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汇时评 | 文艺片的市场焦虑靠什么疏解

2019-01-13信息快讯网

文汇时评 | 文艺片的市场焦虑靠什么疏解-信息快讯网

从预售过亿、万众期待到遭遇排片与票房的滑铁卢,在几天时间里,青年导演毕赣的电影《地球最后的夜晚》(以下简称《夜晚》)以一种出人意料的方式,成为2019年中国影坛的第一部“现象级”影片。

只不过这“现象”是与排山倒海的恶评同时出现的。

就电影本身而言,《夜晚》有缺点,但绝对算不上很多网民口中的“地球最后的烂片”。有影评公号邀请专业影评人为这部电影打分,结果从满分到不及格都有,这应该是一个比较正常的摆动区间;文艺青年集中的豆瓣网上,该片得到6.9分,也算公允。一部电影的好坏原本就是见仁见智的事,更何况是这样一部极具实验性质、个人风格突出的作者电影。

《夜晚》最大的问题,是片方在上映之前所做的误导式营销。“一吻跨年”的宣传广告,以及特意调整的上映档期,都让观众产生错觉,以为这是一部爱情片或者科幻片。当观众带着这样的期待走进影院,发现货不对版,被欺骗的感觉转化为愤怒和差评,就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了。

更重要的是,毕赣在片中采用的大量意识流手法,注定了这不是一部能够最大限度包容观众的影片。那些在上映首日为这部影片贡献2.6亿元票房的观众里,有多少人知道导演所致敬的塔可夫斯基,也实在需要打个问号。文艺片是很挑观众的,误导式营销把大量不属于这部影片的观众引入电影院,票务平台上打出的2.7分,就是影片因此遭受到的反噬力。

可以说,这几乎是一场大型营销事故。它让影片丧失了被正常讨论的语境,并且为导演日后的其他作品埋下了口碑隐患——这些对于文艺片来说,都是硬伤。

而这场事故折射出的,是当下文艺片普遍存在的票房焦虑,或者说市场焦虑。

我们可以看一下最近几年来文艺片的票房:2016年,毕赣的导演处女作《路边野餐》上映,豆瓣评分7.8,票房600多万元;去年,在上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两项大奖的《阿拉姜色》上映,票房200多万元。尽管中国电影市场迈过了600亿元票房大关,但属于文艺片的蛋糕,说到底并没有相应变大。

酒香也怕巷子深,通过营销来扩大自己的观众群,这个思路本身没有错。然而任何营销都不能背离产品特点和属性,同时需要对市场规律和目标受众有冷静客观的认识。具体到当下的文艺片,过去人们说,要在商业院线之外给文艺片放映空间,营造一个“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市场生态;今天,我们已经看到了各种艺术院线和艺术片放映联盟的出现,文艺片出品方需要做的,是更加理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放映空间,从而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市场和观众。事实上,在小众市场实现长尾效应,这也是全世界文艺片普遍的生存方式。

让更具艺术属性的文艺片抵达更多观众,是电影市场是否健康、电影文化是否多元的重要标准。而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从业人员对于市场和票房有更加冷静的认知。


作者:邵岭
编辑:施薇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8华语文艺片哪家厉害?这个影展告诉你
背负“创新焦虑”、难觅“代表作”,小说的吸引力在消失吗?
这个最少“文艺腔”的舞台译本,或许会让我们离《哈姆雷特》更近
【诚信建设万里行】天津严厉打击保健品市场违法乱象
全家被曝售卖过期食品,涉及全国十城市,上海被查到,复旦大学店中招,市场监管已经介入!
13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禁止对保健品评比评优
《地球最后的夜晚》引发争议,艺术电影为何难以赢得大众市场?
就算《海王》在北美票房榜“霸榜”,超级英雄片的日子仍然不好过
市场监管总局:加大医药、保健品、金融等领域广告监管力度
名人牌伪鸡汤泛滥,如是“新文艺腔”真尴尬 | 文汇深呼吸
“蓝天下的至爱”35天募款1.9亿元
一家人相守,便是最大的幸福
行走世界 | 布鲁塞尔的跳蚤市场有惊喜
文化视点 | 《大江大河》引发市场持续热度,好剧拥有长久生命力
繁荣文艺创作,彰显新时代生机活力
为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贡献中国智慧
新华时评|吸引外资“登新高”凸显中国市场“磁效应”
跨国公司在华负责人新年展望:不可错过中国市场的发展机遇
上海市第八次文代会今天召开!李强对全市文艺工作者寄予这些希望
用文艺的力量温暖人鼓舞人启迪人——上海市文联第八次代表大会侧记
“一团一策”今天大考:上海市级国有文艺院团续写改革新华章
D&G辱华争议广告女主发声:拍摄时不知道成片的效果
总体5年生存率达92.4%!“慢病相对时空”公益医疗项目,让晚期肿瘤患者告别抑郁、焦虑甚至疼痛
“颜值经济”这个市场太赚钱,让马云都害怕,但“鱼龙混杂”的市场得有人管管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