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堂路口的“活雷锋”

2019-03-05信息快讯网

上海市长宁区天山二村127号103室,一套老公房改建而成的简易办公室。“别看这地方小,我们可是5A级。”说这话的,是72岁的“会长”沈治英。顺着她手指的方向,记者看到了墙上那块不久前获颁的全国5A级社会组织的簇新铜牌。紧挨着的那块,颇显陈旧,上面写着“长宁区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这家筹建于1990年的“CA”俱乐部,至今已有800多位会员。

都在死亡边缘上走过,我们最清楚他们在想什么

3月5日是学雷锋日。可没有多少人知道,自打六年前的学雷锋日起,该俱乐部每天都会有两位会员化身“活雷锋”,早早赶到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安宁疗护病房,作为志愿者,和那里的病患分享对疾病、生死及爱的感悟,满足他们的小小心愿,帮助他们更勇敢地走向生命尽头。

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上海首批试点安宁疗护(临终关怀)的医疗机构之一。那里的安宁疗护病房主要收治预期生存期评估在3个月以内的肿瘤晚期患者,帮助病人进行病症上的护理,不做针对性治疗,只缓解病人的疼痛等症状,并为患者及家属提供临终关怀服务。

天堂路口的“活雷锋”-信息快讯网

▲沈治英(右三)和同伴在开展安宁志愿服务。(受访者供图)

穿着象征志愿者的绿马甲,挂着胸牌、面带微笑,曾获评“中国好人”的高秀娣,已经不记得是第几次来到这间气氛有些压抑的安宁疗护病房了。早年曾因患乳腺癌经历过3次手术、8次化疗的她,每每到此,总能用她的开朗乐观,让不少患者的心情好起来。用志愿者们行话来说,这叫“在天堂口撒播最后一缕阳光”。

“他们虽然不需要什么治疗,但并不代表他们没有了需求。”高秀娣记得,在一次安宁疗护志愿服务过程中,她发现有位病人情绪很不稳定,一直吵着要出院,一旁的家属也无奈地走开了。“我上前和她耐心沟通了一会儿,发现她因为放化疗口腔严重溃疡,吃不了东西。当时我就跟她说,你这种情况可能是需要补充维生素,要是吃点泡腾片可能会好点。”眼看着她情绪稳定了下来,高秀娣赶忙跑到外面商店买回了泡腾片,并当场泡给她喝。一个月后,当高秀娣再次来到病房时,那位患者依旧心怀感激,紧握着高秀娣的手迟迟不放。

“我们本身都是癌症患者,也都在死亡边缘上走过,我们最清楚晚期癌症患者心里在想什么、需要什么。能够作为志愿者现身说法,很容易拉近我们与患者和家属之间的距离,得到他们的认同。”沈治英告诉记者,这六年来,俱乐部的50位自愿报名上岗的安宁疗护志愿者,已在程家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累计服务超过7000小时。“以前大家都是风雨无阻,后来2016年有一次下大暴雨,结果志愿者还是踏着过膝的积水去了。看到他们发来的照片,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后来但凡天气预报说第二天有恶劣天气,我就会让他们暂停一次,毕竟大家都不容易。”

对于这些志愿者而言,唯一可能获得的“福利”,听着让人无比心酸却又那么珍贵——他们或自己的直系亲属,万一将来需要,将有机会优先入住安宁疗护病房。

除了固定的安宁疗护志愿服务外,每年的学雷锋日也犹如一声号角,吹响了俱乐部一整年活动的集结号——3月学雷锋、4月防癌宣传周、5月母亲节、6月送清凉……一直持续到年底。期间俱乐部还要组织新会员、骨干会员、安宁疗护志愿者等各类培训,每每完成一些重大活动,俱乐部甚至还会自费出一期名为“康复与生活”的报纸……日趋丰富的活动,也让沈治英这个掌门人感叹当家不易,长宁区有关部门给予俱乐部每年的运作经费不过10万元,去年,俱乐部的账上已经出现了“赤字”。

幸好,又有“雷锋”及时帮忙。在区民政局有关领导的“撮合”下,一家名为慈康生命的爱心企业及时伸出了援手。“他们不仅出钱出人帮我们搞活动,帮我们做培训,还承诺未来会派专门的工作人员,帮助我们解决更多实际问题。”话语间,沈治英除了感激,更充满期待。

天堂路口的“活雷锋”-信息快讯网

▲慈康生命的员工和长宁癌症患者俱乐部的会员们在一起

能说些来不及说的话,做个体面的告别,真好

发源于长宁区并致力安宁疗护事业的慈康生命,在业界其实已经小有名气。近年来,仅在上海,慈康生命就与长海、仁济等20多家医院、养老院和20多个街道社区合作、开展安宁疗护专业陪护、善终等服务,助力医院、社区、居家三体联动的安宁疗护配套服务。最近这几年,他们还联合中国生命关怀协会与上海市卫健委,多次承办了全国安宁疗护岗位执业资格培训。

慈康生命创始人、中国生命关怀协会常务理事肖立军告诉记者,安宁疗护及相应善终服务是社会的需求,也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但事实上,在我国每年死亡的人群中,多数人在去世前会遭受巨大的痛苦,家人也跟着心力交瘁。“其实,安宁疗护的市场需求很大,而真正能享受到的人非常少。”肖立军说,去年,除了与长宁区癌症患者康复俱乐部进行合作外,他们还在长宁区开展了为困难残疾人提供善终服务的试点,目的是想为这部分最需要关心的群体解除“后顾之忧”,减轻他们的家庭负担,让他们的人生在谢幕时更有尊严。

2016年,曾是中山医院护士出身的王依参加全国安宁疗护岗位执业资格培训,拿到了从业资格证。如今,她是慈康生命派驻在长海医院的安宁疗护志愿者之一。王依每天的工作,是在各病区细心观察,并根据医生护士的指点,寻找需要相关服务的病患及家属,给予他们较为专业的指导。“当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时候,其实多数病患和家属都是迷茫的,每个人都惧怕死亡,但又希望自己走得平稳安详。我们的工作,就是当好这根‘拐杖’帮助逝者有尊严地谢幕。”在长海医院护理部工作了20多年的主管朱萍,对这些志愿者的工作,赞赏有加:“她们既可以引导患者和家属少走弯路,给予他们温暖,也帮我们护理部减轻了不少负担。”

天堂路口的“活雷锋”-信息快讯网

▲长海医院的生命关怀室内,一场告别仪式正在举行。

在长海医院6号楼地下一层,记者看到,原本冷冰冰的太平间被慈康生命改造成了极赋人文特色的生命关怀室。足足400平米的区域内包含心理关怀室、后临终关怀室、告别室、祈祷室、家属休息室等多个功能区。在这里,专业的志愿者会向逝者家属提供包括哀伤辅导、心理关怀以及为逝者助浴、净身、消毒等多项免费服务。

告别室里,匆匆从加拿大赶回的张先生,正在和冰棺内的母亲进行最后的惜别。一旁志愿者张亮细致入微的服务,让沉浸在悲伤中的张先生稍觉欣慰:“有这样的生命关怀室能够让我们跟亲人说一些来不及说的话,最后做一个体面的告别,真的很好。”去年毕业于长沙民政殡仪学院的张亮,冲着日本电影《入殓师》加入了这一行。尽管才工作了一年不到,但他已经为这个职业深感自豪:“让已经冰冷的人,重新焕发生机,给予逝者永恒的美丽,这正是我们工作的最大意义。”

作者:本报记者 王星

编辑:王星

责任编辑:付鑫鑫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