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2018-11-05信息快讯网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上海日本学会会长吴寄南(左一)主讲《中日回暖:七年来的人心》

今天跟大家一起分享对中日关系回暖的思考。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刚刚结束他对中国的访问,这次访问正值《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四十周年,时机选得很好。大家都知道,这是日本首相时隔七年的首次访华,也是对今年五月份李克强总理访日的回访。我要补充的一句是,中日两国十年来还是第一次实现领导人的年内互访,意义非同小可。

告别阴霾,人心所向

首脑互动一向是引领两国关系的风向标。中方对安倍这次访华给予很高礼遇。短短3天,合计43个小时内,安倍先后与李克强总理、栗战书委员长和习近平主席举行会晤,出席了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招待会,参加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目的。这是两国广大民众期待已久的。

访问成果丰硕:五更一要”签下多项合作协议

10月26日习主席会见安倍的时候讲了一段话非常重要。习主席说,在新形势下,中日两国要开展更深入的战略沟通,开展更高层次的务实合作,开展更加广泛的人文交流,开展更加积极的安全互动,开展更加紧密的国际合作,要重信守诺,按照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和双方已达成共识行事。我觉得习主席提出的“五更一要”是今后引领中日关系的根本方针。

两国领导人对国际问题的表态也很明确,就是中日都要为国际和地区和平,为维护自由贸易做出贡献。

对日方比较关注的问题,中方也作出了坦率和清晰的回应。例如,安倍要求中方支持日本解决朝鲜绑架人质问题,习近平的回答和5月份李克强总理访日时的表态问一样,就是表示理解;日方希望重开“6·18”关于东海油气资源开发的磋商,中方表示愿意为重启谈判加强沟通;从“3·11”大地震以后,中方对日本一都九县农水产品实行进口限制,日方要求解禁,中方回答是将在科学评估基础上积极考虑。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安倍访华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和日本央行签署中日货币互换协定

安倍访华期间,两国签了12项政府间协定,其中最重要的是中日货币互换协定。两国2002年曾签过一个协定,2013年期满后由于双边关系恶化没有续签,此次规模比原来的扩大十倍,达两千亿人民币/三万四千亿日元。

在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两国企业间签了52个协定和备忘录,总金额达180亿美元,包括中日合作参与泰国东部经济走廊建设、哈萨克斯坦炼油厂升级改造、阿曼的益贝电站项目以及阿联酋兴建全球最大的光伏电站。可以说收获满满。

七年跌宕起伏:以斗促和、深度博弈、逐步回暖

日本首相正式访华最近的一次是七年前的2012年12月,民主党政权第三位首相野田佳彦。野田佳彦自称是“中日友好之子”,他是1984年应邀访华的3000人组成的日本青年代表团成员之一。

野田回国后不久便发生“购岛”风波,中日关系陡跌至低谷。安倍复出后愈加糟糕。中日关系呈现三大结构性特征:一是发生“综合并发症”,两国围绕领土争端、历史问题和台湾问题等全面对立,甚至军舰、战机直接对峙。二是两国间的对立溢出到地区和国际层面,战略博弈呈加剧趋势;三是两国国民彼此的亲近感下降到历史最低点。

这七年里中日关系跌宕起伏,战略博弈。中方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毫不妥协,但是张弛有度,拿捏分寸,引导中日关系爬坡过坎、逐步回暖。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针锋相对,以斗促和。安倍复出后一味推行遏华路线,甚至公然参拜靖国神社,导致中日关系进一步恶化。用程永华大使的话来说是到了“最严峻的时刻”。中方坚持原则,针锋相对,又留有余地,以斗促和。安倍迫于内外压力,有所收敛。2014年临时国会的施政演说中第一次使用了“中日友好”这个词,他还两次派前首相福田康夫带口信,最后由他的亲信、日本国家安全局长谷内正太郎到北京同杨洁篪国务委员深谈,达成四项政治原则共识。从而为2014年11月习主席和安倍在APEC峰会期间举行首次会谈铺平了道路。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2014年,日本国家安全局长谷内正太郎到北京同杨洁篪国务委员深谈

第二阶段边谈边斗,深度博弈。2015年开始,中日两国在多双边框架内的部长级对话逐步重启。但日本对华外交的两面性日益突出。2016年以后,两国围绕亚投行、南海仲裁案又起风波。王毅外长在答记者问时尖锐批评日本是“两面人”。

第三阶段是水到渠成,逐步回暖。2017年5月份,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安倍派遣自民党干事长出席会议,并向习主席递交了安倍的亲笔信。这以后,我们坚持在四个政治文件和四项原则个共识基础上促使中日关系重返正常轨道。今年5月份李克强访日按下中日首脑互访“重启键”。

恶化原因:“岛争”为导火线,实力认知乃内因

进入新世纪第二个10年后,中日关系之所以会陷入低谷,是历史和现实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直接导火线是“岛争”,但深层次的背景不可小觑:

中日两国国力逆转。2010年中国GDP超过日本,日本媒体称为“世纪大逆转”,1990年中国GDP只有日本的1/9,2000年中国GDP只有日本的1/4,去年中国GDP是日本的2.5倍。两国国力逆转,导致日本国内出现对中国由瞧不起、不适应、不服气到试图搏一搏、扳回历史车轮的逆流。

中日两国认知差异逐渐累积。中日两国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较大,在中日邦交正常化时中方提出了“求同存异”,两国间很长时间相安无事。但是,到新世纪第二个十年以后,日本当权者却刻意凸显两国在意识形态方面差异,而日本大众传媒持续对华负面报道更导致日主流社会对华认知严重偏离现实。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日本民众对华认知被媒体片面报道误导

日本政治出现“劣化”趋势。“剧场政治”的盛行导致日本政治家的眼界越来越狭窄。政治家把连任国会议员当做最大的目标,往往为吸引眼球、争取选票,刻意用对华强硬言论哗众取宠、哗众取宠。安倍为代表的“鹰”派政治家试图让日本偏离战后和平道路。

美国亚洲政策诱发战略盲动。美国为遏制中国的崛起,构筑反华包围网,一味强化在亚洲的军事存在。日本当权者错误判断形势,甘愿做美国的小卒子,甚至试图借美国之手遏制中国。

转圜驱动因素:美国、地区、中国热、安倍野心

什么原因促使安倍从原来非常强硬的立场转过来,谋求改善中日关系呢?正如恩格斯所指出的,在人们创造历史的活动,如同无数的平行四边形形成的一种总的合力。促使中日关系逐步回暖是内外多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主要有4大因素、

特朗普冲击。特朗普上任后一系列言行唤醒了日本当权者对“尼克松冲击”“克林顿越顶”的历史记忆。原来日美约定在非核化前不与朝鲜接触,但特朗普突然宣布与金正恩会谈,让日本有一种被出卖的感觉。此外,特朗普秉持“美国优先”方针,动辄“退群”“废约”,不分亲疏,强征关税,践踏诺言,也让安倍产生强烈的危机感,下决心与中国走近,为自己加一道“保险”。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特朗普退出TPP漫画

奥运会链接。从2018年起,韩国、日本和中国将相继举行平昌冬季奥运会、东京夏季奥运会和北京冬季奥运会。这是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事情。东北亚三国每隔两年举行一次奥运会。而东京奥运会无论就规模还是影响而言都是举世瞩目。日本希望亚洲最大邻国、也是世界体育大国的中国能积极参与,共襄盛举。这一期盼将在这几年里敦促日本当权者对干扰中日关系的言行进行一定程度抑制。

“中国热”兴起。中国市场对日本财界的吸引力不可小觑。在过去5年里,中国的GDP由54万亿元增加到82.7万亿元,几乎等于增长了一个日本。

其结果,一方面是日本盛行已久的“中国崩溃”论“崩溃”了;另一方面,日本财界也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好处。目前,中国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在日本对外贸易中,中日贸易的占比相当于美日贸易的两倍。据日本外务省统计,海外日资企业的48%在中国,共33800家。其中,22000家在华北,上海就有10000家。这是什么概念呢?在东盟十国的日企总数也不过10000家,而在美国的日企仅7849家。当然,它们的投资规模、营业总额更大一些。据中国日本商会调查,在华日企盈利的占60.4%,持平的15.9%,打算进一步扩大在华业务的企业占比接近50%。日本在中国销售的小汽车,2016年425万辆,2017年475万辆,日本国内的销量分别是495万辆和520万辆;中国赴日游客这两年呈现井喷式增长,去年达735万人,每四个访日外国人里有一个是中国人,而且中国人的消费额遥遥领先,日本把吸引中国游客作为地方经济支柱。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3月1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经济商务参赞处宋耀明公使在东京举行的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推介活动中致辞。新华网记者马曹冉摄

日本共有581家企业参加首次中国进口博览会,展馆面积达18888平方米

这次在上海举行的中国进口博览会,参展的境外厂商共3600家,其中日本企业近600家,占到近2成,展馆面积18888平方米。《读卖新闻》5月份曾连续5天报道中国科创企业发展。《钻石周刊》《东亚经济周刊》最近也出版了中国特辑,日本经济界的“中国热”可以说正在悄然兴起。自然,安倍如果改善和中国关系,无疑可以得到日本财界最大限度的支持。

青史留名欲。安倍今年9月份打赢了自民党选举,为自己执政到2021年铺平了道路。目前,他已是战后第三、历史第五位任期最长的首相。到明年11月15日,他的首相任期将超过桂太郎,成为历史上任期最长的首相。问题是,安倍这些年来拿不出特别像样的政绩。在历任首相中,安倍最重视外交。复出第一年访问的国家超过他外叔祖父佐藤荣作7年8个月内走过的国家。但日本外交似乎问题不少。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日本首相桂太郎,目前首相任期最长者,安倍有望在2019年11月15日追平

特朗普上任不到两年,安倍同他见了8次,电话会谈26次,但是特朗普总不给他好脸色。据美国媒体透露,今年6月份安倍访美时,特朗普为迫使日本开放国内市场,甚至威胁说“美国没有忘记珍珠港事件”。日俄关系是安倍想重点推进的,6年里他同普京会谈22次,但北方四岛问题毫无进展;日韩关系在韩国文在寅总统上任后,围绕慰安妇和强征劳工问题陷入僵局;至于日朝关系,安倍更是连边都摸不到。坦率地说,目前惟有改善中日关系是他能够拿得出来的最靓丽的成绩单。

爬坡过坎,相互定位还在进行时

我个人认为,中日关系虽然出现了令人欣喜的企稳向好势头,但总体上仍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导致两国间对立的结构性原因依然存在,双方战略互信尚未恢复,中日关系回暖的基础尚比较薄弱。牵制中日关系企稳向好的因素主要是:

民众亲近度低位徘徊

第一,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在低位徘徊。由于日本媒体持续对华负面报道发酵的结果,日本民众对华亲近感在跌至谷底后回升乏力。最新民调表明,中国受访者对日本有好感的比例在一年内由31.4%上升到42.2%,增加约10.8个百分点。但日本受访者对华亲近感仅有13.1%,微升1.6个百分点。认为中国是日本安全威胁的比例却比上年增加12.3个百分点,达57.5%。

日本畅销的漫画书《航母伊吹号》,讲述中日航母东海大战的故事,已经出到第十本了,据说明年还要拍成电影。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民众对于中国的好感度怎么能够大幅度提升呢?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日本书店畅销的漫画书《航母伊吹号》,渲染中日航母大战

日本内阁府每年搞《外交舆论调查》,对中国有好感的比例在1980年代高达78%,最新的调查结果连14%都不到,没有亲近感的比例却上升到了83.7%,是1978年开始这项调查以来最低记录,日本的舆情在很大程度上牵制了安倍改善中日关系的步伐。

安倍团队具有鹰派色彩

第二,安倍执政团队具有浓厚“鹰”派色彩。安倍在今年9月连任总裁成功后,为推进修宪进程,在10月2日对内阁和自民党领导层进行改组,安插了不少心腹。19名阁僚中有右翼团体“日本会议”背景的就有15人。慑于安倍的威望,他们目前尚且不至于公开反对缓和中日关系。但这些具有强烈“鹰”派色彩的政治家势必会择机挑事,为中日关系改善设置障碍。

美国迫使日本选边站

第二,特朗普政权加大遏华攻势迫使日本“选边站”。日本虽然在应对美国的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压力上与中国有共同利益,也有打“中国牌”应对美国贸易压力的考虑。但是,日本毕竟是美在亚洲的最大盟国,日美安保条约是其外交基石,安倍要想改变对美“一边倒”实行“两面下注”的阻力甚大。据一位日本政论家透露,美国正在压日本,在未来的FTA和EPA谈判中参照美加墨协定里的第32条条款加入有关针对非市场经济体的限制。如果这样的话,未来中日韩自由贸易协定(FTA)和中日区域贸易全面协定(RECP)都会受到影响。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安倍的鹰派团队

坚持定力,把握大局

唯一选择:你中有我的和平合作

像中日两国这样拥有两千多年悠久交往历史的邻国,全世界找不出第二对。从历史上讲,没有哪一个国家象中国这样给日本以如此巨大的影响,从汉字到围棋,从《论语》到《法华经》,日本几乎是一成不变从中国吸取这些文化精髓;也没有哪一个国家象日本这样对中国造成如此巨大的伤害。特别是明治维新以后,日本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国势衰落的中国就成为他侵略的对象。日本先是挑起甲午战争,后来参加八国联军打中国,最后是1931至1945年长达14年的侵华战争。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空前的民族浩劫,死难同胞3000万,直接经济损失5000亿美元。

但是,中日两国是搬不走的邻居,不管彼此间有怎样的历史恩恩怨怨和现实利益对立,长期友好,和平合作是唯一的正确选择。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中日一衣带水,搬不走的邻居,合作是唯一选择

中日两国互为对方最重要的贸易伙伴。截止2003年,日本连续11年为中国最大贸易伙伴。从2007年起,中国跃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2017年,中日双边贸易总额为3029.8亿美元,在日本外贸总额中占比是第二位的日美贸易总额的2倍。全世界双边贸易超过3000亿美元的国家,就只有中日、美加、美墨、美中4家。

中日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日本对华出口的产品60%是中间产品、关键零部件和特殊材料等。占到中国每年进口这类产品的20%。在全球供应链里。日本的这些产品是在中国加工组装后再出口的。在中国出口商品中相当一部分有日本“血统”。另一方面,中国向日本出口的产品,市场占有率也很高。比如说DVD、空调、洗衣机占日本市场的80%。日本服装市场上从中国进口的达76%。中国也是日本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进口国。中国很多蔬菜有竞争力。大蒜、蘑菇、花生要占到日本市场90%的份额。两国间经济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已经到了“谁也离不开谁”的地步。

中日两国有着强大的人文纽带。目前,中国各省市与日本各都道府县间缔结的“友好城市”共有354对。1972年,两国的人员往来不到1万人,甚至没有一条直通航线,2017年两国人员往来超过1000万人次。每天有近200多个航班往返两国间。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在上海的日本人学校,从小学到高中俱全,全世界独一无二

截止2017年底,在日中国人已超过80万人,东京有14万人,是日本最大的外籍居民群体。而在中国长期居留的日本人也有15余万人。上海将近五万人,上海有1万家日资企业。日本商工俱乐部有2400个会员,全世界最大。在上海的日本人学校有两个校址,从小学一直到高中,全世界独一无二。

博弈长期性:警惕日台勾连和右翼势力破坏

尽管如此,中日之间的战略博弈还要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够有眉目。

中日间的力量对比尚未达到转变日本朝野传统对华思路的临界点日本统治阶层历来信奉“以力服人”的丛林法则。100年来形成的对华优越感要纠正过来也非易事。两国之间综合国力和战略意志的博弈要持续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中日之间的力量对比没有达到可以转变日本朝野传统对华思维的临界点,中国GDP绝对值超过日本,但人均只有日本1/4,而且很多领域日本占有优势,如高端制造业、节能环保、医疗介护等。日本社会治理、教育也比我们好,日本是亚洲拿诺贝尔奖最多的国家。这就使得一部分日本政要觉得它还有资本可以同中国搏一搏。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 日本是亚洲诺奖获得者最多的国家

日本传统战略文化是不习惯也不愿意以平等地位与对手进行交往。短视、偏执、盲目自信的岛国心态使日本统治阶层难以与邻国互谅互让,达成妥协。日本也缺乏适时妥协、见好就收的战略文化基因。

中日关系的全面转圜是美国所不愿意看到和竭尽全力予以阻扰的。美国不希望世界第二、第三大经济体走到一起,这意味着它会被中日两国合力“挤”出亚洲。美国势必会施展种种伎俩,让中日交恶,从中渔利。

目前中日关系中积极因素和消极因素都在增长,处在爬坡过坎的时期。最近有几件事情特别注意,也可能是新的摩擦点。

日本政要再次煽动“中国威胁论”。虽然这次首脑会晤中,重申了中日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但是在日本一些政要骨子里却始终认为中国是日本最大的安全威胁。今年年底,日本将出台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量整备计划》,引进陆基“宙斯盾”导弹系统。为为引进陆基“宙斯盾”导弹系统等先进武器很可能不择手段地寻找依据。

日台提升实质关系突破“一中”原则日本亲台势力很可能运用“政府—国会”的二元外交结构,与顽固坚持分裂路线的台湾当局加紧勾连。我现在最担心的是,台湾当局在向美国求购常规潜艇受挫后决定自行生产,它最青睐的是日本曾向澳大利亚兜售的“苍龙”级潜艇生产技术。日企不敢公开向台湾提供有关生产技术,但会不会在美国怂恿下让相关技术人员以退休身份帮助台企攻克技术难关呢?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日本曾向澳大利亚兜售“苍龙”级潜艇生产技术

日本右翼势力破坏中日关系回暖氛围。制造恶化中日关系政治事件。

保持战略定力:“一带一路”成为深化试验田

既然中日之间有很多矛盾,又是搬不走的邻居,怎么办?在改善和发展中日关系时要按照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保持高度的战略定力,不为“浮云遮望眼”,“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对未来既不能过分悲观,也不可期待太高。

第一、高屋建瓴,掌握主动。以构筑新型大国关系、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统领、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建设性地掌控中日间各种矛盾分歧,为中日关系创造更好条件和环境。

第二、坚持原则,针锋相对。按照中日4个政治文件和双方已达成的共识行事,确保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不动摇。将中方战略底线清晰地告诉日方,在重大问题上不能何折扣,更不能有一丝倒退。

第三,互利共赢,良性互动。发挥互补优势,激发合作潜力,拓展共赢空间。重点是发展绿色经济、减排温室气体和金融领域的合作。要把共建“一带一路”作为两国深化互利合作的新平台和试验田。

吴寄南:中日回暖,进博会二成是日企 |126-1期主讲 -信息快讯网

第三方市场合作论坛上,中日签订合作金额达180亿美元,不少项目在“一带一路”沿线

第四、争取民心,厚植基础。“国之交,在民相亲。”应通过友城、体育、文化、科技和青少年等领域的交流,推动两国民众的“草根外交”,保持两国民间交流持续稳定发展的势头。今后5年里有3万名青少年交流,这是着眼未来的大手笔。(李念整编)


作者:吴寄南
编辑:周俊超
责任编辑:李念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