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上名医丨徐文东:站在巨人肩膀上探索

2019-02-27信息快讯网

沪上名医丨徐文东:站在巨人肩膀上探索-信息快讯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徐文东


编者按

30年的银蛇奖,走出7名院士,更有一大批杰出的首席科学家、学科带头人、著名教授,有的人还转型为管理者,成为高校校长、各大医院的院长、各级政府部门的当家人……

银蛇奖成为他们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重要台阶。作为银蛇奖发起单位之一,《报》App开设“沪上名医”专栏,选登银蛇奖得主的精彩故事、奋斗人生。


最近,徐文东好几次登上领奖台都与“脑-手”课题有关:他的《臂丛神经损伤及修复过程中的大脑功能重塑规律及新技术的转化研发和应用》分别获得2017年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他的另一项成果“健侧颈七移位术治疗中枢性偏瘫的Ⅱ期临床原创研究”2017年底登顶医学最高级别杂志《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这些成果,都为瘫痪手患者带来了福音。

2005年,徐文东获第十届银蛇奖二等奖时还不满35岁。如今,他已是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手外科副主任、静安分院院长。

说起自己在医学道路上的成长,他总是会情不自禁地提起当年的那次讲座。

一场讲座,决定了“学霸”的专业方向

徐文东从小在浓郁的医学氛围里长大,家庭的熏陶让他顺理成章地选择了学医;学业的优异又让他毫无悬念地考入上海医科大学(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前身)医学系。在医学殿堂,除了课堂学习,他还喜欢听医学大师的讲座。

多年后,每每谈起当年的专业选择,他总会提起那一次华山医院手外科主任顾玉东院士的讲座。顾院士说,在我们国家工业化飞速发展的年代,手的意外伤害也时有发生。“断指再植术”“足趾移植术”等多项创新手术技术,不仅为病人带来了福音,同时也大大推动了中国手外科领域的发展。在手外科领域,中国在全世界都是领先的。

顾玉东院士领导的华山医院手外科在该领域创造了许多个“第一”:他是世界上用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第一人;他首创的“第二套供血系统”,使足趾游离移植再造拇指手术成功率达到了百分之百;他突破医学禁区,用伤者健侧的颈七神经修复瘫痪的手臂获得成功……

1993年,徐文东从上医大毕业,如愿以偿地师从顾玉东院士和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徐建光教授。他很快开始展现出色的临床科研能力。

1997年,工作仅4年的徐文东发表论文《鼠坐骨神经再生轴浆流早期检测的实验研究》,获“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第7届全国学术会议”优秀论文一等奖,这是全国手外科学界论文评比的最高奖。

1999年他开始了将内窥镜应用于臂丛及周围神经手术这一世界首创性的工作,同年8月成功进行了世界首例胸腔镜下全长膈神经移位治疗臂丛根性撕脱伤手术,使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时间由原先的两年缩短至一年,获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为此,在十几年后的2014年,他受邀到法国,指导完成了世界第一例用达芬奇机器人操作的全长膈神经移位术。2004年,他的博士论文获第六届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提名。

沪上名医丨徐文东:站在巨人肩膀上探索-信息快讯网

▲徐文东(左三)与顾玉东(左二)院士一起查房

着眼于解决临床难题

华山医院手外科创建于20世纪60年代,是国内最早的手外科中心之一。几十年来,导师顾玉东院士非常明确的科研理念深深影响着徐文东,那就是科研一定要着眼于临床,用来解决临床诊治难题。华山手外科近30年获得的七项国家级科技奖,无不为手外科病人带来实实在在的福音。

臂丛神经是人脑指挥肌肉做出动作的一条通路,主要支配上肢、肩背、胸部的感觉和运动,手也在其支配范围内。臂丛神经受损,脑和手之间的通路就断了,上肢就瘫痪了。早在1986年,顾玉东院士就在国际上首创了“健侧颈7神经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利用未受伤的健侧颈7神经移位,修复了患侧受损的臂丛神经,取得了很好的临床效果。

顾玉东院士首创的“健侧颈七神经移位术治疗全臂丛神经损伤”有着独特的“左右换位”方法,为研究人类周围神经移位后脑功能重塑的规律提供了极其重要的参考。徐文东注意到,接受该手术治疗的患者,一开始患手需要好手带动才能活动,但是最后患手都能够独立活动;而触摸患者患手时,好手会有被触摸的感觉。

徐文东联系上了16年前最早接受手术的病人,果然发现,即使手术过去了16年,病人的患手不需好手的带动就可以独立运动,但是在触摸患手的时候,好手还是感觉到被触摸。也就是解决病人的临床难题给了徐文东临床研究的方向和灵感说,患者两只手的感觉不能完全分开。

徐文东敏锐地感觉到,这一现象有可能和大脑功能变化有关。科研需要大胆设想,也需要小心求证。为了深入研究这个临床现象背后的机制,也为了将顾玉东院士的创新理念和术式进一步拓展,造福更多患者。

2003年起,徐文东带领团队开始了跨界攻坚,进入了一个在国际上全新的研究领域——周围神经移位和脑功能的关系研究。

徐文东在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了神经生物学博士后工作站开展研究,经过多年探索,他与顾玉东院士率领课题组发现大脑功能重塑参与了这一修复过程,进而提出脑科学领域的全新观点:一侧大脑具有同时控制双侧上肢的潜能。

沪上名医丨徐文东:站在巨人肩膀上探索-信息快讯网

▲解决病人的临床难题给了徐文东临床研究的方向和灵感

探索“大脑与手的关系”

在中枢性偏瘫患者中,虽然一侧大脑半球损伤难以修复,但另一侧大脑半球仍保持完好。在前期研究证实“一侧大脑具有同时控制双侧上肢的潜能”后,课题组实现了临床转化,提出了治疗中枢损伤后瘫痪上肢功能恢复的新方法:通过手术将健侧上肢颈神经移位至瘫痪侧的颈神经,避开损伤侧大脑半球,让偏瘫上肢与同侧健康大脑半球相连接,激发健康大脑半球的潜能,使健侧大脑半球同时控制双侧上肢,促使瘫痪上肢恢复功能。

如果说健侧颈七神经移位手术用于臂丛损伤是给病人“换了臂丛神经”,那么,用于中枢损伤后的上肢偏瘫则相当于是给病人的瘫痪手“换了大脑”。从2008年开始,徐文东团队在前期大量动物实验基础上,对一侧大脑损伤进入平台期的患者开展了该项新技术的临床应用。

一岁时被医生诊断为脑瘫的小赵姑娘是健侧颈神经移位用于中枢性损伤后上肢偏瘫的第二例手术患者。2008年,妈妈和外婆带着上初中的小赵姑娘来到华山医院。因为脑瘫,左侧肢体偏瘫,小赵姑娘只能歪歪斜斜地走路,从没上过体育课,从没穿过腰部不是松紧带的裤子,因为她自己没办法拉上裤子的拉链。

2008年3月19日,徐文东为她成功实施了神经移位手术重建手功能。术后,坚持康复训练了六年。如今的小赵姑娘不仅能够生活自理,还上了大学,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能做出各色糕点,画出漂亮的人像素描。她为徐文东和其他帮助过她的医务人员制作的泥人作品《指尖之爱》获得了首届全国“随心手愈”手工作业治疗作品大赛一等奖。

从开展第一例手术至今,恰好10年,超过200例。从不到10岁的小朋友,到68岁的老年人,曾经生活不能自理的脑卒中、脑瘫患者,重新拥有了一双灵巧的手。对徐文东来说,这也意味着,成人的大脑确实具有可塑性。

由此,10余年的艰苦探索,团队终于总结出了周围神经移位术后大脑感觉、运动中枢的脑重塑规律,并得出一个重要结论:成年人类大脑可以实现一侧半球同时控制两侧上肢。这一新发现更新了原来臂丛损伤修复的理论体系,形成了从“大脑”到“靶器官”新的更完整的理论体系。基于这一理论体系,创新了良性脑重塑的多组神经移位手术方式、经颅磁刺激调整皮层兴奋性促进神经移位术后恢复困难的原有沉寂运动功能区再激活、中枢-周围联合磁电刺激方法改善中枢的不良脑重塑,并通过上述方法的联合应用,最终实现了瘫痪手功能的重建。这一臂丛损伤修复诊治新理论,被国际权威教科书收录。国际权威期刊Neurosurgery多次特邀专家发表述评:“这是重要的工作,作者值得称赞”“为严重损伤的患者提供了非常有希望的方案”。

正是为了解决病人的临床难题给了徐文东临床研究的方向和灵感,也正是病人的信任和对研究成果的期待,给了徐文东创新的勇气和力量。

“长久以来,全世界都在研究人类的大脑,因为人类的大脑有许多的未知和神秘的潜力。人类的手又是最复杂的器官之一。将手外科、脑外科、神经影像、神经康复等多个学科进行整合,临床研究平台与基础研究平台进行交叉合作,必将能拓宽科研视角,实现成果转化,拓展临床神经科学。康复技术的更新,对大脑与手的关系将是一次革新,大脑可以控制周围神经,周围神经也可以改变大脑。”对于正在探索的“大脑可塑性”,徐文东充满信心。

名医简介

徐文东: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副院长、复旦大学附属静安区中心医院院长,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全国青联常委、医卫界别副主任委员、上海市银蛇奖联合会主委。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现任主委、周围神经学组组长、亚太手腕协会(APWA)副主席。

主持863项目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等多项。首创的健侧颈7移位术重建中枢性偏瘫上肢功能的方法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开创中枢瘫治疗新方向,并为脑重塑科学研究开启全新视角。入选国家杰出青年,万人计划,百千万工程,卫计委突贡,科技部创新领军人才。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八项。另获中国优秀医院院长、国之名医、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医学杰出贡献奖、 上海市领军人才等20多项荣誉。


作者:陈勤奋
编辑:顾军
责任编辑:张鹏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厉害!华山医院成果入选《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018年最受瞩目论著”之首,来看看徐文东教授、顾玉东院士团队做了什么
【独家V观】习近平:太空探索永无止境 要继续乘胜前进
习近平谈航天:星空浩瀚无比,探索永无止境
沪上名医丨殷善开:履职尽责显担当
大江东|媒体融合步入“深水区”后往哪走?上海探索“从融媒体到智媒体”
沪上名医丨周俭:我喜欢做医生,那是我的职业
94岁名医最后的贡献是捐出遗体,他是共和国在岗年龄最大的代谢内分泌科医生
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中奋进 ——内蒙古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在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中奋进——内蒙古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全国两会重要讲话精神纪实
奶凶萌物皮卡丘来袭,死侍为了它连自己孩子都不要了
三峡集团承建的三座大坝亮相苏丹新货币
应勇主持上海自贸区领导小组会议,自贸区新片区要成为特殊经济功能区,进行差别化探索
过半高校表现“差强人意”,亟待探索“中国方案”,新工科改革面临“路径之争”
沪上名医丨卢洪洲:直面疫情显真情
谋划推进自贸区首创性探索……今天的市委常委会研究审议了这些重要事项!
上海市杨浦区科委与德国区块链企业签约,将共同探索智慧城市建设
上海百余名医生义诊迎学雷锋日,已坚持26年、服务市民50多万人次
上海是洛杉矶之外的不二选择!美国名医独爱上海执业,吸引洋病人追随而来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