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以镜头,在警民间多赢一份法治共识

2018-12-03信息快讯网

文汇时评 | 以镜头,在警民间多赢一份法治共识-信息快讯网

“在上海,我哪儿都敢去。”谈起喜爱上海的理由,有人说,感受最深的,莫过于能在午夜时分从容走在街道上,聆听大都市静夜里那份安宁的心跳。但许多人或许不知,堪称全球最安全城市之一的上海,拥有警察数与城市人口配比,仅是纽约的一半、东京的三分之一。高效的社会治理能力从何而来?

“最帅巡警”救助流浪小奶猫的视频在抖音、在B站火了。分析网友的留言,几乎没人认为在巡逻路上救助小猫是桩微不足道、不务正业的小事。相反,“小猫很萌,巡警很酷”的点评赢得了高票点赞。众口一词的理解与认同又从何而来?

两个问题都由《巡逻现场实录2018》生发,两个答案也都能在片中找寻得到。

文汇时评 | 以镜头,在警民间多赢一份法治共识-信息快讯网

这是一档由上海广播电视台制作的大型警务纪录片。顾名思义,是上海4000名巡警的日常工作纪实。不同于一般法治节目,这里没有大案要案,没有戏剧冲突强烈的一波三折,但它仍牢牢锁住观众视线,连续三期收视率、网络点击量走高,好评不断,恰恰因为平常又贴地的视角。

平常又贴地,在于《巡逻现场实录2018》的镜头底下,无不是生活气息蒸腾的上海。在距离百姓最近的地方,镜头把巡警365天的执勤记录在册。从走失的孩子到轻生的女性,从黄浦江面上喊停赌气船到在闹市阻止赌气车,从老式公房里飘出的可疑烟雾到深夜街头徘徊的可疑人员,巡逻事无巨细,镜头一览无遗。

文汇时评 | 以镜头,在警民间多赢一份法治共识-信息快讯网

透过纪录片,观众自会明白,巡逻警察的工作职责与范围:他们不仅在公路上也在水面上巡逻;他们不仅抓捕犯罪嫌疑人,也要扼杀犯罪的苗头;他们不仅负责调停矛盾,也要负责抢救轻生的公民。每一集完结,安全感都会因这座城市绣花针一样精细的管理,油然而生。

文汇时评 | 以镜头,在警民间多赢一份法治共识-信息快讯网

但若只是将纪录片视作上海巡逻警察的宣传片,未免狭隘。纪录片的平常镜头,还制造了某种“捷径”。以生活里司空见惯的场景,向观众发出善意提醒:现实语境下的“违法分子”,可能并非大奸大恶之徒,也并非蓄意谋之,往往就是在情急下、冲动中,贸贸然跨越了法律边界。对每一个普通观众而言,“法律的警钟长鸣”绝不是远离生活的空话一句。片中的“治安小课堂”即借案例,把普法做到了入脑入心。

文汇时评 | 以镜头,在警民间多赢一份法治共识-信息快讯网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纪录片还生动塑造了巡逻警察的群像。执法者,看似刚性的名字,他们在工作状态下究竟是怎样的形象?看过  《巡逻现场实录2018》后,不少人更新了认知。原来,警察也会在大马路上抢救一只钻进车轮毂的小猫,因为所有生命都值得被保护;原来,警察在执法过程中,不只有铁面,他们也会在听到轻生女子呼唤“爸爸”时,悄然拨通她父亲的电话。这些细节,让人看到巡逻警察有血有肉的一面,而如此情感代入,让他们所代表的公平正义,有了真实的落地感。

法治,关乎国家,更关乎每一个人的生活。社会发展,离不开法治护航;百姓福祉,离不开法治保障。当警民关系一次次成为舆情焦点,作为媒体能够做些什么,这或许是《巡逻现场实录2018》给出的启示。

纪录片的镜头,既是普法课堂,也是执法的展示窗口。镜头,弥合了因为不了解而产生的偏见,弥合了因为警惕疏离而产生的撕裂关系。当一份法治共识经由纪录片在荧屏内外达成,警民关系中的信任损耗可能降低到了最小限度。而我们所期盼的法治社会中的健康警民关系,也将事半功倍地达成——文明执法和全民守法结合,两者相辅相成,共同营造让人心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作者:首席记者 王彦
编辑:李伶
责任编辑:杨燕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