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中东部首现战国楚式青铜器窖藏

2019-01-14信息快讯网

关中中东部首现战国楚式青铜器窖藏-信息快讯网

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王志友研究员日前发布消息称,在对西安马腾空遗址墓地及居址的部分区域进行抢救性发掘时,首次发现关中地区仰韶晚期环壕聚落和渭河以南西安地区东部时代最早的秦人聚落与墓地,以及秦末汉初的青铜器窖藏。

专家表示,马腾空遗址的发掘是浐河流域一次重要考古发掘,对了解浐河中上游史前、东周、秦到隋唐时期的文化面貌增添了新的资料。首次发现的战国晚期至秦代具有楚式风格的青铜器窖藏,其形成或与秦的灭亡有关。

仰韶晚期带环壕聚落,为关中地区首次发现

马腾空遗址位于西安市雁塔区等驾坡街道办马腾空村,处于浐河西岸二级阶地上,现存面积约3万平方米。考古队在此共清理新石器、东周至秦、汉代、隋代、唐代、清代等不同时期墓葬393座、瓮棺38座、沟21条、陶窑21座,不同时期灰坑1500余个、房址54座,铜器窖藏1座、道路3条。

在遗址区北部,发现一段残存长约88米、宽10米,现存深约2.2米的仰韶晚期聚落环壕。这处仰韶晚期带环壕的聚落为关中地区首次发现。环壕内发现同时期房址、灰坑、陶窑、墓葬。房址均为半地穴式,内有不同时期活动的堆积,最大面积的一处房址近70平方米。房址内有两期3层堆积。

发现的34座仰韶晚期墓葬,位于房址周围,墓主仰身直肢葬,没有葬具和陶器随葬,只有少量随葬的石铲、石锛、石斧、石钺等。

遗址文化层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开始

发掘表明,该遗址的文化层堆积可分6层,从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晚期开始,经东周延续到隋唐及明清等不同时期,遗址东周时期文化遗存最丰富。

“第4和第5层的东周文化层是该遗址堆积最厚、遗存最丰富的地层,居址早期与墓地南北分开。居址区发现有房址、半地穴房址、窖藏坑、灰坑、陶窑、沟、墓葬、瓮棺等遗迹,第3、第4层之下有打破东周文化层的墓葬和瓮棺葬。”王志友介绍。

清理的270余座东周时期秦墓,葬式、随葬品与关中西部秦墓基本相同,除1座墓葬为仰身直肢外,其余都是屈肢葬。

史载,秦武公十一年(公元前687年),“初县杜、郑,灭小虢”,《史记正义》引《括地志》云“杜”在长安县东南。王志友认为,马腾空遗址东周时期文化层的开始形成,应与春秋中期秦武公设立杜县的时代相当或稍早。

此外,在3层唐代文化层发现大型建筑墙基、鸱吻和瓦当等建筑材料、多联灶与卵石道路遗存,灰坑内出土1件陶佛像头,表明此处在唐代可能是长安城周边的佛寺之一。

楚式青铜器窖藏,佐证秦楚文化交流密切

青铜器窖藏位于遗址发掘区东北部一座房址内,共清理出鼎、浴缶、盆3件战国楚式青铜器。这些楚式风格的青铜器可能是当时秦楚商贸活动的见证,也可能是战争中缴获的,反映了战国晚期以来秦、楚文化的密切交流。

古代祀神祭祖之前都要沐浴净身以示虔诚,平时也要五天一洗澡,三天一洗头。《礼记》中规定,尊老礼节必须包括为老人烧水沐浴。春秋战国时,楚国地处亚热带气候区,雨水充沛,夏季气候炎热且潮湿,因此,楚人更是勤以沐浴。因此,楚人创造了一套沐浴用的礼器,即用鼎烧水加温,用浴缶装水,用鉴沐浴。

浴缶的出现显然与楚人重祭祀,行沐浴礼有关,也是楚人特有的器物。

作者:报驻陕记者 韩宏
编辑:邵大卫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