王季烈、张炳松、张寿镛等人通信往来,商讨杂剧的选目和校订等事,最终确定了144种未见流传的孤本,定书名为《孤本元明杂剧》出版。中国古代对杂剧的文字记录较少,导致可供研究的数量不多,而《孤本元明杂剧》的出版,几乎把元明杂剧的留存数量翻番。郑振铎这样评价这本书价值:“不下于安阳甲骨文字的出现,不下于敦煌千佛洞旧抄本的出现。”张元济则称此书为“人间瑰宝”。

《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讲述文人先辈保护古籍的故事-信息快讯网

当年郑振铎等人之间的信件原稿多数湮灭于历史,只有少部分留存下来,近日由商务印书馆整理成书出版,这就是《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书中信件内容除了涉及编书校订、细节调整及编录方式等话题的讨论外,还披露了他们交往中的一些逸闻趣事。上海戏剧大学教授叶长海表示,《孤本元明杂剧》的历史意义怎样评价都不为过,而这本《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是很好的补充读物,让读者了解当年的文人先辈在日寇的高压恐怖统治下是如何传承文脉、维系文化精神不坠的。

日前,在2018上海书展现场,张元济先生的孙子、72岁的张人凤老人手捧新出版的《校订元明杂剧事往来信札》寄语读者,希望青年一代能了解当年古籍保护的艰辛,也期盼中国传统戏曲文化能好好流传、发扬光大。

古籍保护是一项长期而艰苦的工作,据商务印书馆孙稷主任介绍,商务印书馆在古籍出版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完成了张元济等先贤一直想做而没有条件完成的《文津阁四库全书》等的影印出版工作,接下去将把更多珍贵的馆藏历史档案付梓出版。

作者:卫中

编辑:卫中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