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白而不懂道教,读王维而不懂佛教,能成吗?”他说:治学不是死记硬背

2019-03-11信息快讯网

“读李白而不懂道教,读王维而不懂佛教,能成吗?”他说:治学不是死记硬背-信息快讯网

“人生在世,既非猫狗,自当力学。但是为学又不只是在知识上下苦功夫,而是关乎人的存在和生命的。我述学,谈学问,跟别人不一样,谈的是生命史。”继《龚鹏程四十自述》之后,北京大学特聘教授、63岁学者龚鹏程新作《龚鹏程述学》由商务印书馆出版。不同于一般的自传,新著不采取逐年讲故事的方式,而是以“诗、书、礼、乐、易、春秋”为叙述框架,以六艺系统综摄学术。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活化”——推动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活化。

日前,治学与问道——《龚鹏程述学》新书发布暨学术研讨会在沪举行,由商务印书馆上海分馆、北京大学文化资源中心主办,多名学者齐聚热议传统文化。“近年来国学热升温,讲传统文化尤其是讲儒学的人多了,当代学人正面临一个复杂问题:究竟应该怎样传承先人智慧?”复旦大学教授、学者骆玉明认为,龚鹏程的学问底子是六经,志向是华夏文化大统,交往时深感是儒雅之士,但“文章气势之大,又常让人不敢直视”,提供了不一样的视角。

《龚鹏程述学》可以说是龚鹏程立足于当代社会对孔门六艺的一次重新探讨,按照他的计划,八十岁尚有《阅世》,一百岁尚有《寄言》,可见本书在他生命中的地位。说“生命”不说“治学”,是因为“治学”和“生命”在龚鹏程那里本就是一体的,“生活即是为学”,因此读古籍经典,不光是死记硬背、或是仅仅分析文章架构、叙述手法,更是读字里行间的生命,对自己对生命与人性的勘察。

“读李白而不懂道教,读王维而不懂佛教,能成吗?”他说:治学不是死记硬背-信息快讯网

一般讲文学经典,要不就赏析作品,对结构、布局、笔法、人物情节之安排,修辞之巧妙,分析入微;要不就探究作者,论其心境、遭际、时世、交游、写作年时等,期为知音。“这些办法当然都很好,也都是必要的。但我更赞同,把文学作者、作品,乃至文学活动,放在一个较大的领域中去看。”龚鹏程有个观点,文学是人文活动之一端,它有具体的人文脉络,成于特定之社会文化中,不了解这些社会文化状况,自然便难以理解作者与作品,此孟子之所以云“读书须知人论世”也。

“因此,要想真正理解一部作品,我们还要了解作者的人格状态与生命历程。例如,读李白诗而不懂道教,读王维诗而不懂佛教,能成吗?中国文学,与儒道佛、经史子学以及书法绘画诸艺、时空邦国社会等共生,彼此相联,互为骨血。不能明白这些,仅抽提、孤立地讲作品与作者,你以为做得到、讲得好吗?不懂这些而用西方文学理论来解析中国文学,你又以为能行吗?”龚鹏程如是分析。

同样写过游侠史的评论家、复旦大学教授汪涌豪,评析《龚鹏程述学》三大特点:一是问学背后一直有问道的追求;二是跳出知识分化、学术分业的局限,把学人和文人融合为一;三是治身和济世相结合,活得很纯粹,让人佩服。

“读李白而不懂道教,读王维而不懂佛教,能成吗?”他说:治学不是死记硬背-信息快讯网

上海师范大学教授石立善,援引清代学者章学诚名言“学者不可无宗主,而必不可有门户”,认为用在龚鹏程身上非常合适,因其有宗主(学术信仰和理想)无门户(特定领域和特定方法),所以有别具一格的见识,得儒家性情之正。

在学者陈引驰教授看来,龚鹏程用六经方向来谈学问和所思所得,呈现出一种学术张力,论述开阔。“古典文学研究者常常在传统概念里兜兜转转,而龚鹏程对于中国文章学的观点,比如讲文章的正统,真正所谓古文,接《尚书》脉络,贯通秦汉文、六朝文与唐宋文的源流,予人启发。”

作者:许旸

编辑:许旸

责任编辑:宣晶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