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为啥总对孩子说不饿?那是镌刻在基因中的母爱

2018-11-22信息快讯网

妈妈为啥总对孩子说不饿?那是镌刻在基因中的母爱-信息快讯网

“妈不饿,你吃吧!”“快回家!外面危险!”

只要女人做了娘,就天生想到把吃的留给孩子,不敢让孩子在外面撒野了玩。

就算怨念一万遍被娃套牢,还是会身不由己地重复这些老掉牙的桥段。

真正的原因是:这些已经是不由你控制的本能,大自然已经把这些母爱行为镌刻进了基因。

最近,《神经科学杂志》发表了一篇中国科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脑科学与智能技术卓越创新中心、神经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许晓鸿研究组的最新研究结果——

母亲即使饿着肚子,也会对孩子眼前的安危十分关注,及时把它们叼回巢里,虽然它会暂时无心把窝打理得更舒适(筑巢行为)。

其实,科学家的初衷,希望了解,在哺乳动物的大脑活动中,会将哪些选择放在更优先的位置。在实验中,却被小鼠妈妈所表现出的强大母爱所感动。

在小鼠大脑中,Agrp神经元是饥饿感的开关,只要激活它,小鼠就会感到饥饿去觅食。而Vgat+则是叼幼崽、筑巢两种母性行为的开关。

妈妈为啥总对孩子说不饿?那是镌刻在基因中的母爱-信息快讯网

研究人员激活Agrp神经元后,鼠妈妈尽管饥火中烧,却依旧会将自己玩得不亦乐乎的鼠宝宝们叼回巢,不过它们却不再花精力在将巢内用草料、羽毛垫得更松软舒服些。待到Agrp神经元不再活跃后,鼠妈妈才又想起整理自己的小窝,让宝宝住得更暖和、惬意。

“我们在研究Agrp神经元时发现,它被激活时,会发一个信号给Vgat+神经元,部分抑制Vgat+的活跃程度。”许晓鸿解释,原来被抑制的是筑巢行为,而给幼崽即时保护的叼幼崽行为却依然活跃。

联系实际生存环境,毕竟幼崽在活动中遇到天敌,就会立刻有生命之忧,比起巢穴舒适更加致命,所以哪怕在饥饿状态下,母性带来的保护幼崽的职责也不会有丝毫松懈。尽管巢穴舒适也能让幼崽更健康地存活,但重要程度显然不及前者——母爱的天性竟然有如此充满理性的安排!

许晓鸿说,在她的研究中,经常会被父母对子女之爱的力量所感动,尤其是母爱。

比如,无论鼠爸爸还是鼠妈妈,只要有自己的幼崽在侧,都会在饥饿状态下,节制自己的食量,宁可自己少吃,也要把食物省给孩子。

妈妈为啥总对孩子说不饿?那是镌刻在基因中的母爱-信息快讯网

这也是一种生存和繁衍的策略——自己不吃会饿死,就无法抚育后代,而仅满足自己的食欲,会让后代饿死。这是多么精巧的平衡!

再次向伟大的母爱致敬!

作者:许琦敏
编辑:郝梦夷
责任编辑:许琦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