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薄饼,“打群架”,烧稻草人……俄罗斯人把谢肉节玩成了狂欢节

2019-03-14信息快讯网

摊薄饼,“打群架”,烧稻草人……俄罗斯人把谢肉节玩成了狂欢节-信息快讯网

▲3月9日,在俄罗斯红波利亚纳,人们制作大薄饼,庆祝谢肉节。|新华社

每个国家和民族的节日都蕴含着丰富多彩的文化内容,俄罗斯是一个历史文化大国,有着众多内涵深刻的民族节日,其中谢肉节就是一年之初最重要的节日——在每年3月4日到10日的一周里,斯拉夫民众用最传统、也最热情的方式迎接春天的到来。

送走严冬,迎接春天女神的节日

谢肉节又称“送冬节”,是斯拉夫民族历史最悠久的节日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多神教时期。在公元988年“罗斯受洗”之前,古罗斯民众信奉多神教。其中执掌冬季的女神叫做玛廖娜,她代表着严寒、死亡和永恒。俄罗斯的冬季寒冷且漫长,民众对玛廖娜这位冰雪女神也心存敬畏之情。和玛廖娜不同,她的妹妹维斯塔是春天之神,象征着阳光明媚和万物复苏,一扫姐姐身上的寒冷与阴霾。不仅如此,维斯塔还是灶炉和家庭的保护神,富有女性贤惠和勤劳的特质,在家庭中的地位非常重要。

在古罗斯的神话中,人们谈到玛廖娜时总会心生畏惧,对于维斯塔则是满怀欣喜。这一方面体现了俄罗斯文化中善恶分明的二元特质,即象征生命力和希望的春天最终会战胜象征死亡与阴霾的冬天。不过,尽管如此,人们每年还是恭恭敬敬地通过节日的仪式送走玛廖娜,迎接春天女神维斯塔,久而久之,这个节日就演变成“送冬节”。

那送冬节是如何演变称今天的谢肉节呢?原来多神教时期,基辅罗斯的弗拉基米尔大公受强大的拜占庭帝国影响,选择了基督教的一支——东正教作为国教。为了安抚民众的情绪,俄罗斯历史上曾短暂地存在过多神教和东正教并存的时期,因此当时在东正教作为国教的前提下,一些多神教时代的风俗也得以保留。在这种情况下,送冬节保存了下来。由于送冬节在东正教大斋戒期之前,斋戒之时不得食用肉类食品,因此送冬节又被命名为”谢肉节”。

谢肉节长达40天左右,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杂食期”,这段时间里什么都可以吃,百无禁忌;第二阶段是“选择性斋戒期”,教徒们开始清理肠胃,有选择地拒绝荤腥;第三阶段则是严格意义上的谢肉节,禁止食用肉类食品。

17世纪之前,谢肉节的俄语是Мясопуст,字面意思就是“不吃肉类”,当时这一阶段长达两周。不过俄罗斯朋友达莉亚·布什涅娃向记者介绍称,这种说法现在只存在于古俄语字典当中。17世纪以后,谢肉节的俄语改为Масленица,其词根Масло是黄油的意思,所以从字面上来看,现在的谢肉节与“肉”没有很大关系,庆祝时间也从原先的两周缩短为一周,这一周也因此被称为“黄油周”或“奶酪周”。因为一方面,这周人们只能食用薄饼、黄油、干酪等非肉类食物;另一方面,人们在这一周会吃很多油水很足的食物,为之后大斋戒提前准备。

“今日俄罗斯”专栏作者叶卡捷琳娜·舒布纳娅称,这三个阶段体现了人们在谢肉节期间逐渐管控自己的腹欲之欢,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于严冬的恶劣生存状况的挑战,也是在像大斋戒这样清心寡欲时期的自我约束。在这种情况下,人们还能以狂欢来庆祝,体现了俄罗斯民族乐观、积极的心态。

历时一周,每天“花头”都不相同

尽管现在除了东正教徒外,谢肉节对于普通民众已经没有了“谢肉”的严格要求,但人们通过狂欢来庆祝节日的传统没有变,那份乐观的人生态度也没有改变。

现代的谢肉节延续一整周,从东正教复活节前第八周的周一开始,连续7天都有不同的花样。周一叫“迎春日”,这一天大人孩子们一起堆小雪山,用稻草和布条捆扎象征冬季女神玛廖娜的稻草人,并给它穿上老妇人的旧衣物,扎好之后把稻草人插在小雪山上留待日后烧毁。从这一天起,富裕人家就开始烙薄饼,传统上,烙出的第一块薄饼要施舍给邻近的穷人以显示怜悯、友好之情。

周二是“始欢日”,从这天开始,年轻人就出门游玩了,男孩们会滑着雪橇去追求心爱的姑娘,久而久之,这一天还演变称适合结婚的良辰吉日。

周三是“宴请日”,这一天丈母娘都要邀请女婿上门,亲手烙薄饼给女婿吃。渐渐地,这一天就演变成家宴。女婿要在宴席上高歌一曲表达对岳母的感激之情。

周四就来到了谢肉节的高潮,这一天被称为“狂欢日”,全俄各地都会举办大型庆祝活动。就拿首都莫斯科来说,今年举办了350余场庆祝活动,红场、高尔基公园、马涅什广场都举行了露天表演。最有趣、也最能体现民族特色的活动要数“赤膊打群架”。看过俄罗斯经典影片《西伯利亚理发师》的观众肯定对这一场景的印象尤为深刻:雪地上面对面站着两队赤裸上身的男子,裁判向空中挥鞭三圈之后,两队男子齐齐扑向对方进行肉搏,这种纯粹“打群架”的活动在别人看来可能觉得无聊且没有逻辑,但俄罗斯人却引以为傲。他们常常说:“带上拳头去过节。”在他们看来,这既体现了男子气概,又能发泄掉整个冬日的沉闷。

周五是“丈母娘日”。经过前一日的狂欢,女婿要在周五这天要回请丈母娘,当然宴席的“主角”仍是薄饼。传统上这一天也逐渐演变成新女婿第一回宴请岳父岳母或者准女婿第一次和准岳父岳母见面的重要日子。

周六是“小姑日”。当天嫂子要邀请小姑上门,并赠送礼物,如果小姑还是单身,嫂子还会充当媒人,同时邀请一些年轻小伙子作陪,“小姑日”秒变“相亲日”。

摊薄饼,“打群架”,烧稻草人……俄罗斯人把谢肉节玩成了狂欢节-信息快讯网

▲周日,大家一起将“迎春日”扎的象征冬季的稻草人付之一炬。|新华社

在连续6天的吃喝玩乐之后,最后一天来到了“宽恕日”。这一天人们走亲访友,请求他们宽恕自己一年中犯下的过失,一笑泯恩仇后大家一起将“迎春日”扎的象征冬季的稻草人付之一炬,将冬天送走,也带走过去一年所有的坏心情和不愉快。

薄饼是谢肉节宴席的绝对“C位”

细心的读者会发现,从“迎春日”开始,一直到“宽恕日”,有一样东西毫无疑问地成为谢肉节的主角——薄饼。不管是丈母娘宴请女婿,还是女婿回请,抑或是嫂子宴请小姑,餐桌上总少不了薄饼。薄饼在俄语中也叫“布林饼”,和中国北方的煎饼果子很类似,先将酵母在温水中化开,然后慢慢加人牛奶和面粉和面。面和好后,锅上盖个毛巾,放到暖和的地方。当面第二次发酵好后,用小块的干白桦劈柴生炉子,就可以摊饼了。薄饼熟透时,厨房里弥漫着诱人的香味。饼要趁热吃,佐以酸奶油、黄油、鱼子酱或果酱、蜂蜜,味道十分香甜。

薄饼在俄罗斯的象征意义非常丰富,金黄色的圆饼代表着太阳,意味着迎接春天和灿烂阳光,同时还被赋予了“丰收”“孩子健康”“夫妻圆满”的含义,因此俄罗斯古谚语有“俄罗斯人一生都与薄饼相随”的说法。薄饼还是家的象征,每个家里都有一位会做薄饼母亲,虽然各家味道会有差别,但对每个俄国人来说,薄饼的香味都是家的味道。

俄罗斯人相信,不吃薄饼的人会倒霉,而吃了薄饼后罪孽会得到宽恕,还能给人们带来成功和财富。仅在2018年谢肉节期间,莫斯科就售出超过25万张薄饼,今年更是达到40万份。各个城市街头也会举办吃薄饼大赛。不过遗憾的是,几乎每年都有人因吃薄饼而被噎死。所以,薄饼虽味美意佳好,吃起来还是要当心点。


作者:报记者 刘畅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