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引驰:学古诗词不用盲目追求数量,重要的是走进古人内心的悲欢离合

2018-08-24信息快讯网

陈引驰:学古诗词不用盲目追求数量,重要的是走进古人内心的悲欢离合-信息快讯网

对不少人而言,背诵古诗文可能是学生阶段不得不经历的有点头疼的“差事”。新出炉的语文新课标要求,又进一步提高了学习要求。如何从浩瀚诗词海洋中,选择一本配套的书,成为家长关注的热点问题。日前,由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引驰领衔编著的《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出版,精心筛选出128首古诗、53篇古文、27首古词曲,加上深入浅出的赏析,有助于提高孩子们记诵理解古诗文的能力,成为青少年读者面对浩瀚古文汪洋时的观澜平台。

“古文中的世界,丰富广阔。古人将他们的人生写进文章里,他们的荣辱悲欢,瞬间的思绪,一生的回顾,他们对生活的思考和态度,统统定格在文章里。当我们阅读一页页的文章,其实是在走进古人的生活,走进古人的内心。”新书发布现场,陈引驰说,对古诗词的学习不用盲目一味追求数量上的累加,而是从古代的情境中去理解与当下相通的心境与韵味,有了共情的基础,古诗词就不仅仅是排列整齐的一行行句子。

比如诗人杨万里那首耳熟能详的“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书中给出的赏析着重从画面投射的情感切入,“这是一幅非常可爱的画面。画面的中心是一个小池,小池中一眼泉水,清澈平静的水面,池边树投下一片树阴。池中有荷叶荷花,一朵荷花的花苞刚刚冒出水面,还未开放,一只蜻蜓已停在上面。诗人没有出现在画面里,可是他对这方景物的喜爱之情跃然纸上。”陈引驰解释说,“惜细流”的、“爱晴柔”的,都是诗人;发现立在小荷上的蜻蜓,诗人更是欣喜不已,他把他的情感投射到这些景物中,景物之间,景物与诗人之间,建立起了融洽亲密的联系。诗人给我们呈现的,不单单是一个小池,更是一个有情的世界。

陈引驰:学古诗词不用盲目追求数量,重要的是走进古人内心的悲欢离合-信息快讯网

《中小学必备古诗文208篇》

陈引驰 编著

果麦·上海文艺出版社

2018.8

今年初,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成为此次修订一大重点,明确规定“课内阅读篇目中,中国古代优秀作品应占1/2”。将原标准“诵读篇目的建议”改为“古诗文背诵推荐篇目”,推荐篇目数量也从14篇(首)增加到72篇(首),提高了学习要求。据悉,新的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将于2018年秋季正式开始执行。

今年,陈引驰联合复旦附中、学悦教育等一线语文教师,以及复旦大学、华东师大等高校研究人员,组建古典文学团队,对新教材要求的208篇古诗文进行了全面研究分析,推出《中小学必背古诗文208篇》,整理出1-12年级学生需要背诵所有古诗文共计208篇,校注赏析,帮助学生拓开思路,更好把握这些古诗文的格律声色、神理气味。

身为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古代文学研究专家,陈引驰也曾在教育子女古文的过程中,苦恼良久,近几年他陆续操刀编著了“最美古诗词”系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诗》《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文》《你应该熟读的中国古词》,就是想推出适合当下青少年的古诗词读本。

“黄庭坚说,三日不读书,便觉面目可憎,向人亦语言无味。这本文选可以置于孩子的床头,放在客厅的茶几上,装进旅行途中的背包里,可以在春日的午后,写作业的间隙,通勤的公车和地铁里,翻开来读几页,让自己的生活多一个维度。”在陈引驰看来,进入古诗文的世界,必须有相应的方式和路径。“因为古诗文篇章并不是以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字句、程式、规范来创作的,刚接触一定会有隔膜之感。”而他给出的建议是:开口朗读,正是学习古诗文最好的途径,用声音去感受韵律之美。

记者:许旸

编辑制作:许旸

责任编辑:范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