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剧一开演就让人泪目:复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大师剧”《马相伯在1913》今天开演

2018-09-15信息快讯网

这部剧一开演就让人泪目:复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大师剧”《马相伯在1913》今天开演-信息快讯网

“我是一只狗,只会叫,叫了一百年,还没有把中国叫醒。”马相伯的这句话,是对他一生“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注解,也是今天在复旦大学香辉堂上演的话剧——《马相伯在1913》的结束音。

这部以复旦大学创始人马相伯为原型、由复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师剧”,去年甫一上演,已引得不少新生为它湿了眼眶。如今第二版的上线,添加了更多生活细节,从不同维度展现丰满真实的马相伯。“一个脸谱化的英雄人物感动不了人,只有老校长自身的魅力,才能触动同学们,让他们在话剧中倾听复旦的历史,感受家国天下的重担。”该剧导演、也是复旦大学古籍保护研究院老师王启元说。

是痛苦让他的伟大更有分量

说起马相伯,很多人对他的印象,停留在卖地建校。在他60岁之际,卖掉上海的3000亩田地,把钱全部捐给基督教会,希望能办一所西式大学以振中国国力。

可是他们不知道,在奉献家产之前,马相伯经历了什么?

1893年,妻儿在海难中丧生;1895年,母亲过世;1898年,唯一的三弟过世。从54岁到59岁,马相伯生平中这几行短短的文字,对一位花甲老人而言,实在太过残酷。

话剧《马相伯在1913》中,没有让老校长为捐田说一段慷慨激昂陈词,除了念出捐赠的契书,只是让失去的那几个亲人念了一段独白。我们才知道,原来上海的3000亩土地,已经是他能够为国家奉献的最后一些东西了,为了国家,他已经失去了家庭、失去了弟弟、还被母亲埋怨,“至死不愿原谅”。

“只有非常的痛苦中才能孕育出非常的伟大。”复旦大学法学院大一新生周夷说,在校史里,他了解过马相伯的生平,可是在母亲、妻子、弟弟的独白中,他才真正理解了老校长的伟大,“我从没想到,马相伯这样的人物,居然会被母亲所讨厌。这种私己的生活和伟人形象的重叠,使捐书不再是纸面上的一行字,而是我能想象到、感同身受的伟大。”

这部剧一开演就让人泪目:复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大师剧”《马相伯在1913》今天开演-信息快讯网

王启元介绍,《马相伯在1913》围绕马相伯老校长为复旦奋斗的一生,以1913年马相伯将办校接力棒正式交给李登辉为时间节点,将其青年时的壮志和老年时的回忆交错,既想刻画了一位精通八国语言、眼界卓绝的博学之士,也想展现出一位在国与校、校与家、家与国等错综复杂的关系中仍矢志不渝、坚定教育信念的为人师长。

而在新版中,他们将演出时间从一个小时延长到一个半小时,增加的是人物情感细节的刻画,“让人感动是感动不了人的,越真实的人物,新生们才能越投入其中,从而展现出的凝聚力,不是几句口号就能轻易激发的”。

他成功了,在话剧结束,同学们的掌声迟迟不停歇,为老校长“以天下为己任”的胸怀、为复旦曲折向上的历史、也为这次演出的动人心弦。

戏剧是形象化的教育

“复旦一直有演大戏的传统,63年进大学看过的那些剧,经典台词我现在还背的出。”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童兵很是赞赏“大师剧”的形式,“戏剧是形象的教育方法,它不是单纯的宣教,这些具体的人物,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而那些出演其中角色的学生,更是一辈子都忘不了他们演过的角色。”

徐振炀是复旦大学行政管理专业的大二学生,也是剧中青年马相伯的扮演者。在去年还是新生的时候,徐振炀曾被第一部“大师剧”所感动,“眼睛湿润了好几次”,而这次能够由自己出演马相伯,他说:“和在台下做观众时不同,过去的感动只是被输入了信息,而如今,我会把自己当做马相伯,感同身受地理解他的痛苦,才更体会他的伟大,随后才能将自己的感动输送给台下的观众。”

这部剧一开演就让人泪目:复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大师剧”《马相伯在1913》今天开演-信息快讯网

以“演”带“教”、以“戏”带“情”,这部剧将复旦文化精神的典范和坚守初心奉献社会的精神传递给新生学子们,也改变了台上的演员们。

“此次的演职人员都是话剧零基础的复旦师生,即便到现在,他们的演技都算不上好。但是那帮大二大三的学生们,从一开始只是照本宣科,到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都富含感情,不仅仅是演技的提高,更是已经将老校长的精神铭刻心中。”王启元说。

“00后的优秀在于一开始就有自我设计的想法,但我们如何引导他们到健康正确的轨道上来,将自身前途与家国天下联系起来,这就是‘大师剧’的意义所在。”童兵说,“希望这样的剧目,能激励学生们成为21世纪的马相伯。”

这部剧一开演就让人泪目:复旦师生自编、自导、自演“大师剧”《马相伯在1913》今天开演-信息快讯网

《马相伯在1913》只是一个开始,明天晚上,以李登辉为原型《巍巍学府》也将在相辉堂上演。未来的半年间,马相伯、李登辉、颜福庆、陈望道、谢希德五位老校长的故事将陆续演出,将他们艰苦奋斗、为国治学的经历再次重演,将“初心”的光芒再次点亮,在润物细无声中唱响主旋律、激扬正能量。


作者:郝梦夷
编辑:张鹏
责任编辑:姜澎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摄影:袁婧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