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世界在这里读懂中国

2015-08-23信息快讯网

中国是什么?未来它将怎样发展?全球化背景下,这几乎是世界目光关注中国最简明扼要的提问。在上海书展,“中国梦”“中国道路”成为热词。全国各大出版社带来超600种图书聚焦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道路,拆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种种政治符号和含义,并从哲学意义上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阐述了中国道路的特殊性和其中的普遍意义。

有学者认为,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文化、思想领域已日益成为全球化时代世界性历史研究的前沿与核心地带。能为这样的史诗性研究提供叙述和阐释,是今天中国写书人肩负的崇高使命,也是他们所面对的极大挑战。

解读文化政治学研究的新篇章

社会科学的每一次跳跃都是社会实践进步在理论上的提炼和升华。有专家认为,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本土立场与国际对话,从来都是不可回避的重大课题。作为回应时代课题的上海书展,集中推出一批“有世界关怀与中国价值观”的读物,不仅在全球视域阐释了中国道路、建构中国话语的主旨,还通过援引历史、关注现实让中外读者在这里读懂中国。当前,一个政治学研究的新篇章已经翻开。其现实反映是,上海书展中有一批对中国政治和文化有深厚理解、对西方政治学有扎实学养功底的作者推出新作。

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文化政治与中国道路》一书,是纽约大学中国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批评理论中心主任张旭东集中阐述中国梦、中国道路、中国文化自觉等一系列理论与现实问题之作。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的《顺势:吴建民谈外交》则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的外交战略、重大事件及取得的成就,通过对中国外交战略的研究,结合自身经历与思考,既回顾了中国外交的历史,也对中国外交战略提出了真知灼见。此外,《中国新觉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词》等系列书籍,纷纷收录专家学者的重要论文与演讲,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国未来发展的总体性阐述具有很大的前瞻性。

深入浅出地让中外读者认同中国

如果说阐释中国道路必须有深广的学术出版为基础,那么把主题出版做成接地气的通俗读本,则有助于中外读者尤其是年轻人认同中国、感受时代。

“‘丝绸之路经济带’带来了什么?”“高铁出国的意义何在?”当这两个设问与“中国如何走向现代大国”“中国和平崛起的底线是什么”等宏观问题摆到同一本书中探讨,由上海大学顾骏教授主编的《大国方略——走向世界之路》就有了为90后青年传阅的畅销潜质。顾骏说,“大国方略”是上海大学的一门课程,怎样让当代大学生了解习近平总书记的执政思想,这其实是主题出版物如何有效传播的课题,“把理论融入故事,用故事讲清道路,再以道理赢得认同。随着深入浅出的内容梳理与口语化表达的再造,这门课程变成书,让90后能在中国历史转折的关键时刻,看懂大局。”

同样的,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个人的西部》、中华书局的《生生不息:从传统经典名句领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海人民出版社的《德政之要——<资治通鉴>中的智慧》都不约而同以小见大,引人入胜。

除了对内引发热烈反响,在出版“走出去”的征程上,关于中国道路的图书亦是为各界称道的力作。张维为教授的《中国震撼》自2012年4月由美国WorldCentury出版公司推出英文版后,经伦敦书展首发,吸引到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埃德蒙德·菲尔普斯,伦敦经济学院高级客座研究员马丁·雅克等海外学者关注,该书现已作为重要教材被美国华盛顿大学国际关系课程采用。

有学者提出,围绕“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国道路”主题展开深入研究,这是学术界、出版界的历史担当。这些读物与学术出版相互推进,使中国道路逐渐由学术研究演变为出版的重点领域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这恰好彰显出以上海书展为平台的图书传播衍射效应。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