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玻璃姐”到小K科斯托夫,外国歌手在《歌手》舞台上引爆人民间情感共鸣

2019-03-21信息快讯网

从“玻璃姐”到小K科斯托夫,外国歌手在《歌手》舞台上引爆人民间情感共鸣-信息快讯网

▲“玻璃姐”加加林娜在湖南卫视《歌手》的录制现场。|视觉中国

“她是向往自由的布谷鸟,她是刚柔并济的喀秋莎。”由于在中国湖南卫视正在热播的《歌手》节目上演唱俄罗斯摇滚金曲《布谷鸟》和见证中俄友谊的苏联经典歌曲《喀秋莎》,近日来一位金发碧眼的俄罗斯女歌手刷屏了中国各大社交媒体,她就是俄罗斯国宝级歌手波琳娜·加加林娜。

加加林娜两次获得全俄最重要的音乐奖项“金色留声机”大奖,并曾于2015年代表俄罗斯参加“欧洲电视歌唱大赛”,荣获亚军;2018年,她更是与俄罗斯当红音乐人叶戈尔·克里德及安德烈·史尔曼合作,为俄罗斯世界杯应援曲《俄罗斯,前进》献唱。

据最新消息,因在节目排练中背部肌肉和腰椎严重受伤,加加林娜从本周六起暂别《歌手》舞台。尽管有些遗憾,但在她参加的七期节目中,三期获得第一名,成为节目的“高光时刻”,可见加加林娜深受中国观众喜爱,甚至因其名字发音,观众还亲切地给她取了一个“玻璃姐”的昵称。“玻璃姐”的出现为中国民众了解俄罗斯歌曲、加强中俄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曲《布谷鸟》让中国观众领略了俄摇滚乐的力量

2月1日,加加林娜头戴熠熠生辉的银色发饰、身着一袭黑色紧身连衣裙出现在中国观众面前,她的首发歌曲是被称为“苏联摇滚教父”的维克多·崔的名曲《布谷鸟》,这首歌后来被重新包装,用作俄罗斯战争片《女狙击手》的主题曲。这部电影曾于2015年在中国上映,恢弘壮烈的电影场景和大气磅礴的主题曲,给中国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然而,《布谷鸟》这首歌和维克多·崔代表的苏联最后的摇滚时代更是让人怀念。

如今还有不少俄罗斯年轻人将维克多·崔称为“苏联最后的英雄”,在首都莫斯科阿尔巴特街2号,现在还有一面“痛哭之墙”,上面写满了人们对因车祸“离奇”去世的崔的怀念。

1962年,崔出生在苏联加盟共和国之一的哈萨克斯坦境内,他的母亲是哈萨克斯坦人,父亲是朝鲜族,从小喜欢画画、音乐和文学的崔在进入美术学校后,发现摇滚乐更能激发自己的艺术潜力。在苏联后期,摇滚乐因被看作西方的精神毒物被迫藏匿于“地下”,但是崔却大胆地与友人组建“第六病室”乐队,每天对着全苏联最嬉皮的一群人演出。

1982年,20岁的崔在“第六病室”的基础上成立“电影”乐队,谁也没有想到,这个黄皮肤青年,日后会成为“苏联最后的英雄”。崔的作品提倡反战、无核、改革和人民,他的歌词优美又极具破坏力,甚至有人拿这些歌词与天才诗人谢尔盖·叶赛宁的诗歌媲美。和愤怒的嘶吼不同,崔的音乐简单、直接,他用低沉沙哑的嗓音和洞彻灵魂的歌词讲出苏联最底层人们的心声。

《喀秋莎》成为中俄友谊最历久弥新的见证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那竣峭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加加林娜在第二期《歌手》节目中,用中俄双语演唱了中国观众耳熟能详的苏联经典曲目《喀秋莎》。《喀秋莎》是中俄(苏)友谊最历久弥新的见证。这首歌无论从创作、传唱还是情感交流,都撇不开中国因素。

《喀秋莎》创作于1938年,是作曲家马维特·勃兰切尔为诗人米哈伊尔·伊萨科夫斯基的一首抒情诗谱曲而成。当时日本关东军在中苏边境策划张鼓峰事件,与苏军发生武装冲突,企图以此推动德日意三国轴心的形成。日军兵败后,珲春被苏军占领。当时珲春的图们江畔漫山遍野的梨花竞相开放,江水如柔曼的轻纱一般飘落在一碧千里的原野之中,景色异常美丽。伊萨科夫斯基受这片美景启迪,挥笔写就了诗歌《喀秋莎》,他在诗中描绘了春回大地之时,一位小名喀秋莎的姑娘对离开故乡保卫边疆的情人的思念。这首歌被谱曲之后,迅速唱遍了苏联,在当地掀起了一阵爱国主义的热潮。

1941年卫国战争爆发后,《喀秋莎》更是成为广为流传的战地歌曲。据称,一次入侵苏联的德军在他们的阵地里一遍又一遍地播放《喀秋莎》这首歌,苏联战士听了非常愤怒,于是决心把唱片夺回来。于是,他们组织了一次突袭,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击了敌人,并夺回了唱片机和《喀秋莎》。1945年苏联红军进攻柏林时,《喀秋莎》的曲作者勃兰切尔还亲自到一个炮兵阵地上,战士们搬来一架钢琴,勃兰切尔弹着钢琴和另一位著名作曲家一起唱起了这首歌。此举给炮兵战士极大鼓舞。

当时深受苏联影响的中国,人们也口耳相传这首歌曲。直到今天,只要是在中俄联谊活动上,喀秋莎都是必唱曲目。记者一次在莫斯科的阿尔巴特街上,看到一位白发苍苍的俄罗斯老妪用三弦琴弹奏着《喀秋莎》,旋律一响起,一队中国旅行团的阿姨妈妈们立刻围上来,脱口唱出中文歌词,并不时随着音乐起舞,场景令人十分动容。

中国歌手在《俄罗斯好声音》中获得成功

从“玻璃姐”到小K科斯托夫,外国歌手在《歌手》舞台上引爆人民间情感共鸣-信息快讯网

▲《歌手》舞台上拥有俄罗斯和保加利亚双重国籍的“00后”歌手克里斯蒂安·科斯托夫。|视觉中国

在最近两季的《歌手》节目上,除了加加林娜,拥有俄罗斯和保加利亚双重国籍的“00后”歌手克里斯蒂安·科斯托夫和哈萨克斯坦著名“90后”歌手迪玛希·库达依别列根都给中国观众带来了耳熟能详的俄文歌曲,比如迪玛希曾用“海豚音”倾情演唱俄罗斯著名歌手维塔斯的《歌剧2》,给观众献上了别开生面的视听盛宴。哈萨克斯坦总统基金会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叶尔詹·萨尔特巴耶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盛赞迪玛希因其帅气的长相和迷人的舞台魅力给中国人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也为促进中哈及中国与俄语区的文化交流作出了贡献。

从“玻璃姐”到小K科斯托夫,外国歌手在《歌手》舞台上引爆人民间情感共鸣-信息快讯网

▲中国歌手杨歌《俄罗斯好声音》,最后取得第四名。|视觉中国

其实除了“引进”俄语区歌手到中国表演外,中国歌手在俄罗斯艺术舞台上的表现也不容小觑。2017年来自北京的姑娘杨歌在《俄罗斯好声音》节目中杀入决赛,最终取得第四名的好成绩。在节目中,杨歌数次演唱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俄文歌曲,比如由茨维塔耶娃的诗歌改编、俄罗斯天后阿拉·布加乔娃演唱的著名电影《命运的捉弄》中的名曲《我喜欢,您不为我痛哭》,以及苏联经典影片《办公室的故事》的主题曲《我的心儿不能平静》,深受俄罗斯观众的喜爱,俄罗斯网友甚至在社交媒体上将杨歌称为中国的安娜·戈尔曼(苏联美声天后)。

杨歌为什么能在俄罗斯获得成功?在接受“你好,俄罗斯”节目采访时,她说“俄罗斯人对中国元素的喜爱,是我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人们把我看作中国形象的缩影。面对他们的喜欢,只有做到百分之百情感的投入,才会引起观众的共鸣。”

也许正如杨歌表达的那样,以歌手作为载体的中俄文化交流,归根到底也是情感的交流,它像一根丝带将两国最深处的羁绊连接在一起。


作者:报记者 刘畅
编辑:陆益峰 吴姝
责任编辑:宋琤

*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尽管《流浪地球》在硬核科幻的舞台上演青春剧,但刘慈欣的小说把中国电影提升到世界级水准
《歌手》郑云龙退出,“阿龙川菜馆”要散伙?
用心用情用功为人民立言(大家手笔)
奏响民主法治的恢弘乐章——从十三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看我国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动实践
人民要论:在大变局中把握发展趋势
高情感价值的手工编织艺术
全国人大代表陈凤珍:为人民做好代表
代表委员谈文化自信 聆听时代声音 以精品奉献人民
支持民营经济走向更加广阔的舞台
商业广场成为“周周演”的文化大舞台,金山山阳镇“幸福新时代”市民大舞台启动一周年
登上中央电视台,拿下国际性声乐比赛大奖……这些优秀群文作品竟孵化自这个百姓“星舞台”  
“蓝精灵”主题乐园今年十一上海迎客,满满童年回忆满足体验者情感需求
法国欧洲事务部长:其实我没有一只叫“脱欧”的猫
行走世界 | 法国葡萄园主的感慨:工作只需游行的一半热情,法国就有希望了
书写伟大变革新篇章(人民时评)
以实干担当创造不负党和人民的新业绩
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舞台剧《惊梦》惊艳亮相奥克兰艺术节
人民网评:适应新时代需求,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人民网评:构筑安全屏障,打牢国家网络安全的地基
韩国歌手郑俊英被批捕:偷拍并散播淫秽影片,10人受害
人民网评:适应新时代需求,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声入人心》里96年的“小哥哥”走上职业舞台,化身“长腿叔叔”撒狗粮了!
歌手丁当出演音乐剧《搭错车》!这部经典改编为她等待了十年
“国际视野”让国内外好戏在“白玉兰”舞台绽放
地铁+文化,轨交17号线变身艺术家创意舞台
文汇时评 | 上海舞台,要让更多人看到原创儿童剧的精彩
很“作”的美国科学家:AI怎样识别情感,人类逃到哪个星球?
©2014-2025 dbsqp.com