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则臣《花街九故事》:展现小人物的命运

2018-10-29信息快讯网

徐则臣《花街九故事》:展现小人物的命运-信息快讯网

《花街九故事》徐则臣著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

“前面是门,后面是窗户。门外是花街,一间间高瘦的灰瓦房,檐角像鸟的翅膀一样翘起来,几乎每个院子里都有一棵槐树。”这是徐则臣笔下的花街——一条普通的老街,一座座寻常的院落,一群平凡的小人物,构成了徐则臣小说自选集《花街九故事》的全部场景。

花街在运河边上,虽然只是弹丸之地,却是一个交通要冲。在花街上生活的是一些老门旧家的人,他们大多生活窘迫,却坚韧隐忍,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尽人事,听天命,努力在逆境中求生存。花街上的人们喜欢打探别人的私隐,这是他们生活的乐趣,巴掌大的一块地方,所有的消息都传得很快,只要有一个人知道了,花街上的所有人就都知道了。住在花街的人们有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他们凭本能判断什么是好的,什么是坏的,如果有超过半数的人认为不对,他们就认为这件事情一定不对。花街上有生有死,颇有一点物竞天择的意思,人们既是热情的生活者,又是冷漠的看客;他们既相互关心,又相互嫉恨;既彼此帮衬,又明争暗斗——花街上所有的大事,不过如此。

第一篇故事《花街》,写的是一个修鞋的老人老默,整天在老榆树下面坐着,孤身一人,只说很少的话,内心却隐藏着惊人的秘密。老默的猝死牵引出这个秘密,也引发了花街几十年的旧忆,原来他是为爱情守望,为了一个他曾经辜负的花街上的女人,把自己的后半生交付给花街。老默走后,他所爱的女人再也想不明白世间还有什么好,她能够想明白的是,老默在那边等她,于是,她选择了自杀。

《人间烟火》写两对夫妻之间的恩怨。其中一对夫妻饱受伤害,且一直过着拉磨驴一般的生活,一年到头低着脑袋转,一口气都不歇,只是为了拉扯大两个孩子。然而,即便是这个微薄的愿望,也并没有得到实现,结果是儿子淹死,女儿重蹈母亲的覆辙——徐则臣笔下的“人间烟火”,不过是酸甜苦辣,读起来却让人如此揪心。

《苍声》更像是一个象征,在特殊的时代环境中,当成人的恶传染给孩子,让他们失去天真,不自觉地展现出人性最丑陋的一面……

花街上的生活已是如此,走出花街的人们又将如何呢?《如果大雪封门》所写的是几个走出花街,流落在北京发小广告、放鸽子的孩子,他们生活在社会最底层,只是勉强生存,而他们微薄的愿望,不过是“抬个头就能看见北京”,甚至仅仅是“来得及看见一场大雪就行”。尽管日子过得辛苦,尽管明知道北京的高楼大厦跟他们“屁关系”也没有,但他们还是很满足,一大锅牛肉白菜,围炉喝到凌晨一点,就是独立自足的世界。对于他们来说,大雪封门即意味着安宁、饱满、祥和,意味着均贫富、等贵贱,所有的人都是亲戚。所以他们不愿意离开北京,因为在北京有追求,有梦想,只要人在北京,机会迟早会撞到你怀里来。

如果说 《如果大雪封门》是花街生活的某种延伸,那么,《这些年我一直在路上》则暗喻着走出花街后的压抑与压力——努力适应环境,和自己相依为命,小说似乎隐藏着这样一个主题:寄居在别人的城市,一个人究竟应该如何生存?

徐则臣的每篇小说都有花街的影子,在这条短短的老街上,无论是出走的人,抑或是留下的人,他们演绎的依然是花街的故事,他们承载的也依然是花街人无从改变的命运。徐则臣的小说有点像白描,他时常以孩子的目光打量这个世界,审视这个世界,讲述这个世界,有些事看着似懂非懂,有些事靠直觉去感受,他本人既是故事的参与者,又是故事的旁观者。对于为何选择了这九篇故事,徐则臣的标准是,只要思在花街、念在花街、根在花街,就可以算作花街故事,他这样说道:“当我闭上眼,看见从花街幽暗的街道上明亮地走出来的小说中,走在最前头的,就是这九个故事。”


作者:王淼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蒋楚婷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