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开展国内首台全飞秒手术,周行涛在世界眼科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2018-09-24信息快讯网

成功开展国内首台全飞秒手术,周行涛在世界眼科领域发出“中国声音”-信息快讯网

▲周行涛医生(右)正在为小朋友检查视力。(本报资料照片)

人物小传

周行涛,中共党员,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擅长近视眼手术与基础研究,成功开展中国第一台全飞秒手术,是国际全飞秒激光屈光手术领域SCI论文数量最多的医生,被誉为“在世界近视防治和手术领域发出中国声音的领军人物”。曾获上海市 “十佳医生”、上海“银蛇奖”、上海市眼视光学 “领军人才”等荣誉,并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等。

90多岁的吴奶奶得了老年痴呆,身边的家人都认不全,然而,当周行涛上门为她检查眼睛时,老人居然握住他的手,准确地叫出“周医生”。

“这一声‘周医生’,可能是对我十九年出现在她生活里的最大肯定。”周行涛甚是欣慰。吴奶奶罹患眼疾,眼睛出现灰白色混浊块,严重影响视力甚而失明。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副院长、著名眼科专家周行涛从十九年前第一次问诊吴奶奶开始,不仅为她做了多次角膜激光手术,还在吴奶奶年事渐高之后,选择上门“随访”,“我对自己的要求是,每一位患者、每一次手术,都要‘扑心扑命’地对待。”

祖孙三代一家人,28次激光手术

吴奶奶所患的眼疾,名叫“颗粒状角膜营养不良”,这一病症会导致眼睛出现灰白色混浊块,到晚期,形成弥漫性混浊,严重影响视力,以往只能通过板层或全层角膜移植一条路。有了激光,就可以用激光去除角膜混浊,但因为病根未除而难免复发。更为遗憾的是该病属于显性遗传,所以吴奶奶祖孙三代都因为这一病症痛苦不已。

19年来,周行涛为这一家人——吴奶奶及其女儿、儿子、外孙,做了28次激光手术,可角膜越做越薄,周行涛也越来越揪心,等下次复发,角膜如果因太薄无法实施激光手术,又没有可移植的角膜,可怎么办呢?全飞秒近视手术的普及给了他一个新的思路:手术取出的“无用”的透镜组织,是否可以“贴”到别的角膜上,使变薄的角膜“增厚”呢?

手术成功了!取出的透镜,安到了吴奶奶40多岁的外孙的眼睛上,做完手术第二天,他的视力得到显著改善,世界终于变得清晰了。

除了“角膜营养不良”,全飞透镜还能够治疗部分患者的屈光参差,也就是当同一患者一眼近视一眼远视时,可以激光取出近视眼睛的角膜,附着在远视的眼睛上。“新技术有一个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过程。”周行涛说,开展近视全飞手术近八年,他所带领团队已在英文期刊发表50多篇相关论文,七篇登上国际屈光手术协会官方杂志封面,是该领域论文数量最多的研究者。今年3月,周行涛关于全飞秒激光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不局限于矫正近视的近视手术医生

周行涛踏上医学之路已经33年,行医二十九载,专注眼科近视手术20年。2010年,第一次接触到全飞秒激光手术,周行涛就毅然决定探索这一全新手术方法。“因为它足够微创、符合人体生理结构,给患者带来最小的创伤。”

“当时我的准分子手术已经做得很好,大家都觉得不理解为何要学习新技术。”周行涛说,“我也有过犹豫,但想到能将患者的痛苦减到最低,让他们拥有自由、清晰、舒适、持久的视力,我就愿意一步一步去尝试。只要每一个手术都做得成功,总有一天,它会为众人所接受。”现在周行涛完成一台全飞秒手术只需57秒,全程没有一个多余动作,有外国进修医生看过手术视频后发出惊呼: “手术居然可以做得这样流畅!”

从2010年5月29日,中国第一、世界第四台全飞秒手术在眼耳鼻喉科医院完成,迄今已经完成了6万台,是世界上完成数量最多的中心。正如当年不甘于做准分子手术一样,周行涛也不甘心白白浪费全飞秒取出的透镜,正是这样的不甘心,让“废”透镜得以变废为宝,为圆锥角膜和角膜营养不良的治疗开拓出一条新途径。

从辐射到引领,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周行涛的微信,常常会跳出一段其他医生的手术视频,向他求教。原来,他并不仅仅满足于自己技术的精进,还开办培训班,希望手术技能可以被更多医生所掌握。

“曾有一个近视1400多度的患者告诉我,戴着厚厚的‘瓶底’眼镜仍看不清世界的她,都快得抑郁症了。而全飞秒激光手术对她而言,是雪中送炭,让她有机会重新开始工作。”周行涛说,这位女患者的经历深深地触动了他,那时他才明白,一台近视手术会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现在,中国约有42%人口患有近视眼,其中有3%至7%属于高度近视。“这么多患者,靠我一个人,能救治多少呢?”周行涛决定面向全国开办学习班。如今,全飞秒激光手术学习班已举办39期,惠及230多位医生,每期学员人数控制在8-10名左右。“我不仅每一期都亲自授课,还会要求他们提交手术视频,逐一点评指导,减少多余动作、降低对患者眼球的损害。”

虽然已取得很大进步,周行涛依然怀有更大的梦想,他坦诚说,近视眼发病机理仍不清楚,预防近视还没有一条清晰的路径可循。“我真的很抱歉,中国近视患病比例依旧逐年上升,预防近视工作收效甚微,但我一定全力以赴继续探索。”


作者:陈青 郝梦夷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世界上最健康的心脏被发现了!研究人员找到了三大原因所在!
发现肺癌就直接送手术室切一刀吗?手术对器官最小程度的损伤才是肺癌微创治疗的目标
印媒称中国军队过去一个月内最远深入印度“领土”达4公里,外交部回应
东盟国家领导人高度评价中国—东盟博览会:为深化经贸投资合作发挥重要作用
世界那么大,先来上海看看AI
用新兴技术把舞蹈的故事讲活,首届中国舞蹈艺术大展在国家大剧院揭幕
活态传承 活力再现 第五届中国非遗博览会济南开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始终坚持的方向
2018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期间交通管制公告
9.15世界清洁日,滨江森林公园“净滩”引来千余市民
应勇宣布上海旅游节开幕,向世界展示时尚上海精彩上海魅力上海
改造导丝针,仁济医院血管外科完成首例针刺原位开窗手术
AI时代,大学将被世界抛弃,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领头高校校长联手启动跨国学术联盟,以上海为总部培养人才
交通、城管、环保、养老、社区……普陀区“城市大脑”有望在这些领域率先应用
“加油,宝贝!”接受国内首例医生团队独立“主刀”的宫内胎儿心脏介入手术患儿治愈
发改委将提前启动一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重点领域加快补齐短板
10小时狂欢不间断,让剧场无缝衔接艺术与生活
到黑森林去吧!| 黄雪媛
第二十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展示制造业发展新趋势
【我国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各地农民欢庆丰收
【我国首个中国农民丰收节】乡村振兴增强农民获得感
在中国生活的“歪果仁”是怎么过中秋的?
中国发布《关于中美经贸摩擦的事实与中方立场》白皮书
刚刚,证明黎曼猜想的预印本被贴出,这个世界公认的最难猜想真被攻破了?
救命不止在手术台上!他挑战脊柱外科最高难度手术,又编腰椎保健操走红网络,中山医院这位骨科教授获得大众科学奖
庆祝改革开放40年 | 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这片沙漠的治理何以成为世界典范?
从“想买买不着”“想卖卖不出”到“世界工厂”“世界市场”,改革开放40年—— 中国人买卖遍全球
让白皮书告诉世界(侠客岛·解局)
又一世界级盛会在上海举行,国际化妆品大会即将亮相东方美谷
法国前总理拉法兰:40年来中国实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各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
文汇早读 | 江南文化研究日益升温,成为上海出版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领域
著名医学期刊发文:急性阑尾炎不用非要挨刀做手术了!可首选抗生素治疗
“爸爸去哪儿了?还在手术室”一起见证这些暖心瞬间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