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记忆 | 从“和平女神”到“野鸡渡”——那些消失的老上海外滩风景

2018-11-11信息快讯网

文汇记忆 | 从“和平女神”到“野鸡渡”——那些消失的老上海外滩风景-信息快讯网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地处闹市中心的外滩铜人码头每年运送乘客多达四五百万。码头得名源于它附近有不少纪念碑和铜像,铜人码头属于公共性质!任何船只均可停靠。过去,黄浦江有很多段比较浅,大型的船舶无法进入吴淞口,所以黄浦江上出现了趸船、驳船、飞剪船等各种船舶。趸船利用旧船改造!如同流动仓库,将吴淞口外货轮上的货物先卸到趸船上,进入黄浦江

2013年5月,一批老照片入藏上海市档案馆,其中就有这张摄于1911年的外滩全景。这些老照片由71岁的市民刘培儒捐出,共计781张,呈现的1843年至1949年百余年间的外滩景象,许多在今天已是消失的风景。“我在外滩工作了十几年,对这里的一切有感情。”刘培儒说,他是从1958年开始收集外滩影像的,至今已55年,照片被整整齐齐地摆放在三个盒子里,足足占了一个旅行箱。

最早的海关建筑为官衙样式

上海开埠后最早的海关大楼是一幢典型的中国官衙式建筑,建筑平面呈凹字形,三进楼房,正檐翘角,歇山顶,屋面上有一座小阁。大门为牌楼式,门楣上书“江海北关”4个字。

据史料记载,上海的海关建筑先后建过3次,分别为3种不同的建筑形式。第一代的上海海关大楼是1857年建造的,为中式三进官衙式楼房院落,在当时外滩算得上是最显赫的建筑之一了。再来看看这幢两层歇山顶的房子,外观虽为清代江南官衙样式,但在房顶上建起的一个硕大老虎窗则又完全是功能性的,这个突破了中式建筑营造法则的设计可用来监测黄浦江上船只的动静。后来海关又在左右增建了两翼。为御寒,内部又建造了西式的壁炉,从屋顶上烟囱的作法已经可以看出完全是西式的了。不仅如此,其两侧的窗洞也采用了尖券的造型,这些在传统中式建筑里是没有的。

1891年,第一代外滩关署因破旧被拆除,海关方面聘请了英国建筑师设计新关署建筑方案,新楼于1893年冬竣工,主楼是五层高的哥特式钟楼。而1927年12月19日正式落成的新大厦是希腊古典式和近代建筑相结合的折中风格,这便是我们今天看到的样子。

外白渡桥的称谓源自“不用付钱”

上海人的记忆中始终保留着这么一座桥——外白渡桥。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76年,它的落成,背后是上海居民的奋力抗争。

1856年,为适应两岸频繁的商务活动、便利南北交通,供职于英商怡和洋行的威尔斯和宝顺、兆丰洋行的韦勃、霍格等20人(多属洋行经理或鸦片巨贩),凑组“苏州河桥梁公司”,投资银洋1.2万元,在靠近外摆渡处(今外白渡桥近段)建造木桥,以“威尔斯”为桥名。桥长450英尺(137.25米),宽23英尺(7.015米),桥面可活动,桥体中部可以在涨潮时自由开合,满足船只通航要求。

文汇记忆 | 从“和平女神”到“野鸡渡”——那些消失的老上海外滩风景-信息快讯网

威尔斯造桥纯为牟利,声称上海道台特准其专利,行人须纳“过桥税”,每次1枚铜板,车马加倍。1863年,英、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后,又将税金提高1倍,而此税只向华人收取,外侨的车辆、仆役一概免去。上海居民奋起抗争,粤人詹若愚在源远街(又名盆汤弄,今山西南路)谦顺安茶叶庄码头设义渡,免费接送两岸过往华人以示抗争。迫于众怒难犯,1876年租界工部局拨银1.9万两在威尔斯桥西约数十米处新造了一座木质浮桥。因过桥从此不必再付钱,大家就称之为“外白渡桥”,“白”即为不付报酬的意思。

后来,木桥几经补修,不能适应交通发展的需要,工部局决定另建钢桥代替,于1907年建成了上海第一座全部用钢材筑起的桥。这就是留存使用至今的外白渡桥,为钢架结构下承式桥,两跨共长106.7米,宽18.3米。在将外白渡木桥改成钢桁桥之前,工部局曾仔细计算出桥面的载重能力,清光绪十五年(1889年)抽样调查每日过桥流量是:马车1633辆、黄包车20958辆、货车22辆、小车(独轮木制手推车)2759辆、轿子27乘、马38匹、步行35000多名。

和平女神像毁于战火中

“欧战纪念碑”又称“和平女神像”,是进入上海水上门户的标志物。1924年2月16日举行隆重的落成典礼。

文汇记忆 | 从“和平女神”到“野鸡渡”——那些消失的老上海外滩风景-信息快讯网

1924年2月16日”欧战纪念碑“即市民所说的和平女神雕像落成。被当时的人们誉为”上海第一碑“,一度成为进入上海水上门户的标志建筑。据记载,和平女神像的落成典礼盛况空前,近万人涌向外滩,从今天的金陵东路,一直堵到广东路口。和平女神雕像所在地是今天的延安东路。当年这是分隔公共租界和英法租借的界河洋泾浜。1914年,洋泾浜被填埋成路,命名为爱多亚路,路的东段便是黄浦江边。1941年日本侵略军跨过苏州河,占领了外滩中心区域!和平女神像被拆下。两边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也被毁掉,就连碑面的文字也被全部磨去

建成后的纪念碑呈长方形盒状建筑物,整个纪念碑底座由钢筋混凝土砌成,中间为空心,墙面贴有花岗岩,两旁有铜做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碑顶立一青铜制和平女神,她左手抚一战争中失去父母的儿童,以使他不再遭受伤害,右手正欲放于一位失去儿子的母亲的头顶上,以抚慰她心灵中深深的创伤。创作者没有宣扬胜利者的骄傲和失败者的悲哀,而是将一种祈望和平,因而很快被旅居上海所有国籍的人所接受,无论原协约国还是同盟国的人士无一例外地都献上了鲜花。据史料记载,和平女神像的落成典礼盛况空前。近万人涌向外滩,从法大马路口(今金陵东路)到广东路口,途为之塞。

可惜,1941年日本侵略军跨过苏州河,占领了外滩中心区域,和平女神像被野蛮地拆下,两边铜雕的盔胄盾甲等古代战争用具也被毁掉。

乘凉夜班:80年前最时髦的休闲方式

一条黄浦江,把浦西浦东分两岸。元明时期,民间过往浦江两岸是靠手摇舢板。到清朝时,浦江两岸的摆渡口差不多每公里有一处。早期的渡船分官渡和私渡,官渡是经官方许可,发给执照,并按规定纳税的;至于私渡,则没有经过正式的营业许可,老上海称之为“野鸡渡”。由于“野鸡渡”的价格比官渡便宜,自然生意兴隆,但也因为不正规,船老大向乘客敲竹杠的事情时有发生。

文汇记忆 | 从“和平女神”到“野鸡渡”——那些消失的老上海外滩风景-信息快讯网

1910年,黄浦江开设往来于外滩与东沟的轮渡,采用小火轮,向旅客酌情收取费用。这是上海最早的官办轮渡。20世纪30年代,作为沟通浦江两岸主要交通工具的轮渡,成为市民休闲纳凉的新景点。每逢盛夏季节,轮渡公司就推出从外滩到吴淞口之间的“乘凉夜班”即浦江夜游。游船上出售各种饮料,并有电台播放音乐助兴,有时还放映电影。泛舟江上,随浪轻轻摇摆,感受着习习江风,欣赏着外滩灯火璀璨的美景。浦江游览成了仲夏之夜上海人最时髦的消遣方式。遇到周末,常常几艘渡轮同时开行,盛况可见一斑。抗战爆发后,浦江夜游就中断了

1909年,因为当时上游沙涨水浅,阻碍航行,当局决定挖淤泥疏浚。第二年9月塘工局考虑办公便利,准备租小火轮,行驶浦东浦西,顺便搭载旅客,酌收渡资。1910年12月5日,黄浦江官办轮渡开出第一班渡轮安泰号,由东沟直驶南京路外滩“铜人码头”,也就是现在我们所说的“试航”。

“铜人码头”的得名,源于在它的附近,历史上有不少纪念碑和纪念铜像:伊尔底斯纪念碑、胜利女神纪念碑、巴夏礼铜像、赫德纪念铜像等等。其中巴夏礼铜像于1890年正式揭幕落成,但上海人并不清楚该铜像为谁,就干脆称之为“铜人”。久而久之,人们又把铜人所在区的码头叫做“铜人码头”。外滩铜人码头地处闹市中心,每年运送乘客达四五百万之多。

作者:李婷

编辑制作:王磊 徐璐明

责任编辑:柳青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直击参展商|捷克婚庆服务展商:来上海5天,去了外滩3次
上海,世界的“会客厅”
何梁何利基金2018年度颁奖大会在京召开,上海3位科技工作者获奖
【中国那些事儿】难忘上海庇护之恩 昔日犹太难民想对上海说声“谢谢”
上海移动:7*24小时细心守护“四叶草”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小木偶,大“视界”,上海国际木偶艺术节落幕
你的女神松岛菜菜子、新垣结衣、天海祐希都演过这样一个角色
独家|剑桥大学未来智能中心主任PRICE:超级AI或会和人类和平共处
被《风味人间》馋哭了?飘去飘来的“人间风味”都是深藏的乡愁啊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苏剧《国鼎魂》讲述上博国宝“大克鼎”的故事
推动习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贯彻往心里去实处落!上海领导干部会议再动员部署
谢晋导演被推荐为上海改革开放杰出贡献人物之一,是唯一上榜的电影人
聚焦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 | 这支欧洲最前卫的舞团会玩,一边跳舞一边朗诵,舞者都是多面手
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上寻找本土原创的力量,这张书单请收好
台北市长柯文哲抛“两岸和平是目标”,并称要表达善意;网友:先把“两岸一家亲”说清楚!
暌违22年,这位虎扑女神和梁朝伟同框仍然让人服气
专家视点 | 特朗普缺席巴黎和平论坛,少了美国的多边主义能否拯救世界?
39岁女神美丽依旧,被追问为何三年不拍片?怕衰老吗?而高圆圆说最让她困扰的问题是……
《大浦东》《大江大河》《外滩钟声》三部“上海出品”再现40年奋进与变迁
《外滩钟声》今晚敲响,俞灏明吴谨言走进梧桐里的“三声三世”
湖州南太湖新区将华丽转身为太湖“外滩”
《外滩钟声》《大江大河》收视口碑双炸裂!观众:这样的国产良心剧能再来一打么?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